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叛逆孩子是如何看待的?

初中数学精品课堂


你好,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面对叛逆的孩子,做为父母我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有一个自己的分寸,不能一味的全都否定,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全都顺从。


孩子的叛逆心理也是一种成长。

叛逆心理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也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冲破传统束缚。所以不要一味地全盘否定。

当然一大部分叛逆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时我们需要理性对待。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这样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孩子叛逆心理。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 让孩子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这样他也会自己思考,如何去做。
  2. 要让孩子早早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 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样孩子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们。
  4. 让孩子参与决策,每有事情需要决定时,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一味的认为孩子小,不去就忽略孩子。

总之,孩子叛逆有利有弊,不可一刀切,父母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叛逆,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即要允许孩子有叛逆心理,也要对孩子的叛逆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小芳玩具屋


我是康睿妈育儿,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叛逆的孩子,我们会怎样看待?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叛逆?”

“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

孩子叛逆行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

2-3岁的孩子

01 幼儿学会走路后,大脑中的运动神经开始高速发展,幼儿慢慢会把自己和他人分开,开始建立自我意识。

02 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大约两岁左右,幼儿进入“执拗敏感期”。经常用“不”字与反抗来和父母建立心理疆界,这就是孩子第一个叛逆期。

2

3-8岁的孩子

01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从家庭进入社会,开始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真正独立的生活经验及能力还不足。

02 到了7-8岁时,他的自我意识发展比较快,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相比较,这个时候,他自认为他已经长大了,什么事情得他说了算,如果不按他的要求就会做出和大人对抗的行为。不讲道理,但心理上又会表现出非常依赖父母。

3

9-15岁的孩子

01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断增长,特别在评价自己的或别人的行为时能够比较全面、深刻。

02 他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当大人一说他哪里哪里做的不好,孩子的情绪即刻爆发。

03 他们常常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自尊心特强。

04 到了12-15岁时,是叛逆的高峰期,这个时候是孩子的“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孩子在生理发育很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水平从幼稚向成熟发展。

05 青春期的孩子在情绪上很多时候表现出不稳定,有强烈、狂暴、温和、细腻等行为。

4

我们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自己的孩子轻松走出“叛逆期”。

01 对待2-3岁的孩子。父母首先学会接受孩子的“不”,接受孩子的感受、需求,也就是用爱、接纳尊重他的个体性发展。

02 对待3-8岁的孩子。在接纳、尊重的基础上,要多一些包容心、爱和耐心,注重亲子关系的沟通、交流;对待孩子行为的发泄,要允许他表达他的情绪;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孩子一起建立良好的规则,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叛逆期。

03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注重朋友式的沟通、交流,对待孩子过火的行为有时可以缓一步教育或不接招。冷静处理,然后等找准时机和孩子谈心。还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多种方法尝试,切记粗暴、语言攻击等极端行为对待青春期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更多的育儿交流,欢迎关注“康睿妈育儿”。


康睿妈育儿


父母的问题吧,我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犯了错误,别人不会说这孩子怎么滴了,一定会说这孩子爹妈怎么当的。但是你说的叛逆是孩子正常年龄段该有的,纯属正常 啊。我原来一直以为伟人家或者作家的孩子都应该教育的很好吧。但是也有很多特殊的,麦家和他的儿子关系一度紧张到不行。金庸的大儿子选择跳楼自杀,金庸说什么都不能理解。龙应台的大儿子宁愿自己坐公交车都不搭母亲的车。所以,我们父母做好该做的,道理该奖的还是得奖,但是孩子可能内心也在不停的纠结呢。所谓叛逆,我们也都经历过,别做出格就好,一个阶段吧。


