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秋后问斩”、“推出午门斩首”这两句台词,是不是在你心中已经成为了看古装剧中某个人犯罪就能无意间乍现的台词呢?很多人没有看过史书,但是看过电视剧,这也是古装剧的套路词,每当某个人犯重罪的时候,皇帝都会下令推出午门斩首,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的?很多人疑问了,为什么要在午门斩首呢?

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其实,在电视剧中的“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还真的是个谣言,午门可不是一个斩首的好地方

午门创建于明朝,午门门口是皇帝下发诏书的地方,或者开展庆祝活动的地方,在农历十月一日,皇帝向全国发布的诏书通常都在午门举行。另一个作用就是当军队在外打仗,胜利归来时,军队的首领将在午门前为皇帝举行“献战俘仪式”。

如此重大的仪式,还是在紫禁城前面,在午门前斩首,还要把头颅挂在城墙上,岂不是胡闹吗?

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明代小说家许仲林在《神仙演义》中写到过此事,周王要求犯罪的人脱掉官服,到午门斩首,这个故事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想想,午门在明朝才建造的,周王当时怎么会有午门呢?

“午门斩首示众”就是在电视剧里演的,在现实历史中并不存在,或许只是为了在台词中更加押韵吧

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其实午门门前也是一个惩治犯人的地方,只不过惩治的方法是杖棍,在明朝,如果有人惹了皇帝,就犯了“逆鳞之罪”,就得在午门前受廷杖之刑,在最开始只是在午门前装个样子,好让老百姓知道,但是到了后来,他们也不再装样子,就往死里打,甚至一些昏君,还把很多忠臣良将活活打死。

虽然午门前到了后来会打死人,但是绝对不是斩首示众的地方。而真正斩首示众的地方是菜市口。

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菜市毋庸置疑就是百姓买卖东西的地方,无疑是最热闹的地方,这个菜市的来历其实也是来自明朝,毕竟当时市场上都是卖菜的居多,所以取名菜市口,而在明朝之前的元朝,这种地方更多的是卖柴火的,所以在元朝叫柴市口。

清朝推翻明朝之后,清朝为了惩治犯人,对死刑犯行刑要有一个确定的位置,首先要避免污染皇室,其次还要以“热闹”为先,这样就可以让全城百姓都看见,所以,菜市口有了另一个特殊的职能——斩首示众,所以菜市口斩首示众才是真正的历史。

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最为有趣的是,在护卫压着犯人前往菜市口的路上,竟然还会出现地位尊卑的差别对待,家族地位颇高或者家财万贯的人,可在路上享受“ 上等”服务——路途上可以坐囚车。与之对立的就是没权没钱的人,只能戴枷上镣走完自己一辈子最后一段路

到达刑场上,这个时候每个犯人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了,犯人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刽子手一个一个行刑,被砍下的头颅会被挂在南墙,被“展望”好几天。

清朝选择菜市口斩首示众,刑场路上还有差异化,而百姓却嬉笑打闹

在菜市口斩首,其实是为了警示作用,警示百姓这就是犯罪的下场,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但是在当时的百姓,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唯一的乐趣就是看热闹,本应该上残酷血腥的事情,却在犯人被斩首的时候,台下的百姓都把这个事情当作一件“娱乐”事件,要么嘻嘻哈哈的打闹,要么嗑瓜子聊天。

在那种大环境下,究竟是世态炎凉,还是大势所趋,人性都是这样,所有的事情,经历多了,也就麻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