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获诺奖的那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第二才是杨振宁,后来为什么杨的声誉更大?

由知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而且两人还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在1957年因为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同时发表了数篇论文,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们注意到当年获奖的那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而杨振宁仅仅是第二作者,也就是说李政道对于他们获奖的贡献可能会更大,但是我们发现李政道后来的名声相对于杨振宁来讲,要低的很多。

其实,从二人后来的发展来看,我们足以看得出这两人为什么名气会相差的如此之大。

一方面,虽然在获奖时李政道排名第一位,但是在后来二人的发展中,杨振宁所做出的科研成就要高于李政道。在1957年获奖之后,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还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但是反观李政道,似乎除了推动科研机构的创建等方面,其他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太轰动的成绩,相对于杨振宁来讲还是表现不足的。

另一方面,杨振宁的性格相对于李政道来讲,算是一个性格开放的人。杨振宁在国内外学术界的表现比较抢眼,主要因为他敢于说,对于很多不合适的学术研究敢于说不,无论学术研究背后有多大的学者或者科学家,只要他认为这项理论研究有不合理之处,就会提出来,这也使得他在美国学术界并不太受欢迎。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了比较高的人气,再加上他确实做出了不小的学术成就,也就使得他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了很高的声誉。

其实综合目前国内学术界来看,显然杨振宁在国内的声望要远远胜于李政道。毕竟,杨振宁在推动国内教育、学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成为了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教授等。再加上杨振宁与翁帆的忘年恋、重新获得中国国籍等,使得他在国内社会舆论及学术界都拥有极高的声誉,相对于仍然属于外籍华人李政道来讲,表现得更加抢眼。

在学术荣誉方面,杨振宁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拉姆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获鲍尔奖,同时杨振宁还入选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一等荣誉博士学位、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台湾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院士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这些荣誉在李政道面前,显然杨振宁似乎表现得更加强。


东爱雨小公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一同摘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因为合作写了写一篇诺奖贡献级别的论文而得到诺奖而被世人所知。

但是如果去搜一搜当初他们合作的这篇论文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李政道,按理来说,应该是李政道对论文的贡献高于杨振宁的,但是为什么在此后李政道的名气不如杨振宁呢?其实啊,一篇论文真的说明不了太大的问题,不得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初,他们两人离开了两人之中的另外一个人,都有可能写不出来这篇论文,而他们却又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的论文刚出来没多久,就被实验所证明了,所以第二年就获奖了。

可惜的是,证明他们理论的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却没有因此获得诺奖,可谓是一个损失。为何在获得诺奖之后,两人的名气会大不相同呢?这其实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一方面,李振道自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此后的大半生,基本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性贡献,而反观杨振宁,在高能物理领域越战越勇,接连斩获多项重大贡献,他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杨——米尔斯方程,而他得诺奖的贡献,只能说是他的二流贡献,纵观物理学领域,能够以二流贡献获得诺奖的人,屈指可数。


另外啊,杨振宁和李政道二人的性格特点也是截然相反,李政道是一个内向的人,杨振宁曾经评价李振道的时候说到:“李振道是一个很杰出的,很聪明也很刻苦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洞察力和数学功底稍差。”这句话应该是很中肯的,毕竟杨振宁的数学功底,一般人还真的难以望其项背,相较而言,李政道在这个方面或许真的是不如杨振宁。有人说,李政道就像是一个书呆子一样,一心一意搞科研,而不太习惯提意见,不喜欢社交,也不喜欢与人交流。


而杨振宁则大为不同了,他是一个极为外向的人,而且他的性格很倔,是有意见必提的人,当初有人建议中国搞大型粒子对撞机,杨振宁第一个提出反对,因为他断定高能物理已死,再搞下去只会是劳命伤财,而李振道一开始也是反对的,但是后来却没有坚持原则。再说了,杨振宁除了是一个有着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之外,还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所以,他的名气大点,知名度高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镜像科普