安静的自由


第一个就是,要让大家处于比较民主的环境当中,小孩子要有他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家长在这里面要学会倾听,让他完全地自由的表达,他的一种想法和情绪,然后要尊重他的一些想法和情绪,甚至要去理解他。我们所说的跟孩子站在一个角度去看,不要说好像就是从上往下的看,就太权威了。还有刚才我说的有问题的话大家协商,如果真的做错了,家长也可以适当地道歉,但是也不是无底线的这种,小孩子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第三个,尊重他的隐私,其实青春期的小孩,他的隐私也是非常多。特别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觉得不允许他,其实这种不允许反而增加了他对这方面的向往,或者是更加去接触这些内容。最后一个,我们所说的身份的认同,其实小孩子他从父母当中他得到爱的同时,他其实也希望父母去对他这个身份,能够得到认同。如果他对于父母,包括老师,包括家里周围的朋友,都会对他认同的话。这方面他也会非常自信,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其实家长也是能够做得到。


棠七学姐上线啦


第一,在环境当中,要让孩子有他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家长在这里面要学会倾听,让他完全地自由的表达,他的想法和情绪,然后要尊重他的一些想法和情绪,甚至要去理解他。

第二、跟孩子站在一个角度去看,不要从上往下的看,就太权威了。即使是家长做错了,家长也可以适当地道歉,但是也不是无底线的这种。

第三、尊重他的隐私,其实青春期的小孩,他的隐私也是非常多。特别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觉得不允许他,其实这种不允许反而增加了他对这方面的向往,或者是更加去接触这些内容。

第四、我们所说的身份的认同,其实小孩子他从父母当中他得到爱的同时,他其实也希望父母去对他这个身份,能够得到认同。如果他对于父母,包括老师,包括家里周围的朋友,都会对他认同的话。这方面他也会非常自信。


棋棋成长记


我的孩子现在就已经处于叛逆期,从原来的乖乖女,变得特别容易烦躁,易怒,敏感,甚至你多一句嘴,她可能就会大发雷霆!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扰,在这期间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从孩子的身上我有时候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孩子因为有好多时候,怕说了又不被我理解,以至于表现出超级反感,我在她发脾气的时候,尽量不去理论,因为她正出去情绪期,事儿过之后,我会慢慢和她谈心!还有很管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多鼓励孩子,在发现她哪些事情做的好的时候,去赞美,真正的从内心把孩子当成是你的朋友,避免命令的语气,目前看,进展还算颇有成效。


源源姐碎碎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在逐渐地增强。产生叛逆心理是孩子在认知思维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叛逆。如何看待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消除,除了孩子自身认知的成熟之外,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注意到这样几个外在因素。孩子往往表现在不听话,对家长的指令产生抵触情绪等等。很多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家庭环境影响的。家庭人际关系的紧张、家长式作风都会导致孩子情绪的变化。比如,在今年疫情期间,是孩子们入学以来第一次长时间由家长管理和辅导,几次听到家长诉苦,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一叫做作业就不耐烦了。恨不得马上送学校。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所谓不成器非打即骂,以致产生对立情绪。训斥的话听多了听烦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找找自身的原因。孩子认识的提高,自觉性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未必他们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们基本上都不喜欢家长或老师唠唠叨叨。如果我们认真地反思一下,就会发现自已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孩子无论大小,都有自尊心的。同样需要得到尊重,渴望得到尊重。消除叛逆心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多跟孩子交流沟通。有段时间,在语文课后安排了每天必须写多少生字。有的同学写厌烦了,说写了几遍还要写吗?我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强迫他们再写多少。而是利用一个午间自习搞了一个小活动。我把全班书法作业本和语文练习本就书写方面进行了一个优选分类,然后拿到班上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评优。要求他们说出谁写的最好,最工整,最干净,最美观。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同学看到自已的作业跟别人的作业有很大差距,主动找到我说以后一定努力把字写好。他们心里那一点点反感情绪立即烟消云散了,对以后布置的作业都完成的保质保量了。我体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了。孩子有叛逆行为有时也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维能力在上升,如果引导得法,会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一次完善和提升,如果一味强加干涉,必然会使他们的叛逆心理加深,甚至走向教育的对立面。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逆来顺受唯唯喏喏的孩子发头不大。而充满叛逆心理表现极有个性的孩子一旦步入正轨,就会出现一次学习上的飞跃。当然,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不同。对于叛逆孩子我们也要根据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特殊的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的特殊经历而区别对待。


