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有两个蜀国,它们之间什么关系?

独行客地图帝


五代十国后蜀的知名度,与同时代的南唐相比有天壤之别,虽然两国的后主都是风流才子(南唐后李煜,后蜀后主孟昶)。很多人知道后蜀,往往是因为花蕊夫人。后蜀被北宋灭亡后,孟昶携爱妃花蕊夫人北上汴梁。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美色,在孟昶到汴梁第七日,就用一杯毒酒杀死孟昶,自己霸占花蕊夫人。另外,北宋词豪苏轼有一阕写花蕊夫人的词,开头几句很有名:玉骨冰肌,自清凉无汗……

不过,要说到后蜀,还必须从前蜀说起。

唐末天下大乱,有个叫王建的偷驴贼参加了唐军,屡立战功。唐僖宗李儇从成都返回长安时,路途遇险,王建一路帮助僖宗涉险,僖宗感动流泪。从此,王建官运亨通,出任利州(四川广元)刺史。从公元888年开始,王建横扫四川,控制四川盆地。公元907年,王建称帝。至公元925年,前蜀在位的皇帝是王建的幼子王衍。

占据山西、河北的晋王李存勖已南下消灭占据中原的朱梁王朝,与前蜀北边的汉中、凤翔(陕西宝鸡附近)接壤。李存勖决定伐蜀,主将是后唐柱石级的大臣郭崇韬。郭崇韬西行时,特意向李存勖推荐了孟知祥,说平定成都,需要有人坐镇西川,孟知祥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孟知祥是李存勖的堂姐夫,而郭崇韬之所以推荐孟知祥,是因为当年孟知祥帮过自己,自己要报恩。郭崇韬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四川的历史。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底,唐兵以势如破竹之势杀进成都,蜀主王衍投降。之后,原来镇守后唐国都太原的北都留守孟知祥被封为西川节度使,西行入川。唐庄宗李存勖灭梁、蜀后,开始骄傲起来。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后唐不久必乱。果然,唐兵刚灭蜀,就发生大乱。郭崇韬在内乱中被杀,蜀中乱成一团,这让孟知祥看到了割据西川的机会。

虽然大家对四川的地理状况都很熟悉了,还是要介绍一下。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宜居盆地,四面皆高山。北有米仓山、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大娄山。万里长江从四川盆地的南部浩荡东去,还有嘉陵江、岷江纵横其中。米仓山、大巴山以北是汉中谷地,汉中谷地以北是秦岭,秦岭以北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向东出了潼关,就是中原。

四川盆地古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这样的地理条件,在乱世时代是非常容易进行割据的。东汉末年,高卧隆中的诸葛亮给刘备制定发展白皮书时,就重点提到了西川(益州)。诸葛亮说西川四面险塞,又有沃野千里。若得益州,北向可出中原图天下,西向可固守荆州。秦国、西汉其实都是依靠四川盆地的资源,进而东进平定天下的。

蜀汉灭亡后,率魏军主力入蜀的钟会就打算割据西川,做第二个刘备,所看中的就是四川四面高、中间低的地理环境。只要国主不昏庸,凭险死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强的敌军都是杀不进来的。

孟知祥已然动心。接下来,就要静候天时了。

公元926年,李存勖自毁长城,在士兵哗变中被杀。李嗣源即位,李嗣源是李存勖父亲李克用的养子,孟知祥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不过,孟知祥此时只占据西川,四川盆地还有一个省级单位——东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董璋其实也有意割据四川盆地称王,这就意味着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只不过,李嗣源不甘心后唐辛苦打下来的四川盆地,被孟知祥轻易拿走。李嗣源派女婿石敬瑭率军进入四川,企图消灭孟知祥和董璋,结果被孟、董联军打跑。

接下来,就是西川与东川的恶斗。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孟知祥击败董璋,独占两川。公元934年,孟知祥等唐明宗李嗣源咽了气,随即称帝。史家为了区别王建建立的蜀国与孟知祥建立的蜀国,称前者为前蜀,后者为后蜀。