李政道是什么样的人呢?莫伟曾经向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写信,他在信里面说,海外华人有很多,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莫伟说,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面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只有这两个人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莫伟还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海外总是关心中国的发展,到处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气愤的退场,以示抗议。李政道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坚持原则。比如,当年国内想搞大型对撞机,要投入很多的钱,国内就去问李政道要不要搞。李政道就说不需要搞,不划算。后来,有人对他说,这个项目是上面一个特别大的领导拍板的,李政道就没有坚持。事实证明,这个大项目目前已经成为摆设,根本没有达到科研目的。李政道的爱好就是钻研学问,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学研究。很多人认为,李政道就是一个书呆子一类的科学家,不喜欢提意见,也不喜欢社交活动,而是在自己的书斋里面读书。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与李政道不同,杨振宁的性格非常外向。聂华桐院士认为,杨振宁不仅是大科学家,还是一个有贡献的社会活动家。六七十年代,杨振宁就是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两个,一个是为全美华人争取利益,让更多的华人参政议政,摆脱华人低下的地位,一个是联合起来,向美国政府呼吁,停止与中国敌对,尽快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后来,1971年,杨振宁第一个冲破封锁,到中国来访问,这一次访问,在世界上造成了轰动。杨振宁回美国之后,又到全美七十多所大学演讲,到处说中国的好话,希望华人学子可以到中国看看。杨振宁还是保护钓鱼岛的精神领袖,他和朋友们多次召开记者招待会,多次在美国政府部门演讲,出示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证据。聂华桐院士认为,杨振宁为这些社会外交活动牺牲很大,如果他不参加这些活动,在科学上可能贡献更大。

与李政道不同,杨振宁的性格非常倔强,他认为一个东西不宜搞,就会当面公开提出他的批评意见。丘成桐是他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香港创建了研究院,算得上是关系特别铁。但是,他又是一个坚持科学真理的人,因为要不要搞高能物理大对撞机,杨振宁就是不给丘成桐面子。杨振宁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几十年前就判断高能物理已经死了,再搞什么大项目完全是劳民伤财,所以,杨振宁认为,应该设计新的对撞机原理,否则没有出路。杨振宁还认为,把这些巨款投入到别的物理科研领域会有大的多的产出。

据HUI CUI说,杨振宁在美国粒子物理界就得罪了很多人,因为杨振宁总是爱提意见,看不惯就说。本来这些东西与杨振宁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他完全可以不说话,但是杨振宁性格很倔,他认为,如果我不说,就是对不起良心,所以我一定要说话,哪怕得罪人也要说。至于你是不是接受,是你的事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杨振宁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理论(比如,最新的量子场论)介绍到中国大陆来,还多次给中国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杨振宁又为中国指导和创建了四个高等学术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现代物理实验室。

可以说,杨振宁既是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所以,他的名气要比李政道要大一些。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华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八卦。


蓝蓝7437043745101


问得好!不久前看到过有关李政道和杨振宁关系破裂的文章,内容非常详实,标题没记住,但有大致印象,非常深刻。之前鼓吹杨振宁的文章不绝于网,神乎其神,令我不得不注意此事,并且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叫我欣慰的是,近几天揭开事情真相的文章多起了!我相信怀着尊重事实的人们不难做出正确判断。

李政道说,他两人的闹翻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中国人向来看不起不讲道德的行为,欺世盗名可算其中有份量的一条。中华民族向来崇尚礼让三先,可偏偏为争名字顺序而不欢而散。谁先提出,本无悬念,可偏著书立传,不遗余力推动,以求自己的大名以首要位置传世。中国人第一次获此影响力巨大的科学奖,却是如此尴尬的收场!

那些打着唯科学论招牌进行鼓吹个人崇拜的人,毫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当你们了解真相之后,是否感到无地自容和不好意思呢?是不是翻然悔悟,悔不当初呢?若如此,诚为中国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


鸿雁59921963


杨振宁确实比李政道声誉更大。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宇称不守恒”,仅仅凭借这项贡献,就立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吴健雄也应该同时获奖,可是由于她是一个女性,被遭遇了性别偏见……所以很遗憾。“宇称不守恒”是很重要的发现,推翻了科学界30年的共识。为了争夺这项发现的“第一人”,李政道和杨振宁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肯定,当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不能独立做出这项贡献,离开谁都不行,至于谁是“第一”并不重要了。

李政道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在学术上再也没有大的创见,渐渐趋于平淡。杨振宁认为,他“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Insight)与数学能力(Mathematical Power)略逊一筹”。而杨振宁却愈战愈勇,同时在冷原子,凝聚态,统计力学,场论等领域斩获不断。加上杨-M场被承认,有10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来源于此,让杨振宁名声大噪。所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说,杨振宁没有必要在意“宇称不守恒”的第一归属权问题,因为他的科学成就早就超越了“宇称不守恒”的高度。好比,一个全国作文大奖赛的冠军,没有必要再去争夺在市作文比赛的名次。

但仅仅是科学上的贡献,还不足以让杨振宁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杨振宁之所以成大名,还在于他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按照华桐院士的说法,杨振宁是最厉害的外交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友谊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大贡献。

比如,杨振宁1971年就频繁回国访问,属于“破冰之旅”,轰动了全世界。他之后一大批海外科学家才开始回国。杨振宁回美国之后,到美国大学做了70多场演讲,大说中国好话,消除了不少人对我们的误会。