康王书画


我觉得,叛逆的孩子没有错,错在家长。他们叛逆除了青春期发育、成长的原因,主要还是家长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亲子关系好的话,孩子基本上是不会叛逆的。

既然孩子叛逆了,原因一般是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朋友,开始受朋友的影响更大,很想去探索新世界。而家长们这阶段就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了,往往采取更加强权或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结果常常弄得两败俱伤,事倍功半。

之前上海不是有一例妈妈在车里训斥儿子,导致儿子冲动地打开车门,从桥上跳下去死亡的吗?!

我周边也有好几例初中、高中生,因为被爸爸或妈妈批评训斥,从家中楼上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生命的案例。

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在管教孩子时,应该换位思考,尽量去理解、尊重、相信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朋友式的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就是这样和我女儿相处的,经常抽空和她一起去散个步,顺便聊聊天,交流一下意见和观点。遇到让我恼火的事时也尽量控制情绪,等大家心情好了不再别扭时再沟通。所以,我女儿没有出现什么过激的叛逆行为,基本没咋叛逆。

如果和孩子沟通时他们不愿意说,就先识趣地闭上嘴巴吧,先和他们搞好关系,等关系好了他们自然愿意说了,千万不要唠叨、说教。

所以,家里孩子叛逆厉害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

我们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多学习怎样做更合格的父母,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米佳麻麻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

第一“反抗”期

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

原因之三:孩子的“单向思维”不容忽视

“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孩子们经常会大脑不转弯,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劝,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家长只需要冷处理,或者装看不到,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比如孩子走到楼下了,把玩具忘家里了,这时如果你说:我们已经下楼了,下次再拿吧,可是看看孩子偏就不,就让你上楼去拿,怎么办?还比如几个宝宝在一起玩,你的宝宝护自己的玩具,别人动哪件都不行,别的小朋友一动,他就要、争、抢,结果弄的哇哇大哭,场面很不好控制,怎么办?

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用不着去和孩子们着急,也不用去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方法一: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告诉孩子“我需要帮助”

当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只需要提醒或者郑重告诉孩子一遍或者两遍就够了。如果他们仍在自顾自地做着手里事,或者在专注于玩儿时,请不要再说第三遍了,如果你这样做了,就等于白白浪费你的感情。因为孩子压根就没听你说啥,更没有去执行的意愿。如果你喋喋不休的话,就等是废话了。

面对充耳不闻的孩子,请家长冷静地走到孩子身边,不妨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孩子,这时你会发现专注于手里事情的孩子,会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你的身上。抬起头望着你,这时做为家长,当能和孩子进行目光交流,表情交流时,意味着你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的时候了。这里要提醒家长一点:尽可能不要用命令的话语,而是用请求帮助的口吻。因为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非常愿意帮助人,甚至他会毫不推辞地愿意接受你的请求。但如果你命令孩子“你马上去干某某事”时,孩子可能会反驳“凭什么是我去,为什么不是你去?”,呵呵,一句话,便会让你哭笑不得。

方法二:制定家庭规则,少去唠叨说废话

很多家长忽略制定家庭规则这点,这对于引导孩子遵守家庭教育秩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关注规矩,让孩子清楚,规矩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不是给你小孩子一个人用的。当我们的父母都来做遵守规矩的模范时,孩子便也习惯于遵守了。

对于处于游戏状态下的亲子沟通,比如孩子越制止越不听,越追越不老老实实吃饭的宝宝们,请家长们干脆还是不要做无谓的叮嘱了,比如对于吃饭,实行分餐制,一人一份,饭前做好就餐规定:必须认真吃饭,如果拖拉磨蹭,大家都吃完了,你还没有吃完,不好意思,我们就收拾碗筷了,没有饭吃,你就饿到下一顿吧。


