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是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戰之年,疫情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體人民的積極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此時此刻,脫貧攻堅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需要凝聚更多人才“偉力”。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 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才是關鍵因素。在我國疫情防控態勢積極向好的當前,應及時抓住返鄉人才滯留的“窗口期”,發力實施“引鳳還巢”,讓扶貧人才進的來、下的去、留的住。
想要吸引更多人才,就要認真為人才搭好舞臺。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我們依然面對著艱鉅的“困難和挑戰”。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平臺搭得越寬,集聚的人才就會越多,積極築好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幹事創業的平臺,構架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打造基層引才“吸鐵石”,讓各類人才幹事有舞臺、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讓“英雄有用武之地”。
脫貧攻堅是一項錯綜複雜的工作,衝刺階段更是面臨任務重、難度高、強度大的現實問題,因此建立客觀公正和可行的人才考核標準和獎勵辦法是激勵人才、留下人才的切實舉措,對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成績突出、群眾基礎好的優秀扶貧人才給予物質、政治、精神等各方面的獎勵,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完善編制管理、職稱評審、人才招錄和柔性流動等政策,打通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流動的渠道,及時為人才“鬆綁”“鋪路”,切實增強人才歸屬感,讓其特長和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基層脫貧攻堅工作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新鮮血液。
人才要以“朝受命、夕飲冰”的使命感、以“晝無為、夜難寐”的緊迫感回饋社會期待。“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面對沒有退路的決戰決勝,人才更要擔當使命與責任,凝聚共識與信心,不斷增強自身素質水平,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大局中,全面審視面臨的艱和險,從改革發展的大勢中辯證分析擁有的時和勢,制定精準應對各種挑戰的實幹舉措,形成具體可行的工作任務書、施工路線圖、進度時間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堅決把時間搶回來,把進度補回來。
時代有所呼,吾輩有所應。號角聲聲,戰旗獵獵,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人才的幹勁有多足,中國前進的腳步就有多穩健。在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在最真切觸摸老百姓脈搏的地方,時代新人更當迎難而上,繼續彰顯在戰“疫”中“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的蓬勃力量,把自己深深嵌在國家成長的年輪裡,用共識凝聚偉力,用行動詮釋擔當,用成效彰顯作為。
浙江在線 鍾佳承
閱讀更多 中國吉林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