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一贪官下狱,写了封忏悔书给皇帝,皇帝说:他当朕傻?斩首示众!

一直以来,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对古代皇帝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缺乏一个正常清晰的了解。虽然我们没见过古时候的皇帝,但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却见过新时代的各国领导人,他们都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最高责任和义务,某种意义上说,其地位也相当于古时候的皇帝。

由于他们的地位神圣特殊,所以他们必须显得严肃庄严,可开不得半点玩笑。

这样看起来却是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差距简直天壤之别,觉得皇帝就是处于高高在上的。

虽然如此,但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国家领导人,显得与众不同,他们虽然严肃,但又不失幽默乐趣。比如下面我们要说的康熙帝和雍正帝。

一贪官下狱,写了封忏悔书给皇帝,皇帝说:他当朕傻?斩首示众!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要想时刻掌握这个国家的命脉,了解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查阅由下面官员从各地传递上来的奏章。因此,这写奏章一事,自然就严肃得很,半点马虎不得,不然那就是犯了欺君罪名,要被斩头的。

而康熙帝就不是,他最喜欢跟手下的大臣开玩笑,尤其是一个名叫赫世亨的官员,而且还是写在奏章上面。你没看错,两人就是这么会玩,经常在奏章上面相互调侃开玩笑。

话说有次赫世亨生病请假了,手头上的工作就暂时交给他的手下来写奏章,康熙帝关心他的情况,于是在赫世亨手下呈上来的奏章上面用朱批问道:“赫世亨怎么样了?还在么?”

这句话明显就像朋友间的调侃“亲你最近怎么样了?那么久不见,你是不是死了?”

一贪官下狱,写了封忏悔书给皇帝,皇帝说:他当朕傻?斩首示众!

赫世亨手下回了近况,康熙帝听了后还不忘奚落,又用朱批写了几句:“赫世亨曾说他已得养生之道,尔等年少,不要妄听赫世亨之言。”意思就是说赫世亨这家伙就只会吹,你们可千万别听他的。还亲自介入赫世亨治疗过程,不让他用之前请的大夫,认为继续这样医的话,“必以为赫世亨已入土。”

后来赫世亨好了后,又没及时汇报康熙帝,导致康熙帝还假装很生气,亲自批道:“将赫世亨交与其妻掐死。”呵呵,朕还治不了你,等下叫你老婆来治你。赫世亨也深知康熙帝语句用意,自然每次都配合着,也因为这样倒是留下了这个趣闻。

作为康熙的儿子雍正,他与老爸相比较,也是丝毫不逊色,反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次雍正帝在批奏章时,兴许是其中内容写得让人生气,他看完后直接朱批道:“汝以朕为可欺乎?”

一贪官下狱,写了封忏悔书给皇帝,皇帝说:他当朕傻?斩首示众!

意思就是在说:“哼,老子当皇帝这么久,什么人没见过你算老几?当我好欺负呀?你最好给我老实点,要不然哪天老子生气发飙直接就把你干掉。”

看看,这就是霸气,这就是气度,不爽的话你还想怎样?老子可是皇帝。

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在位之时非常勤勉,但是,他到底勤勉到了什么程度呢?根据记载,雍正在位13年,所有的朱批加起来竟有一千多万字。一千多万字?这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

一贪官下狱,写了封忏悔书给皇帝,皇帝说:他当朕傻?斩首示众!

雍正在批阅奏折的时候还遇到过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官员犯了大罪,他在狱中琢磨着给雍正写悔过书,他绞尽脑汁此文并茂,希望雍正能对他从轻发落。

本来这个官员罪不至死,但雍正看到悔过书中写“辜负天恩,羞惧交并”,十分震怒,他在旁边批示——

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

一贪官下狱,写了封忏悔书给皇帝,皇帝说:他当朕傻?斩首示众!

意思是你还知道辜负天恩?还知道羞惧?我看你是一句假话吧,你真的羞愧吗?雍正皇帝越想越气,于是将他斩首示众了。

官员本来是想从轻发落,结果措辞不慎,反而被杀了,这算是雍正时代的一个笑话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尤其是发生在掌管天下的皇帝身上,就更显得趣味十足,老百姓看了也就知道,其实高高在上的皇帝乃至于国家领导人,如果不是因为身份地位上的不同,归根到底他们也是一个普通人,你看人家老美的总统特朗普,还不是照样天天被黑,还不能够反驳,只能忍着。

身居高位之人经常维持一个十分严肃、很有威震力的形象,这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大事,不然的话就太不靠谱了,会误国误民的。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身份地位上的不同,就用自己的标准去限制别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些理解还有宽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