当孩子真看到因为磨蹭而被收走眼前的碗筷时,下一次,他自然就有了经验和教训,不用多说,自然就会老实多了。如果孩子还拖拉,如法,几次后,孩子便自觉了。家长全然不用担心孩子会饿坏了,只要饭后不给零食,不去给孩子骄纵,好的饮食习惯很快就会养成的。

在这里郑重提醒家长们:不要唠叨孩子,唠叨孩子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唠叨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唠叨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用简洁的话,合适的语调,走到孩子身边,在目光交流的前提下告诉孩子,你想要做什么,或者让孩子做什么,这就足够了。

方法三: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

对待“第一反抗期”的宝宝们,家长无需急三火四地给他们讲道理,更用不着武力来制止孩子,只需要冷静一些,用注意力转移法,将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了,便可以让孩子顺着你的思路走了。

有时一些家长非要给孩子讲一番道理,来证明孩子是错的。这种方法不可取,对孩子来说,一方面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成人语言并不会完全理解,这时对孩子讲道理,试想,正处于情绪里的孩子,哪能听得进去呢,相反家长会越讲心里火气越大。另一方面孩子的单向思维仅关注事本事,并不会一定要实现,只是想法罢了。

比如有个三岁宝宝晚上要吃饼干,天已经黑,不方便去买,这时家长何不采用想像的方法来和宝宝“画饼充饥”呢,可以和宝宝一起想像,对我们要买一个大大的饼干,我们要买好多好多的饼干,我们要那种巧克力的饼干……当和孩子一起展开丰富的想像时,过一会儿再看宝宝,基本上就会忘记买饼干这件事了,也不再闹着要饼干了,一切都在快乐的想像氛围中解决了。

注意力转移法,家长要灵活运用,在宝宝们闹情绪的时候,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给自己一个寻找方法的间隙,同时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强的心理。

7-9岁:当矛遇上了盾

第二“反抗”期

对于矛和盾来说,两者属于进攻和防御工具。



时如果把家长比喻成“矛”的话也未尝不可。且说家长之“矛”一般都会体现在试图改变,甚至打破孩子的很多毛病或者坏习惯方面。比如有一些孩子对学习逐渐不感兴趣时,家长便想着办法想解决这种现象,先是说教,当说教不起作用时便批评,当批评也不起作用时,便会动用武力,企图用强力来改变孩子。

比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拖拉、磨蹭的习惯,不管家长如何督促,如何大嚷大叫,仍然于事无补。还比如有些孩子的耐性差,做什么事都坚持不了几分钟,不管家长如何去鼓励,去打气,仍然会半途而废等等,所以当家长再锋利的手段“矛”遇到孩子时,可能也奈何不得孩子的心理之防御“盾”。

再看看孩子们心理防御之“盾”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当思想有独立意识时,行动的独立便会逐渐表现出来。

比如,孩子们经常会放学在路上和同伴玩儿,回到家写完作业后,也会急不可待地去楼下找小伙伴去玩儿,周末更是如此。当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如此疯狂地玩儿后,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气在肺腑之上。因为很多家长非常不情愿看到自己给孩子设计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被孩子们就这样玩掉。

于是家长们便会阻止孩子去玩儿,或者把孩子关在家里写作业,不允许随便出去玩儿,或者不允许看电视,或者不允许用电脑等,结果呢,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自由时,在父母的严格的督促之下,也只好不情愿地呆在家里,没有自由和活泼做为吸引和动力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于是便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边写作业边玩儿,这还不算,作业中经常会发现有错误,字也会写的很潦草,橡皮擦留下的痕迹让作业总显得邋里邋遢。孩子们为什么会在心里逐渐构起了防御之“盾”呢?

