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吃的,勝過千言萬語


一個好吃的,勝過千言萬語


一個好吃的,勝過千言萬語


一個好吃的,勝過千言萬語


如果你家裡有個小姑娘,最好她還處在幼兒園的美好時光,那麼一個好吃的,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想必你應深有體會。

我家的姑娘就是如此,不滿5歲,即將步入幼兒園的中班。如果現在給她的生活事項排個權重次序,那第一位非吃莫屬,接下來才是玩遊戲,看電視之類的,至於上學,在即將開學的這些天裡,她已經三番五次地給我聲明過了——爸爸,我不要再上學了,我已經上了好長時間了。

對於吃,有時候,你很難理解,這樣一個小人兒怎麼能達到如此痴迷之地步。她會突然走過來了,對著我說:爸爸,我好長時間都沒吃好吃的了;又或者對著媳婦說:媽媽,我想吃大餐!

她所謂的好吃的有時候其實很簡單,幾乎都是甜的,一枚大大泡泡糖、一張甜甜圈、一盒果凍,或者一份奶糖,當然還有海苔餅乾之類的。她對甜的沒有絲毫抵抗力,雖然我們已經最大限度地限制她吃甜食了(她的牙齒裡有一些黑點,就是吃糖造成),但她還是能在我們不在時候,各種威逼利誘耍能耐地讓她奶奶給她買一些。

至於吃大餐,其實她也不知道具體要吃什麼,總之要大桌子大椅子大盤子,總之場面要大。

一天晚上,我帶她出去玩,我們轉到路口邊一家蛋糕店裡。閨女看到店裡面各式各樣的大蛋糕,小蛋糕,還花樣繁多的小甜品,臉上洋溢著驚訝和歡樂,然後就不走了,非要買一個咖啡皮的甜甜圈。我們之前沒在這家店裡買過東西,我怕不好,況且這裡沒什麼人氣,會不會已經不新鮮了,就橫了心,硬是沒順著她,結果閨女哭得那個傷心,一路連哄帶騙終於回家。到家之後,她還在抽泣,眼淚多的流不完。我就安慰她說:明天晚上,爸爸一定給你帶一個更好的甜甜圈回來。這才止住了。結果第二天晚上,我回來晚了,到家後,閨女見到我第一句話就問我:爸爸我的甜甜圈呢?!還能咋辦呢?我只得趕緊整裝換鞋,去到那個距離還不算近的一家稍有名氣的蛋糕店給買了一份回來。

哎!答應人家的事情,就得辦成,特別是這對樣的小朋友,她會一直記著的。

我媽給我說,最近她又變著花樣要好吃的。比如說,要出去玩,天氣太熱,我媽不讓。她就說,那行,你給我買一個好吃的,才行。比如要看一直看電視,我媽說不行,她就會說:那就不看了,但我要一份XXX。總之要帶上一個條件,這個條件百分之九十就是一個好吃的。

晚上陪她下去玩,樓下就有一個小超市,她總要在裡面挑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她看來美味無比,是不可或缺的,但對我們來說,是零食,是影響她吃飯的元兇,應該基本予以杜絕。之前下去總是要鬧一陣子,現在經過長期的拉鋸戰,雙方基本穩定下來,能買則買,不能買堅決不買!

一個同事講起他家小姑娘,那也是一個路子。說帶出去玩,她想吃好吃的,但又不說,只是表現出悶悶不樂的一幅樣子,好像是讓你猜。等到你領會到了,給她買一個好吃的,那後面就完全不一樣了,立即春風得意,喜悅非常。

小孩子就是這麼地真實。

想想,其實孩子也就是人類的幼年,想辦法吃飽吃好才是維持生命的第一要務。孩童時段,可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裡過一遍人類的發展進化史,從而繼承上古以來自然賦予人的天賦與遺傳。

再一點,孩子最早感受這個世界的通道是口腔,那裡應該有最為豐富的神經細胞和感觸系統。她們總是把東西拿過來,放進嘴巴,先感受它的味道,質地、口感等,然後再通過這些記憶線索,達到對世界最早的建構與印象。

到孩子大了,她們的其他器官發達了,比如手、眼睛、大腦。這時,嘴巴的功效也就逐漸減弱了,自然對味道、氣味等最大的依附物——一個好吃的,就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

就像現在的我,一部分的這些成年人,好像對於吃的已經完全失去興趣,再好吃的,又能怎樣!我們的興趣更可能來自看,看到好的文章、藝術品、電影,或者玩到好玩的遊戲,又或者是對於一種更高級思維模式,對於智慧交鋒的執著。

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看似更為高級了,但真是如此嗎?

看《舌尖的中國》你就明白,關於吃,從來也不是那麼簡單。至少陳曉卿把吃就搞到那麼高的境界,把最深的中國文化融入在其中,一個桌子,圍著一家人,開啟一頓飯菜,一種生活的全幅面貌就都呈現在這裡了。這裡有著一個人從幼年到終老的所有味道,所有記憶。

現在,我閨女要好吃的時候,我不會像以前那麼對抗她了。

我幾乎會用我媽常說的一句家鄉話說她——你就光目咧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