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沒忍住在父母面前哭了出來,並且說了一些我心裡的話,然後父母的態度忽然變得對我特別好不適應怎麼辦?

WS8384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很多時候,我們長大了,都習慣什麼事情都自己憋在心裡,或者是跟朋友傾訴,但一般不會跟父母去溝通,可能也是因為長大了,我們跟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了,說心裡話的機會也幾乎沒有了。可能就維持著表面的你想我讓我知道,我才能知道的關係。

父母有父母自己的生活壓力,有自己的煩惱,一般也不會跟我們說,可能有時候他們自顧不暇,所以看到我們表面上沒什麼問題,就以為是真的沒有問題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如果沒有交流,只會讓關係越變越遠。這個時候,彼此都感覺陌生了,可能就忘記怎麼對對方付出了。

像你這個問題,因為你跟父母說出心裡話了,父母可能責怪自己太疏忽了,沒有了解你的真實想法,覺得愧疚了,所以想加倍補償。如果你真覺得不適應,不如找時間跟父母談談,聊聊天,像朋友一樣去交流,去了解彼此真實的想法,包括對生活的看法,對未來的看法。也讓他們沒必要特意對你好,告訴他們你會不習慣,你已經不是小孩子,擁有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不用太多於擔心。


小至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從你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很獨立,平常不怎麼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

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有幾個孩子,父母的愛就會有偏差。我的原生家庭有三個孩子。我的姐姐雖然是一個女孩子,但是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我的弟弟呢,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生的,對他的寵愛程度自然不在話下。與姐姐和弟弟相比,我就像這個家庭多出來的孩子一樣。尤其是跟父親關係變的越來越差,誰看誰都不順眼。後來早早的就出去打工了,逃離了那個不歡迎我的家庭。

在外面打工的日子,就算是受了委屈,我也從不跟他們講 ,只是把掙到手的錢,全部寄給她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爸媽對我變好了,甚至比對姐姐弟弟還好。鄰居說我爸媽,你家小時候最不受待見的孩子,現在是最孝順的。

我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對於童年的那段記憶,我覺得不是父母不愛我,可能是孩子多疏忽了,他們發現的時候,能感覺到有在盡力彌補我。

我的故事和你分享是想說,有時候因為疏忽,或者因為缺少溝通,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父母不愛我們的感覺。但是父母一旦發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會態度來個大轉折。一下子會讓我們感覺受寵容驚,不習慣,但是慢慢適應了他們的改變,就好了。祝你幸福!


小洋洋的一家




迷糊的龍鳳寶媽


最近抖音有一句已經刷屏:孩子,你這麼懂事,想來一定很辛苦吧。

這句話其實也只是一杯雞湯而已,但是卻戳中不少人的痛點,讓人淚流不止。

所謂懂事和辛苦根本毫不相干,或者二者的聯繫並不大,只是人都需要感情的宣洩,這句話只是開了一道口子而已。

話題好像有點扯遠了,下面咱就說說題主的問答。

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越來越不願跟自己的父母談心說愛了,就算有心思也會藏在心裡,不願示人。

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家庭情感關係吧。

我們一直都是一個感情內斂的民族,小的時候還好,向父母撒嬌,抱著脖子說愛,純真天然,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別說是跟自己的父母說愛,就算是坐下來好好談心都有點小心翼翼,生怕會流露出太多情感。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只知道這種現象,卻不知道其中的因由。

但這卻直接影響了我們和父母的感情溝通,所以平時裡跟父母都是客客氣氣,或者是有話也不願談。

我真怕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會如此。

越是懂事的孩子,其實內心越是敏感,越是需要情感的關心和慰藉。

從題主描述來看,你真是我上面說的那個懂事的孩子;因為懂事,因為不用操心你也可以做到最好,也可以過得很好,所以父母對你就不太用心。

但是其實呢,因為懂事太多,因為心裡知道父母的不易,所以自己就特別堅強;但是也因為懂事太多,所以在情感上會更渴望能得到父母的關心,只是因為考慮的太多,所以就可以隱藏自己的情感需要。

父母一直以為你很開心,你很自主,但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堅強和懂事不過是偽裝,內心裡還是渴望父母的情感關懷的。

這樣以來,兩方彼此都是自以為是,誰也不明白誰的內心真正需要,所以才會造成如此誤會。

既然窗戶紙已經捅破,其實也早就應該捅破,父母和自己坦誠相見,明白彼此的需要,這不正是好事一樁嗎?

