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宅在家里,怕见人,是不是心理出现问题了?

快乐精气神


小刘是一名95后毕业生,一直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好主持人。可是,第一次登上台的时候,紧张、焦虑、害怕让她全变了。其实小刘很认真的准备了这次主持,在准备第一次主持的前一晚,她很认真的写着稿子,将内容看了不下10遍,讲稿演习了四五次。走进会场前,她将文件抱得紧紧的,牙关也咬得很紧,等到走到前面,一碰麦克风,吓得她把文件全掉了。她不敢看下面的人,准确的说,她其实很怕见到人,只要人一多,她的脸就开始发烧。

生活中像小刘,怕见人的,还是存在不少的。他们为什么不敢见人呢?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为什么有的人怕见人

很多人一听说“怕见人”,就认定对方是社交恐惧症,其实并不一定准确。怕见人,也可能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大多数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时,会感到害羞、害怕或紧张,这其实是成长过程中一种培养和拥抱的人格特质,即使他们此刻对陌生人持谨慎态度,内心的平静仍然可以照耀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似乎仍然和儿童时期一样,很少和人互动,尤其是陌生人,我们曾他们为“慢热型”。

慢热型的人原生家庭中,可能也有一个慢热型的养育者,或跟陌生人讲话办事有点胆怯,这是一种内向力量,TED演讲曾指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喧闹额个性,安静的人拥有与世界分享的重要礼物”。

不过,如果一个家庭经常责骂孩子,或者缺少和孩子的交流互动,那么,当孩子成年以后,也可能因自小没有安全感而害怕接触人。

另一种导致一个人怕见人的原因,可能是在学校遭到老师、同学嘲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不敢和同学来往,用这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受伤的自己。

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或者在生活中遭受过一次重大心理刺激,比如被耻笑、受欺凌等,可能会造成孩子自尊心受损,变得害羞、胆怯,不敢见人。

那么,一个人怕见人,有没有可能是社交恐惧症呢?答案是有可能。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多见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紧张和害怕,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的恐惧或焦虑的神经症,心理学上也称之为社交焦虑失协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缩写SAD),属于焦虑症的一种。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感到局促不安,担心自己出丑,造成尴尬场面,因此,他们往往不敢在人们的注视下书写、进食或发表讲话,不敢近距离地与人接触,尤其不敢与重要人物会谈,不敢看别人的眼睛,有的会脸红、心跳加速、出汗。他们恐惧的对象,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人。

怎么诊断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一般来说,需要有以下特征:

1.对社交互动有着强烈的恐惧,恐惧程度与现实极不相符。遇到社交场合时,可能有会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出汗、四肢发抖或手抖、声音发颤、面色赤红等。

2.有反复的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明知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是过分的,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

3.社会功能相对完好,只是因为害怕社交而影响到个人表现;有自知力、痛苦感,想改变现状。

社交恐惧症需要与回避型人格障碍鉴别诊断,社交恐惧症患者是想接触人,但害怕接触人;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不想接触人,但未必害怕接触人,甚至回怼人事所使用的语言十分犀利。

怕见人怎么办

宅家,怕见人,到底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问题是不大的。

但是,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怎么办?

1.接纳自己

学会接纳自己内心的担忧、恐惧,不讨厌这样的自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走出自信的第一步。一再否定,怀疑自己,将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2.鼓励自己勇敢面对

可以预想各种社交场合,手写一下交谈话稿,或者在心里打一个腹稿,自己对着镜子慢慢练习。告诉自己,“我可以”。

3.多运动,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

经常运动,可以释放心里压力,舒展身心。在运动的过程中,你还可以观察别人,一个点头,一个招呼,慢慢就开始了社交。

不必担心有人一直关注你,或自己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也不用过分讨好别人。事实上,人们大多更关注自己,一味的讨好别人,有时候反而得不到应用的尊重,因此,做自己就好。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