最关键有以下几点,被很多家长忽略掉了,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孩子所需要的。

第一点,孩子是在玩耍中让自发性得到成长


的。

小学二、三年级,也就是孩子在7-9岁的时候,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对孩子心理了解的话,就很容易去片面地限制孩子的自由。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自由时,第一反应就是反抗,表现出来的行为,诸如:顶嘴,父母让让这样,孩子偏不,并且会说出一大堆理由。或者有的孩子在反抗无果的情况下,干脆就沉默下来,用不说话来反抗。这样一来,亲子沟通关系就急转直下,让家长有些束手无策了。其实,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们的自发性会不断地发展着。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孩子心情压抑,不能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使孩子人格形成发展受阻。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请家长首先要思考一下了,你是否过度地限制孩子玩耍这一天性和自由,如果有,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赶快解除紧紧束缚孩子自由心灵的绳索吧。

第二点,培养孩子的学习意愿。

缺乏学习意愿是自发性发育迟缓的缘故。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家长也应该反省一下,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在于前期的发展受阻,而不能归于孩子自身。更不要用打击性、诱导性的言语来说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学习,大了只能捡破烂了”,“不学习就没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呀”等等,这种说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反抗心理,或者出现对于目的的错误判断。

“无言之行”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孩子学习的意愿就逐渐形成了。如果想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家长必须要明确告诉孩子:你自己的时间由你来支配,爸爸和妈妈不会每天限制你,督促你,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玩儿也是你自己的事儿,一样重要!对于学习和写作业,是你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事儿,因为明天老师要检查你的课外作业。但是如果你每天及时、认真完成作业,你就会获得更多玩儿的时间,否则你的拖拉和磨蹭只会让你学也学不好,玩儿也玩不尽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时间成本计算,让孩子明白他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花在玩儿上的时间有多少,让孩子在对比中通过效率提高来减少学习时间,增加用在娱乐和玩耍上的时间,这样就会增加孩子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点,发觉孩子的潜能,认真地培养一项优点或特长。

时下,在孩子学习兴趣或者特长方面,“一窝蜂”,随大流的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家长往往会给孩子安排特长培训,比如同时给孩子安排几项特长班的学习,比如钢琴、舞蹈、书法、英语等的培训,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里,往往让孩子疲于奔命。

当孩子对特长逐渐失去了好奇心、兴趣感时,便在枯燥和无奈下应付了事,时间长了家长看在眼中,自然会情绪失控,当孩子在批评和指责中产生厌烦的情绪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抵触,甚至会磨灭孩子对于其中一种可能产生的兴趣。

所以,如果家长们不认真去观察孩子对哪方面有潜能的话,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特长,无异于饮鸩止渴,到头来家长和孩子都会烦恼和痛苦。细细想来,孩子到了初中以后,还有多少人在坚持学习特长呢?几乎绝大部分孩子都因学习紧张而放弃了。那么与其这样,为什么还要让孩子牺牲大好的自由玩耍天性呢?

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自由选择或许比毫无意义的强加干预更能发掘孩子的潜能,成人的态度与选择强加于孩子身上往往会受到相反的效果,其结果招致逆反或罢工,以至于关系紧张。

第四点,父母要勇于认错,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批评与建议。

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往往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很多家长看孩子戴着强烈的世俗色彩,比如会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去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结果会发现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结果让孩子非常受伤害。甚至让孩子越来越不信任父母。

当家长失去孩子的信任时,试想,家长的话还有权威性吗?孩子还能认真听家长的安排和布署吗?特别是很多家长带着强烈的自我情绪批评、指责、打骂孩子后,更会回避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有时我们家长应该适当倾听一下孩子的批评与建议,必须要态度坦诚,勇于认错和反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在于“以身作则”的教导孩子,让家长身上的“自我反省”成为最好的诚实示范。

第五点,给孩子充分的思维与娱乐空间。

现在的家长往往过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自我发展,并把自己的观点不加节制的转达给孩子,以学习为理由剥夺了孩子的娱乐空间,让孩子在“无理由、无快乐”中成长,个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会爆发。

比如有一个家长最近在咨询中向我倾诉:“韩老师,我最近特别感觉到焦虑,我家儿子动不动就和我说,唉,活着真没劲,还不如死了算了。你说孩子才8岁,为什么就死啊活啊的?”

