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巴菲特学理财:抄底澳元

一、澳元会跌,澳洲不是避险天堂

网传,新加坡、澳洲和中国是本次疫情的避险天堂。倘若果真如此,国际市场对澳元资产的需求量会增加,澳元随之走强。实际上,国际金融市场上,汇市的交易量要高于股市和债市。

跟着巴菲特学理财:抄底澳元

然而,从澳元汇率来看,资本离场的多、进场的少。

我们买卖和交换物品的动力,来自我们对它不同的估值。金融市场中的“博傻理论”讲的是,市场之所以有流动性,是因为参与者认为,会有其他参与者以更高的价格购买。

如果市场对澳元没有信心,或是澳元价格不符合市场预期,那么澳元需求量会下降,汇率自然也就降低了。

在一个不强制结汇、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本国货币暴跌将带来严重后果。一方面,澳洲大量的工业产品依托进口,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国内资本会逃离,寻求境外更高的投资回报,澳洲资产失去支撑。

实际上,情况也不全然是这样。2008年之后,美国三轮量化宽松,使国际市场的美元供应空前充足,美元汇率日渐走低,吸引各国借了许多美元债。

跟着巴菲特学理财:抄底澳元

后来,遇上加息周期,美元回流本土,美元汇率和贷款利率上涨,先前各国贪便宜借的美元债都成了沉重的负担。整个过程中,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紧缩、美元从弱势到强势,结结实实地剪了一波全世界的羊毛。

问题是,澳洲不是美国,没办法转嫁国内危机,澳元也不是美元那样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所以,让汇率平衡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是央行和澳联储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汇率保卫战


为了挽救国内经济,澳联储和商业银行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降低基准利率,放宽银根,延后企业的债务到期,缓解实体经济的燃眉之急。放水有两个弊端,不仅扩大了社会债务规模,而且有时候无法精确打击,货币会流入其行业。

澳洲经济不景气,楼市却异常繁荣,这就是因为实体经济增长率太低,资本流入了房地产。

跟着巴菲特学理财:抄底澳元

其二,抛售外汇资产,在国际市场上回购澳元,推高澳元汇率。3月20日,澳元汇率有了明显的回升,正是澳洲银行这一行为所致。

那么,澳元汇率还有看头吗?

在过去的几年里,澳元汇率相对稳定,至少未曾发生“闪崩”的奇观,这是因为澳洲通过出口矿石和服务,赚取了大量外汇,国内经济欣欣向荣。

必须要注意到,收益、稀缺性、风险和未来预期,会改变商品的估值。

你在闲鱼上可以不错的二手商品,它们和新品的外观别无二致,无法发现任何磨损的痕迹。但为什么它们的价格只有新品的一半?

因为根本没法知道,二手货是否被摔过或进过水,所以我们的购买行为具有风险,这种风险降低了它的价格。

澳元是什么?

澳元当然是澳洲的法定货币。

但澳元背后又是什么?

实际上,澳元是澳洲整个社会劳动成果的收据,或者也可以认为是资产凭证。疫情之下,澳洲社会生产力会受影响,那么澳元势必走弱。换言之,我们可以将澳元下跌的原因,归结为澳洲脆弱而极具风险的经济结构。

三、财富洗牌


集大成者的社会学巨著《大分流》中,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亚洲的灾难,往往是洪水、地震和干旱。这些自然灾害破坏了生产资料,而劳动力的损失却相当有限。例如,伊拉克大地震破坏了供水网络,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七个世纪之久。

跟着巴菲特学理财:抄底澳元

欧洲的灾难,通常是战争和瘟疫。虽然死伤无数,但资本大概率会被保存下来。必须要注意到,劳动力是可以通过短时间补充回来的。再例如,欧洲三十年战争,德国损失了过半青壮年,结果不到两代人便恢复了。

于西方世界而言,每一次瘟疫都是财富重新洗牌的良机。由于人口严重受挫,大量资本集中到少数人身上,塑造了强大的阶级流动。

实际上,本次疫情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但不再是以往常的方式,而是通过市场重新分配资源。

无产阶级储备很少,没有抄底的机会,勉强供应生活所需。

上层中产大多高净值,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捡漏。

那些配了高倍杠杆在股市里的有钱人,统统被打爆了仓。

怎样才能乱中取胜呢?

——阶梯式换汇

说白了:跌一点,换一点。多跌一点,多换一点。

这是一种相对保险的换汇手段,既可以防止一次性抄在半山腰上,又能让你顺利触底。

——寻找被低估的资产

格雷厄姆曾传授过巴菲特一个绝技,那就是去市场中寻找被低估的资产,这一招屡试不爽,因为那些资产总有显现真实价值的一天。

跟着巴菲特学理财:抄底澳元

如今,澳元和加元暴跌,以这些货币计价的资产往往会被低估。

——压低负债比

纵观近些年的金融危机,无一不是由债务违约引起的。债务偿还能力、维持手中的流动性很关键,尽量去购买一些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比如房产和有稳定分红的有价证券。

——放眼全球

把资产分布向全世界各领域。澳元资产、日元资产、欧元资产、美元资产、人民币资产…..都要配置一下。这样一来,根据汇率浮动和资产价格涨跌,往往能很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