杨振宁还是“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会长。在70~80年代,该协会领导几百万华人积极的参与、促成中美合作,影响力很广。杨振宁以创始人和会长的身份,多次在美国的知名报刊上刊登整版文章,要求华盛顿政府必须重视对华关系,放弃对抗走合作之路。还敦促总统尽快把与华建交提上日程。邓先生访问美国,杨振宁又亲自组织人员欢迎,在800多人的欢迎宴会上首先发言。

杨振宁还是国际上保护某一个小岛的国际组织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多次公开在参议院和法院替我国领土归宿权作证。

杨振宁还在1977年建立一个基金会,开始组织国内的学生去美国大学深造,学费、生活费全免,学成后绝大多数回中国。目前已经有上千人得益。

所以,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家,还是很厉害的外交家。李政道与杨振宁比,则略显低调。这主要是他们的性格不同所致。一个外向,一个内向,都没有错,只是杨振宁过的更加精彩一些。


怀疑探索者


这个问题很简单,虽然发表质疑宇称守恒定律论文的时候,李政道名字排在前面,似乎是李政道贡献更大,但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却是杨振宁排在前面。这就有点意思了,也就是说,至少在诺奖的评选委员会上,大家认为杨的贡献是不弱于李政道的。

而且,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杨振宁是越战越勇,又接连却得了不少重量级成果。比如杨-米尔斯方程、杨-巴克斯特方程等诺贝尔奖级别的学术成就。可以说,杨振宁俨然已经成为了物理学大家,科学泰斗。直接被认为是当今在世的物理学界第一人。但是,反观李政道,虽然之后也在物理学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个成绩的级别基本属于小打小闹,相对于杨振宁那种具有划时代、独创性成果来说,却是不值一提了。所以说,正是杨振宁后续持续不断的在物理学领域输出高质量成果,才使得他的学术地位越发的稳固,也越发的高。

学术地位的提升,也带给杨振宁很好的机会从事社会活动。特别是在促进中美关系方面,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而这些事情,无疑都带给了杨更多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就像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曾经战败爱迪生的交流的使用之父-特拉斯一样。要不是网络的普及,估计这位比爱迪生还有牛的人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而且,杨老先生身为中国人,自然就收到我国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回国后,曝光度更是不少。所以说,不论是从学术地位,还是从社会方面来看,杨振宁都比李政道更加出名。





科学探秘频道


因为李政道的上限就是那个诺贝尔奖(没有丝毫讽刺意思,能拿诺物理奖的都是实打实的大神),然而杨振宁的贡献远远不止一个诺奖,说他是现存物理第一人都不过分,很多物理大神只是他的徒子徒孙,他的杨米尔斯场论之于高能物理就像微积分之于现代数学。就是这么牛,再多的溢美之词放在杨振宁的身上都承受的起。当然了,键盘大神眼里,他只是个吃嫩草的老色鬼而已


赖宝的朋友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个诺贝尔奖里面这个获奖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李政道提出来的宇宙不守恒定律,杨振宁是合作参与者,论文是以两个人的名义共同刊发的,但是在这个奖获得后两个人出现了矛盾,最后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这些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私事。

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其实也是跟这个奖有关,两个人因为论文发表的署名上面有的矛盾,签字署名排前排后有很大的关系,名字在前在后关乎到这个人在这个奖和成果里面的重要性,名字在前就代表了这个人在这个成果里面比在后的高一点,他们两个人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最后闹成大家看到的结果。

虽然说曾经多方面对他们有撮合他们和好的想法,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并没有成功,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都维持原样,回国做贡献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来做,并没有进行合作,当时很多人认为如果两个人能和好一起在合作 ,那将会对国内的物理学界起到更大的作用。

当然在这个研究奖里面,宇宙不守恒定律是李政道提出来的,但是李政道在国际上面的地位和声誉远不如杨振宁,原因在于杨振宁的最高成就并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个成就,而是他的成果培养出来六位诺贝尔奖的物理理论框架,而现在的许多物理方面的研究方向都是建立做杨振宁的理论框架上,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上杨振宁的地位那么高,这是李政道做不到的,如果给两个人打分,李政道能拿100分,杨振宁也能拿100分,李政道的100分是能力能拿100分,杨振宁的100分是最高才有100分,差别还是很大的,并不是说李政道不厉害,恰恰说明了李政道的厉害,只不过杨振宁更厉害而已。