我告诉这位家长,你们的强迫式教育,已经让孩子感受到了无比的压抑,有时甚至是愤怒了,当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时,肯定会朝消极负面的方向去发展,严重者会心里出现问题,造成人格和心灵出现激变现象。所以家长要放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加以节制。自由的身心发展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龄同步成长的重要保障。

第六点,要给孩子正面树立“好孩子”的评价标准。

经常会听一些家长唠叨,嫌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完全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有些乖顺而不让大人操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自发性发育缓慢的结果,过于听话的孩子往往隐藏着更严重的成长危机。

成人如果不能改变评价标准,“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捣蛋”,“嬉戏”,“胡闹”,“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发性的体现,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要在有所限制中进行保护。

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上述现象时,家长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并不一定出现什么问题,而是由于教育和引导不力,或者运用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走向错误的成长方向。

比如有些孩子虽然有些小问题,小毛病,家长如果总是指责和埋怨,时间久了,孩子便会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反正我没有什么好的,随便你们说什么好了,于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理性地告诉孩子,好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至少应该是乐于帮助人,善于团结友爱人,诚实热情地去积极做事等等。

总之,家长一定要重视第二反抗期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这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必须及时进行更新,认真了解孩子的心声,做好亲子沟通的改善,否则,会让在第一反抗期中沉淀下来的问题,再同时带上第二反抗期所产生问题继续成长。如果真的是这样,孩子的问题会慢慢变成顽疾,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将会无法去做转变。到那时,亲子关系将会因为孩子关闭了交流的大门而无法沟通。

12-16岁:火星撞地球

第三“反抗”期

当如水的时光,在孩子们嬉戏玩耍中悄悄流走时,青春期岁月悄悄来临了,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家长们蓦然间便感觉孩子们如那雨后的春笋一样,茁壮成长起来。

走过了懵懂无知活泼任性的第一个反抗期,又度过了自我感觉良好倔强坚持的第二个反抗期,家长在与孩子们磕磕碰碰的接触中,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寒暑。然而,成长总不会是风平浪静的,成长中也总会伴着无数的快乐和幸福,也会伴有寒冬、酷夏,甚至是惊涛骇浪。当家长们突然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又面临一个前所未所的压力时,心情又开始了五味杂陈。

将“第三反抗期”的孩子比喻为“火星”,我想应该从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上来浓妆淡抹地形容一番。“火星”之火,有时只是微弱的火苗,而有时会燃起无名之烈火,再看家长这颗“地球”,不小心便会被闯入大气层的“火星”给碰撞一下腰部。那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诸如男孩儿,亦或是女孩儿,都有哪些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呢?

特点一:自我意识更强烈。

特点二:经常与家长“南辕北辙”。

特点三:行为标新立异。

特点四:请不要窥探我的隐私。

特点五:我在做我喜欢的事,别管我。

特点六:坏习惯已经让某些行为产生了惯性。

面对“第三反抗期”的孩子心理和行为特点,家长们又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观念呢?如何解决亲子沟通中遇到的矛盾呢?我想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第一,放弃系在孩子身上的束缚,还其自由。



在孩子成长的几个阶段中,特别是到了“第三反抗期”——12—1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到了独立放飞的阶段,如果这时家长们仍然紧紧束缚着孩子,必然要招致孩子的强烈抗争,上述几个特点分析中,都不难看出,孩子面对家长的管束,几乎都表现为一种张力。所以,对待“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与其如堵洪水一样,莫如用疏导的方式,给孩子们以自由,还他们飞翔的天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们体验到翱翔的快乐后,认真对待爸爸和妈妈的意见和建议了。

第二,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尊重孩子。

在现代育人观念中,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在很多家庭中严重缺乏。这源于很多家长总把已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仍当几岁的小孩子来看待。如果家长能够让孩子们多参与一些家庭事务的商量和决策,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同时让孩子多了解父母工作、生活和教育的艰辛,也会唤醒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之心,当感恩之情被激活后,孩子自然会多体谅父母,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比如做一些家务,比如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比如合理安排用电脑学习,或者安排游戏时间等。