題主因為感情流露,在父母面前又流了眼淚,說了心裡話,所以感覺有些難為情。

而題主父母因為一直忽視了題主的感情需要,所以便心有歉疚,感覺對自己的孩子太不瞭解,沒有給夠足夠的關懷,所以就想著將功補過。

題主說不太適應,但是我想題主心裡一定是很開心吧,這也不正是題主想要的嗎?現在已經達成了心願,不適應就不適應,時間長了就適應了。

再說了,題主一場哭泣和心裡話就換來了父母與自己更好的相處,更好的家庭關係,這是多少人都羨慕不已的事情,也是多少人都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

希望題主以後就按照這種模式繼續下去,我相信你們一家人會越來越幸福的。


東凌情感說不停


我從小就是和我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一直到上初中,和父母關係吧也不是說不好,就是有點隔閡。到初中的時候,在父母面前幹什麼都很拘謹,就算吃了零食都要考慮好久,怕拿吃的會挨說,這種狀態一直到大學吧,等我上大學才開始每週打電話,那時候才感情好點吧,但是有啥事我也不會說。也不是說很叛逆,就是不親近吧。

我工作後每次回家我都不會空手回去,一般都是買點吃的,我父母對我態度還行吧,現在感情比以前要好了。

其實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相處,尤其是像我這種小時候沒在一起的,但是父母畢竟經歷比我們多,多多少少會理解一些工作的不容易。我覺得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有什麼困難也不會和父母說,父母可能知道一些也不會直接問,不管我們多大年紀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所以當我們在父母面前表現出遇到的困難,父母肯定不會責怪,畢竟他們更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有什麼事要和父母說,真的心裡很難受的話,該抒發就抒發,對父母來說自己的孩子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常小律


朋友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但是有的人卻不能跟父母好好的溝通導致和父母的感情不是那麼的透明。有時我們面對社會壓力的時候有很多心裡話想說出來找人傾訴,其實這時候傾訴對象最好的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也希望對步入社會的我們增加了解,而你把心裡話傾訴給父母 父母也能理解你的苦衷,誰父母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有的人回到家總是感覺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不好,出門在外我們遇到事情了 遇到不快了,父母是並不知道的,如果我們心裡毫無保留的和父母保持內心的溝通,父母的態度肯定會“眉開眼笑”的,覺得你真正懂事了[微笑]



阿偉君


心平氣和的溝通是可以化解大部分矛盾與不理解的。每個人的閱歷,經歷和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他的處世方法,也決定了他對事物的理解,對人的理解。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孩子,而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孩子的父母。由於年代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經歷的事物有差別,這才產生了代溝。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不要把自己的角色帶入進生活,也不要完全脫離生活。舉個例子,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在母親的角度:這是我崽,變天了,有點冷,給多套幾層衣服,熱點總比凍感冒了強。什麼,你不穿?你不聽話?打都要打起你穿!在你的角度:我媽又要我加衣服,每次又不冷,還非要裹得像個粽子,一點也不活動ಥ_ಥ,誒!父母之命豈敢忤逆,我穿。這就是已經把自己的角色帶入進了生活。其實,我們大可以像和朋友交流一樣,不用過多的在意自己作為孩子的身份去和父母說話,這樣反而會讓父母更加直觀的瞭解到你的想法,這是對家庭和睦有重要作用的。畢竟,大多數父母會礙於自己的身份(父母)而忽略對子女的心理的關懷。所以,有什麼話多對父母說說吧,他們是世界上絕對不會嫌棄我們的人。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父母的"成長"也離不開我們吖。


萬緣休處是良謀


對父母更好,對自己更好


用戶4104615084678


可能你太懂事,善於偽裝,讓父母覺得你無憂無慮過得很快樂。所以平時對你忽略了很多,經過這次的發洩,讓父母醒悟,原來你並不是他們以為的那麼快樂,心生愧疚,加倍對你好!

這無可厚非,作為父母深愛的孩子,盡情享受父母對你的愛,無需要不自在。


鄂之鄉聲


人吶,習慣了被虐,反而不喜歡懷抱了。

父母對自己本來就該很愛,只是因著世俗的各種瑣事,強加了對子女的期待,變得功利。

把自己當成孩子,依靠著父母,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用。

把自己當成大人,寵著父母,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