在国际上面基本上都承认杨振宁的成就和地位,只是在国内他被网友质疑和贬低,成为了鲜明的对比现象,物理界都承认的成就和地位被一群基本物理不及格的人怀疑和偏低,怀疑的不只是婚姻生活,更多的是怀疑他的成就,这才是最搞笑的,每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成就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更不用说去质疑,要质疑就要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


博士主动忽略年龄的差距跟随,是人家博士傻吗,还是说网友们都比博士聪明,国家愿意让杨振宁获得国内的这种地位,就可以看出对杨振宁的尊重和叹服,只是一些网友对这些都不屑于顾,清华大学愿意聘用他成为教授,就说明了问题,老外物理界和各国承认他的地位,这也说明了问题,能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的关键,其次就是环境。


无法超越的足迹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他们两个人并没有谁贡献更大这个说法。而杨振宁之所以声誉更大是在于他后来的学术成就更大。

宇称不守恒的恩怨

其实宇称不守恒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的起点,也是使他们关系破碎的原因。这篇论文在1956年发表。这篇论文名为《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在这篇论文中他们对宇称守恒提出质疑。

后来宇称不守恒被吴健雄领导的小组以及莱德曼领导小组用实验所验证,理论上应该是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莱德曼都可以拿到诺奖。但是因为诺奖有3个人的名额限制。因此,最终只有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奖。

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名字的首字母靠前的人靠前,所以李政道的李(L)应该排在杨振宁的杨(Y)之前,所以李政道应该排在前面(并不是因为贡献更大),但是杨振宁向李政道要求说,希望自己能够排在前面。后来,李政道很勉强的同意了。(这里注明一下,这是引述的李政道的说法,因为杨振宁其实并没有对这件事发表过看法。)

为什么杨振宁拥有更大的声誉?

应该说,李政道人生当中最大的成就是宇称不守恒了。而杨振宁其实并不是,他在这之前就发表了人生中最重大科学成果:杨米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是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之后又有杨巴斯特方程等10多个重大的科学成果,而且研究的领域也很广,包括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所以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从着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杨振宁全部的科学成就要远远高于李政道,而这也正是杨振宁的声誉更大的原因。


科学美少男


其实宇称不守恒论文里的作者姓名顺序并不是按照理论贡献的主次,而是按照国际惯例以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序,李政道的姓氏首字母L当然排在了杨振宁姓氏首字母Y的前面了。

但是这李政道和杨振宁联合发布的其它多篇论文里,杨振宁的名字又排在了李政道的前面,按照后来的说法,这是杨振宁提出的,杨振宁的理由是他比李政道年长几岁,按照中国惯例应该排在前面。。。

开始李政道勉强同意了,但是这种要求提多了李政道也有意见了,他说咱还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吧,因此到了宇称不守恒的论文又是李政道排在前面。

不过由于这篇文章随着实验被验证而名扬天下,并且第二年就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再次以年长为名要求颁奖典礼走红地毯时走在前面。李政道最后极不情愿地答应了。。。。嗯,八卦就先聊这么多了_(:D)∠)_


我们还是来说说为什么杨振宁比较出名吧,在国内,很明显是因为他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贡献。虽然在早期,李政道和杨振宁都作为第一批回国访问的学者,后来也与国内保持着差不多的关系,但在晚年,杨振宁已经把整个生活和工作重心都移到国内,而且对国内学术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贡献非常巨大,相关情况网上有很多文章介绍杨振宁对国内的贡献,有兴趣可以自行找来看看。

反观李政道却一直留在国外,并没有回国,因此在这方面杨振宁的知名度和声誉在国内优于李政道是应该的。但是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带节奏的键盘侠对杨振宁各种抹黑,包括生活方面的,包括早年不回国等等。。。反正键盘侠要带节奏黑谁也拦不住,最无奈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了几篇带节奏的网文后也跟风黑,我每次看到这些人就无名火起三千丈,直想骂街......如果看这篇文章的你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求求你了,多找几篇正面的文章看看吧。。。

至于在在科学贡献方面,除去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杨振宁还有比这更重要的理论贡献:提出杨-米尔斯场论,这理论虽然还带了一个外国人名字:米尔斯(杨振宁的学生),但根据后来米尔斯自己的说法,杨-米尔斯理论根本就是杨振宁带他飞,虽然理论在提出时并不完善,后来是别人加以完善的,但这个理论太重要了,它是整个量子场论的理论基础框架,一般认为,这是杨振宁比宇称不守恒更重要的理论贡献!以致杨振宁的老师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声称,杨振宁应该再获得一次诺贝尔奖。

再看李政道,我实在找不出他还有能与杨-米尔斯理论比肩的理论贡献了,甚至宇称不守恒级别的也没有了。所以,李政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声誉不如杨振宁一点也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