第三,面对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要冷处理。

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与孩子在沟通中火冒三丈,而孩子呢,也往往是针锋相对,毫不示弱。面对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我想告诫家长们:您一定要冷静下来!当“火星”光顾“地球”时,眼前要做的事,必须要调整星球的姿态和轨道,完全没有必要正面相撞,对于两者俱伤的后果,为何不选择避让来解决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在亲子关系中仍是非常适用的,特别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家长的情绪会主导着孩子的情绪,家长退让了,孩子也就成了一只巴掌,拍不响了。

第四,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理性应对。

很多家长缺乏对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平时也缺乏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资料,这就导致家长们对孩子读不懂,看不透,更不知道如何针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去沟通和交流了。事实上,“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正值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让男孩儿和女孩儿们身体内充满着躁动和不安,特别是感情的变化,注意力的转移,往往让孩子们更容易出现看待问题的偏激。而这时,家长必须要在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去理性做好亲子沟通,从说话的语气、尊重的方式、事情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第五,家长要多了解时代接受新生事物,破解“代沟”。

很多家长总爱陷入一种经验式的思考问题方式。动不动就拿自己当年的经历或者观点来管教孩子,这样做的家长恰是忽略了时代在进步,时代不同了,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家长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接受新生事物,不更新观念,在亲子沟通中必须要出现“代沟”。当孩子感觉家长不理解自己时,慢慢也就不愿意和父母去废话了。比如网络之于很多家长,由于家长不学习、不了解、不实践,对网络就有一种戒备之心,这恰会造成与孩子之间无法沟通,甚至无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合理应用网络这种先进的工具。

第六,树立良好的形像少去唠叨和指责,榜样示范。

明智的家长,一般不会随便开口去指责孩子的,总会先冷静观察孩子的言行,弄明白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都有哪些等等,然后再运用技巧去和孩子做沟通。同时家长还要充分重视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眼睛是雪亮的,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父母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果家长们在自己的形像上多下点功夫,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勤奋培养自身好习惯,面对孩子时,正应了:桃李无言,下自成溪。孩子对父母自是多了几分敬重,自然也就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而做事了。

第七,家长要对孩子个性化的行为特点,正确引导。

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处处体现着个性化行为,而我们很多家长总是看不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特点,动不动就指责和批评孩子,甚至强迫孩子去改正。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招致孩子的反抗。比如孩子想弄一个很奇怪的发型,穿一件很另类的衣服,面对孩子的个性化特点,家长首先就要从校规校纪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不是爸爸和妈妈不允许你这样做,而是学校有规定,我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比如孩子在家里想打破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时家长就必须要考虑到运用家庭规则来约束孩子了,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家庭规则不是针对他个人而定的,是全家人都必须要遵守的。

第八,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心包容。

“第三反抗期”虽然时间跨度从12岁一直到18岁左右,但是这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生成长阶段,有很多问题在孩子度过“第三反抗期”后,随着步入大学和走向社会,通过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社会这所大学校的重新再教育和影响下,会逐步纠正身上曾经拥有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做法。如此说来,家长无需为眼前看到的孩子身上存的一些行为习惯而苦恼。不过,对孩子进行长期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对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坚决不能大意,这关系到孩子成长道路方向的问题。方向不偏,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对于枝枝杈杈,通过家长这个园艺师的修剪,相信会培育出一棵健康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的。


一天影音制作


1孩子的叛逆期,多点耐心,多点关心,多点倾听,用关爱去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和独立人格,奖罚分明,在做得好的地方值得肯定和表扬,在一些极小问题上的失误或错误给予多点包容,指正出来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温和方式的且笑且骂北方更专业;但是叛逆不可以成为任性妄为的理由,触碰到原则问题必须严格教育与惩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