如果只从割据地域的角度看,后蜀几乎从前蜀的模子里复制出来的。二蜀的国都没有选择,只能放在蜀中最大城市成都。而蜀中最大的敌人显然来自中原,这就意味着蜀国必须拿下汉中要塞,为成都门户。而要稳固汉中,最好能拿下渭水西部的重镇凤翔。不过,中原王朝非常重视凤翔的战略地位,蜀国始终拿不下来。王建时代,有个叫李茂贞的军阀割据于凤翔。孟知祥时代,凤翔已为后唐所有。那么,蜀国只能放弃占据凤翔的打算,占据了凤翔以西另一个重镇秦州(甘肃天水附近)。有了秦州,蜀兵可以从西线保护汉中,之于蜀国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不过,后蜀的疆域要比前蜀略小一点,因为前蜀控制了归州与峡州。归州即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峡州就是宜昌市区。前蜀控制了归州与峡州,距离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之一的江陵仅一箭之地,大大扩展了蜀国东线的战略纵深。到了后蜀时,这两州已被割据荆南的高季昌夺走。只是荆南总共只有三个州,在东线威胁不到后蜀。

后蜀之亡,表面看是亡于965年,宋军西下。实际上,后蜀灭亡的首功是周世宗柴荣的。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周军进攻后蜀,夺下了秦州等四州,导致后蜀门户汉中无险可守。另外,周军几乎全歼了后蜀最精锐的部队。北宋军碰到的,不过是后蜀的少爷兵,没什么战斗力。花蕊夫人做诗所云的“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些军队和柴荣碰到的后蜀精锐是没法相比的。

后蜀虽然是个割据小王朝,却在统治时期打造了一个盛世时代,斗米不过三钱。北宋军在赵匡胤的恶意纵容下,入蜀时便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几十年后,蜀人犹恨宋将王全斌等人。著名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打的就是仁君孟昶的旗号。南宋锦衣玉食的士大夫洪迈,胡扯什么国朝(北宋)灭蜀,救蜀民于水火,真亏他老先生说得出口!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五代十国有两个蜀国,前蜀与后蜀,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

1、顾名思义,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后蜀是在前蜀被灭的基础上割据形成的;

2、两个蜀国同为依托四川这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自给自足的经济与易守难攻的形势而割据的地方政权;

3、对四川当地来说,前蜀与后蜀的统治者都是外来的军阀,他们依靠自己的武力班底建立政权,分别控制蜀地18年与32年。

说起前蜀后蜀,还有两个花絮:

首先前蜀与后蜀都有一个所谓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是高祖王建淑妃徐氏,后蜀的花蕊夫人是后主孟昶慧妃费氏。

“世修降表李家”:李昊自称是唐宰相李绅的后代,曾在前蜀后主王衍手下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唐庄宗伐蜀,王衍命李昊草撰降表,前蜀亡。后蜀孟知祥建国为帝,李昊继续担任翰林学士,孟知祥子孟昶继位后,李昊当到了宰相,北宋军征讨后蜀时,孟昶又命李昊草表以降。李昊成了为前蜀后蜀先后草书降表的臣子,蜀人夜间将“世修降表李家”的纸贴在李昊家的大门上,传为笑谈。


谈古论金


前、后蜀都是军阀统治今四川,然后割据称帝,摆脱中央政权的掌控。前、后蜀的灭亡,皆因统治者骄奢淫逸,致使民不聊生,中央政权趁机出兵灭亡分裂势力。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一时间,那些节度史、刺史等,纷纷拥兵自重,自立山头。中国大地,出现了若干个小国。

这个时期,盘踞四川的王建与孟知祥,也仿效中原诸侯的做法,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前蜀和后蜀。不过,这两个独立王国,分别存在了18年和32年,就土崩瓦解了。

公元907年9月,被唐昭宗封为司徒、蜀王的王建,脱离唐王朝的羁绊,自己称帝,建立了前蜀国。

如今位于成都金牛区的永陵博物馆,是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墓中遗留的石刻之精湛,以“二十四伎乐”为代表。

公元919年6月,18岁的王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第二年夏天刚过,王衍提出要进行“北巡”。出发那天,随从的队伍“旌旗戈甲,百里不绝”。

当然,北巡是假,游山玩水是真。到达广汉后,他就停下了脚步,终日“泛舟奏乐,饮宴弥日”;几个月后,王衍的队伍又到了川北重镇阆中。他流连忘返,在嘉陵江上泛舟游玩,饮酒作乐,直到第二年3月,才返回成都。北巡的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既没有去看看边境兵士,也没有了解各地政务。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和后蜀有什么区别?

