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古人常說,帝王富有天下,要什麼有什麼。話是不錯,不過凡是自控力強的皇帝,都不會隨心所欲地索取。像唐宗宋祖,都是不可多得的賢君。

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唐太宗


不過,唐太宗有一個最大的嗜好,那就是書法。愛好書法是好事兒,唐太宗本來就文武雙全,還會作詩。準確來說,唐太宗對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最痴迷。他蒐集了前朝許多名家的真跡,其中二王的書帖最多,竟然有1300多帖。

可這一千多帖真跡裡,唯獨少了王羲之的神作《蘭亭集序》,這讓唐太宗難以釋懷,悶悶不樂。

《蘭亭序》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無需贅言,被歷代書法界公認為“神品”。要知道,那是王羲之超常發揮的作品。王羲之自己都說了,寫《蘭亭序》的時候有如神助,一筆一劃無不恰到好處。後來他又試寫了十幾次,都沒有在蘭亭集會時寫的好。

王羲之在世時就非常珍視《蘭亭序》,到了後世,這件書帖更成為稀世珍寶。

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蘭亭序》摹本


唐太宗命人多方打探,終於得知,《蘭亭序》在杭州永欣寺的一個老和尚手裡。

既然寶貝有了線索,唐太宗自然認為不難得到。大不了重金收購就是了,誰會不給皇帝的面子呢。

然而,持有《蘭亭序》的老和尚辯才偏偏就不給皇帝面子。因為他也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再說,《蘭亭序》是辯才和尚從他師父、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手裡繼承的,所有權毋庸置疑。

唐太宗先是派人把八十多歲的辯才請到了皇宮,以上賓之禮在皇家道場供養著。隨後皇帝的使者找老和尚詢問《蘭亭序》的下落,表示要重金收購。不料辯才矢口否認,聲稱沒見過什麼《蘭亭序》。使者碰了釘子之後,唐太宗不死心,又親自去和辯才談話,態度很恭敬。辯才還是說不知道。

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配圖


總不能對一個老和尚來硬的。唐太宗乾瞪眼,卻沒轍了,只好讓辯才回杭州。可是,既然知道了《蘭亭序》的下落,唐太宗更是夢寐以求地想得到,為此茶飯不思,唉聲嘆氣。

時任尚書左僕射的房玄齡覺得這不是事兒,想到一個辦法,對唐太宗說:得到《蘭亭序》也不難,您只要派一個人去趟杭州,保準馬到成功。

原來,房玄齡推薦的人叫蕭翼,時任朝廷監察御史,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孫。蕭翼學識淵博,足智多謀,房玄齡很瞭解他。

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配圖


唐太宗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讓蕭翼出馬了。還應蕭翼的要求,給了他幾本二王的書帖真跡。畢竟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蕭翼非常有耐心,他才不會直接去找辯才和尚。到了杭州,他先是裝扮成一個書生,頻繁地去老和尚所在的永欣寺上香、遊玩。辯才和尚留意到了這個風度翩翩的書生,略一交談,發現對方滿腹經綸,而且精通書法鑑賞。這就搔著了辯才的癢處,因為他自己的書法鑑賞力也很高,不然怎麼會對《蘭亭序》愛逾性命。

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序》


一來二去,蕭翼和辯才熟絡起來。辯才和尚逐漸放鬆了戒備,把蕭翼視為知己,結為忘年之交。兩人談論最多的話題自然是書法,樂此不疲。蕭翼清楚,絕不能主動提起《蘭亭序》,那樣就會引起辯才的警惕而前功盡棄。他帶來的二王書帖派上用場了。

某日,蕭翼懷揣幾本二王書帖徑直找到辯才,故作神秘地說,讓你看幾樣寶貝。然後把書帖拿出來讓辯才欣賞。辯才看了看說道:這的確是二王珍品,得來不易。不過在我眼裡這實屬凡品,遠不如《蘭亭序》。

然後辯才終於從牆洞裡拿出珍藏的《蘭亭序》,向故作震驚的蕭翼炫耀。蕭翼一邊看一邊讚歎,臨走的時候把自己的書帖留給了辯才。辯才見狀,索性也不再把《蘭亭序》藏起來,就放在書桌上,供兩人慢慢欣賞。

唐太宗最想要的一件寶物,對方卻不賣,唐太宗只好讓一個牛人出場

配圖


接下來就好辦了。有一天辯才出去做法事的時候,蕭翼大搖大擺地來到寺廟,進了辯才的屋子。其他和尚習以為常,也懶得過問。於是蕭翼拿走了《蘭亭序》,並給辯才留言講明原委。唐太宗的幾本二王書帖也留給了辯才。

蕭翼快馬加鞭趕回長安,把《蘭亭序》呈上去的時候,唐太宗驚喜得無以復加,當場重賞了他和房玄齡。

辯才和尚發現上當之後,作何反應不得而知。後來唐太宗為了補償他,專門賞賜他了三千匹綢緞和三千石糧食。辯才卻視若無睹,全都捐給了寺廟。幾個月後,辯才鬱鬱而終。

這件事記載於唐朝書法評論家張懷瓘的《書斷》。只要是學書法的人都知道張懷瓘。

無論如何,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從歷史角度而言是好事,大書法家虞世南等人臨摹過《蘭亭序》。《蘭亭序》真跡失蹤之後,起碼有幾個摹本流傳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