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负债的人越来越多呢?钱都去哪儿了呢?

苏枫樱


我们从几个群体中去分析一下:

1、做企业或者做生意的

这个群体近几年也是负债增加,在老赖的名单中也是有一席之地,企业负债的情况有哪些?笔者就曾经接触过两位负债的企业家。

故事1:

张总是在长三角一带做工程,这么多年下来也赚了一些钱,工程这几年尽管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每年仍然能够恭喜相当的利率和现金流,在3年前的人工智能兴起,张总也想着企业转型,做了一辈子的工程总想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况且张总原本就是技术出身,后来阴差阳错做了工程。做人工智能就选择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在机场、车站等公共领域,而张总这么多年做工程积累了不少的政府关系资源。

于是张总便开始组建团队,事情就开始做起来了,很快,就有人来准备投资了,但是张总想把产品做好后能有更好的估值,于是就拒绝了对方的投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1年多,团队也越来越大,支出越来越大,但是产品出来了,也在一些地方做试点应用,但是就是没有签单,几千万的投入,全靠工程来支撑,最后无奈之后把房子抵押了,再继续维持,这个时候也找过投资,但是经过前几年的资本泡沫,现在机构普遍募资不足,投资也谨慎了很多,而人脸识别由于一哄而上,早就是一个烂大街的项目,于是融资无望,最后把家里的车子也抵了。

最后一次见他的时候,还是找我筹划融资的事情,但是事情不可为,势已去矣。之前有过一个投资人准备投资,但是技术团队对股份的要求没有谈拢,最后投资搁置。再到最后就是裁员,把办公室搬到更便宜的地方,还在苦苦支撑。

张总肯定是负债的,资金去哪里了?都用来投资项目,招聘员工,都是高技术人才,在沿海一二线城市的工资可不低的。钱都是这么花掉的,再一个就是后面他开始贷款了,利息肯定少不了,尤其是后面如果向社会贷款机构融资,利息更是高,这些利息自然是进入了贷款机构的兜里,以及贷款的业务人员。

故事2:

李总夫妇是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个三线城市,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当年也是地方的风云人物,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当地的企业界都是颇受尊重的。前几年兴起的借贷生意,李总夫妇去把钱投给别人,别人给与稳定的回报,而且非常可观,持续一段时间后,不仅加大了自己的投资,还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融资,再一起投下去(这种游戏尽管在江浙地带玩了很多年内了),最后对方的钱没有再返回来,因为资金链断了,而李总夫妇的本金拿不回来了,关键还有亲朋好友的资金。

最后公安和法院介入,欠款总额大概2个亿,组成了债权人一起协调,能卖的资产都变现还了债权人,两口子被监视居住在工厂里面,专心经营厂子,然后还债,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已经这样生活快1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每个月的利润都还了债务,这个不到1000万净利润的工厂,要还清债务真的是要等到入土的一天,但是除此别无他法。

李总的钱去哪里?他自己也没怎么消费,是对方拿着他们投资的钱去用了,要么是再次投资了,要么是消费了。

2、个人

张三年近40了,正当年壮,事业小有成就,房车都有,听朋友说投资一个项目很赚钱,每个星期都有固定 回报,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决定加入了,刚开始投了几万,回报稳定客观,于是就投资了几十万,再后来投资上百万,同时也把身边的朋友带了进来,一则大家一起发财赚钱,一则是能够拿到提成。

正在大家很高兴的半年后,钱突然就没有返还了,张三去问,对方说是系统计算问题,不用担心,过来几天后还是拿不回来了,这个时候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这个事情了,事情最后真相了:项目崩盘了。所有的钱都拿不回来了,之前赚的钱也都投进去了,关键还有被自己带进来的朋友的投资。

积蓄没有了,还负债了,那么这些钱去哪里了?当然是这个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分到了,而项目最终的控制人才是拿到了大头,他们给你看的豪车、豪宅、美女、游艇等等都是这些投资人的钱。

小李是90后,工资收入三五千,但是喜欢名牌,喜欢旅游,于是就刷信用卡,最后再借网络贷款,最后发现钱还不上了,债务越滚越大,无奈最后只好让父母来偿还,甚至要变卖家里的房产。

至于钱去哪里了,你的钱总有人在消费和挥霍。网贷的从业者的高收入,可能比正常的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的收入还要高。从业人员数万的月收入来自于哪里?高级管理人员和控盘人的豪华消费来自哪里?

3、房贷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房贷了,办理了房贷的家庭,背负房贷是少不了的,这个是很多家庭主要负债的来源。

截止2018年底,央行公布的数据是,个人房贷余额总额为25万元。

房贷导致个人家庭破产的有多少?这个真没多少,房贷虽然是个人家庭主要负债的来源,但是却不是主要的风险,导致个人和家庭负债出现风险的往往是那些不知规划的消费,和资金盘的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