就在王衍北巡之前,他指示大臣们为自己修建一座“宜华苑”,并赶在他回成都之前竣工。果然,在王衍返回成都时这座“延袤十里,土木之功,穷极奢巧”的宜华苑落成了。从此,这里成为他宴饮享乐之处。王衍还不满足,经常“夜宿倡家,饮于酒坊”,临走之时,还要在墙壁上题上“王一来也”几个字。

由于王衍不务正业,不理政事,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国,在他统治的七八年间,“林木皆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听闻王衍统治下的蜀地人心涣散,公元925年,唐庄宗李存勖决计收复蜀地,派遣魏王李继岌、枢密史郭崇韬率兵6万前往讨伐。王衍决定应战。据说他离开成都时,“天地冥晦,兵不成列,有群鸦泊于旗杆上,其鸣甚哀”。但没过多久,听说自己的兵士都不敢与唐军正面作战,他只好退回成都。看到唐军离成都不远了,王衍只好宣布投降,被唐庄宗封为安乐公,命其迁入洛阳。王衍于是带着自己的数千家人前往洛阳。才走至西安,年仅28岁的王衍就被杀死在驿站。

后蜀国的命运如何?

就在前蜀国灭亡9年后的公元934年,时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史大使的孟知祥,看到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便皇袍加身,建立了后蜀国。不过,孟知祥在皇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一命呜呼了,同年,他的儿子孟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和后蜀有什么区别?

图为五代后蜀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孟昶在明德二年(公元935年)创办“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有正式的宫廷画院之始。

孟昶刚登上宝座时,对自己的左右说,坚决不学前蜀国王衍“薄而好轻艳之辞”,要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为民造福,让蜀国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他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了。孟知祥信任的大臣李仁罕、张业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孟昶便逮捕了李仁罕并将其杀掉。当听说眉州刺史申贵对待民众十分凶残,又十分贪婪后,孟昶罢了他的官,还将此人赐死。同时,他还在朝堂上设置“匦函”,即今天的“举报箱”,接受臣民投书,以便直接了解民情。

后蜀灭亡前的最后一个除夕(公元964年),孟昶命学士辛寅逊等人撰句,以便往桃符上书写,张灯结彩,辞旧迎新。但他又嫌学士们呈上来的写得不好,于是自己动手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挂在自己的寝宫门上。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和后蜀有什么区别?

孟昶的这几招,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吏们有所收敛。为了警示官员,孟昶又在公元941年写下了24句96字的《诫谕辞》:“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并将这一《诫谕辞》下发到各地,要求官员们牢记。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灭蜀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从孟昶的《诫谕辞》中重点摘录出4句,作为宋朝“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又将这一16字“官箴”命名为“戒石铭”,颁示天下,刻石立于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之中。

这篇四字韵文是孟昶留下的重要作品。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

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孟昶还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他下发了“赋役俱省”政令,减轻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颁布了劝农桑令,组织蜀国老百姓,大力发展农业、蚕桑、纺织业。他还要求各级官员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发展农业、蚕桑生产上来,让凋敝的蜀地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并将农桑生产的发展作为考核官员的指标。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和后蜀有什么区别?

经过孟昶几年的治理,蜀国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此以后,孟昶忘记了前蜀国的教训,与当年的王衍一样,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了。公元944年,他下达诏令:大选良家子,以备后宫。不但皇宫布置富丽堂皇,连尿壶上也镶上金银宝石,其奢华可见一斑。同时,孟昶又迷恋上音乐,还经常亲自作词作曲,与艺人们一起演唱。孟昶渐渐荒废了政务,后蜀国也渐渐走上衰败。

“南音”,称之为中原古乐遗韵的活化石。因其流传在今福建泉州为中心的闽南一带,故称“泉州南音”,又因其始祖为孟府郎君,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郎君乐”,这南管乐者祀奉的乐神,便是后蜀孟昶。

公元965年,执政32年的孟昶在宋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宣布投降。接着,他被迁徙到宋王朝的首都开封,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接见,封为秦国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