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为何是在西汉初年到来?

李聪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文帝时,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诏令劝农,以发展封建的农业经济。公元前167年七月,文帝下诏“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六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的定制。文景时又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停止郡国岁贡,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并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这些措施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也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

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惩恶亡秦之政,伦议务在宽厚”。施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所以这个时期,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不求细苛,以至有“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之说。这和秦时“断狱岁以千万数”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经过文景之治的治理,西汉王朝国势蒸蒸日上,经济雄厚,为大汉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北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基本上都是前期70-100年左右进入强盛顶峰。汉,唐,明,清都是如此。汉武帝时期,唐玄宗时期,朱棣时期,乾隆时期,基本都是所属朝代的70-100年。而且强盛王朝之前基本都有一个大混乱的时代和短命的王朝陪衬,汉之前有战国时代,然后有一个短命的秦帝国。唐之前三国,两晋,南北朝,然后短命的隋朝。明之前南宋混乱,然后元帝国90年的短命统治。文景之治其实就是在刘邦搞完大清洗,动乱结束,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的时期,汉朝国力富强,为汉武帝打下了基础。


随遇而安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

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王候将相如此,那百姓有多贫困凄惨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这也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文景时期,提倡节俭,因为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的国家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也不敢滥事搜括,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过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社会和国家都已经比较富庶。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由此可见,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确实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称这段统治时期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在汉朝统一王权的统治下,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史事求是君


太平盛世“文景之治”在汉初的到来与继承者实行刘邦得到天下后提出的国策有关。

秦始皇统一中国,施行暴政和苛政,从秦始皇后到汉朝的建立期间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衣不果腹,天下百姓苦战争已久已。故在汉朝建立并平定天下之后刘邦就提出“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这一国策。



刘邦在剪除异姓王亲征英布的战争中受伤后不久离世,之后吕后临朝称治,吕后继承刘邦的遗志并信奉“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国家政策同时以“无为而治”为指导,恢复生产力和国力。吕后过世,众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也继承高祖刘邦提出的这一基本国策,并避免对外战争。恒帝过世后,景帝刘启继位,信奉“黄老之术”的窦太后临朝称治,窦太后不仅本人信“黄老之术”,而且也逼迫儿子和外家侄儿也看“黄老之术”的书籍,对其执政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执政时期均通过“无为而治”,朝廷轻赋税,采取和亲政策而避免对外战争,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得到快速的复苏、文化高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在国家经过几十年“无为而治”的理念稳定发展之后,具有一定的国家实力,也为汉武帝时期的征匈奴灭突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文景之治”的出现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只有经过实行刘邦提出的这一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汉朝才会朝着强大的方向发展。所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出现在汉初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经过几任皇帝和整个国家人民的努力才实现的。


打工仔老杨谈古论今


西汉建国之后首先要休养生息,秦末的农民起义导致民生凋敝,休养生息符合当时的国情,高祖刘邦之后吕后专政,社会并没有发展多少,以后到了文帝之后国家才开始发展,到了景帝发展到一个高峰,这才有了文景之治的由来,才能创造出汉武大帝,支持他穷兵黩武


宜信普惠刘庆英


古代的太平盛世离不开两点:没有战争和没有饥饿。除过尚且有待考证的夏朝,商周其实都有过为时不短的太平时光,但却鲜有盛世之称,其原因就在于后一点。

商周时期劳动人民使用的农具还普遍停留在石制或者青铜制,生产力低下;人民尚处于蒙昧的状态,生产关系落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普及,各国也相继变法,鼓励开垦荒地,封建制度的逐步建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国修建的如郑国渠和都江堰等水利设施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春秋战国到汉初几百年的战乱导致劳动人口大量丧失,人们无法正常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这种情况直到汉初才被终结。

汉初从高祖起便奉行无为而治,修养生息。皇帝带头崇尚简朴。对外,面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对内,面对饱受秦朝苛政之苦的百姓约法三章,废除恶法。经高祖一世人口和经济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

文景二帝延续修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财富到达顶峰,史称文景之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是科技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完美结合缔造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


汝妻子吾养之


秦朝太短只有三四十年。秦始皇大修水利,长城,陵墓,宫殿。后来秦二世弄得民不聊生,后来群众崛起,天下大乱。秦朝奠定封建王朝的基础。

后来汉朝了,经过战乱。国家决定休养生息,经过汉高祖努力。文帝景帝又是比较勤俭节约的皇帝,产生了文景之治。经过休养国家慢慢恢复人口,经济,没有战乱。就有了文景之治。


dadagou


秦朝压迫太厉害了,推倒秦朝压迫减少,施政为民考虑,当然万物复苏


英语进攻者


西汉初年,经过了秦末苛政,连年打仗,老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最需要休养生息。刘邦为了稳定汉朝的统治,恢复生产,推崇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与民休息。


文帝和景帝也都遵从了高祖的指导思想,继续减免赋税、与民休息。对边疆也采取和亲的政策,避免开战。更大的争取恢复生产和国力的时间。

人民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和商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向阳花开7290


准确来说“文景之治”不能说是太平盛世。对于盛世的定义是兴旺繁盛的时期,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放到整个王朝的发展历史中来看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文景之治”是在经过秦末以及楚汉战争的动乱之后,修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远远没有达到“盛世”的程度,汉代真正的盛世应该是汉武帝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