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古玉鑑定六要素是戰術,是我們鑑定玉器的具體方法,通過不斷實戰練習,便能宏觀體會古玉的工上自然態。

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一、靜美

1、玉料

高古玉從神器到禮器再到王器,幾千年來,不斷演變。古玉的用料,精挑細選,一定是當時社會生產力下能找到的最好的玉質。古玉用料以沉穩厚重為美,不能輕飄浮躁。

2、工藝

我們知道,不論徒手刻劃,還是砣具琢磨,都是緩慢進行的。慢工出細活,在細石器、解玉砂或砂岩類磨具作用下,古玉的線條沉穩,精雕細琢,絕對不會散漫而為,更不會浮皮潦草。而現代仿品,急功近利,刻意為之,難免欲蓋彌彰。

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3、形狀

古玉之形,一定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徵,絕非刻意創新。什麼是時代特徵?比如現代社會,我們用的手機,全都是長方形。再過一百年,或許手機會演變成圓形。一千年後若發掘到現代的古墓,手機一定是長方形,不會出現圓形,這就是時代特徵。其實我們看出土資料,每個時代的古玉造型,都是有一定標準的,絕不會出現奇形怪狀。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迅速斷代。

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4、紋飾

紋飾跟形狀一樣,必須符合時代特徵。春秋的龍,演變為戰漢的龍,整體到局部,都會有變化。紋飾的自然流暢,形成了古玉的靜美。而現在的臆造線條,呆而不靜,醜而不美。

5、沁色

真品古玉,沁色流淌,卻沉穩厚重。沁色深入玉質,不會浮在表面。沁色順著晶格向縱深推移,一步一個腳印,行穩致遠。

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6、包漿

古玉之包漿,如冰糖葫蘆,有一層氧化膜。這是歲月摩挲的產物,這是短期內無法企及的夢想。新仿品沒有包漿,只有一層刻意拋光,毫無厚重可言。

二、肥熟

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古玉之肥,如煮熟的蘿蔔,又如蒸慄。這種感覺,要多看館藏出土玉器,細細體會。肥熟是玉表在地下發生分子運動的視覺效果,跟玉質老化、折射率變化都有關係。古玉的肥熟態,目前仿品難以企及,除非老玉新工,這就需要我們來了解——工上自然態。

6張館藏圖片,體會高古玉的靜美與肥熟,學習工上自然態(乾貨)

我們知道,古玉的工,是入土前就有的。而古玉的皮殼,是入土後形成的。這就出現了先後關係,工在前,沁漿在後。於是,古玉的表面,一定會出現工上自然態,換句話說,內外一張皮,工不能斷沁,沁需要從溝底爬過,進進出出,整體自然。而老玉新工,雖然玉料有熟態,但工必斷沁,這是鑑定要點。

本文從古玉鑑定六要素出發,闡述古玉的靜美肥熟與工上自然態,希望能對您有所啟迪。若您喜歡本文,請關注轉發,一起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