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请理性看待机油增多和乳化这件事

别慌,请理性看待机油增多和乳化这件事

每日商报讯

这段时间,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部分丰田车型出现了机油增多和乳化的情况,于是乎网上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理工科的技术流派,通过缜密地对汽车工艺进行分析,得出机油部分增多和乳化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发动机等重要部件。一种是感性派的车主,机油增多和乳化肯定会影响车辆正常行驶,要求主机厂对车辆进行召回。

车辆出现问题,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件糟心的事情,但纵观各品牌汽车,你会发现机油增多和乳化并不是本田、丰田等几款车的“专利”,在特定的工况和使用条件下所有汽车都会出现这样的常态。

机油增多不代表车辆故障

在汽缸中,机油和汽油以活塞为界,活塞上边的燃烧室是汽油,下边的曲轴箱是机油。但活塞毕竟是高速上下运动的,负责隔离的活塞环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燃烧的汽油会挂在汽缸壁上,被活塞环刮到曲轴箱里,而缸壁上的机油被刮到燃烧室里也不可避免。

当汽油到了曲轴箱里,就会跟机油混到一起。在机油温度高的时候,汽油会蒸发出来,顺着“曲轴箱通风”到达发动机进气管,接着被送进燃烧室烧掉。而如果机油温度低,汽油挥发不了,就会在机油中积累;时间一长,机油里的汽油越来越多,机油就会被汽油稀释,出现明显的机油增多。

为尽可能避免上述现象发生,需要把这些曲轴箱窜气对外排除,但直接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同时也会浪费掉不少的燃油。所以,发动机上都配备了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通过发动机运转时的真空效应,把曲轴箱多余的窜气再度引入到进气道,然后进入到燃烧室内二次燃烧。多余的气体通过 PCV 再次进入气缸内被燃烧掉,机油量也会随之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当然,机油增多除了上述所说的情况,也有一些客观的情况存在。比如发动机工厂以F刻度线为准注入机油,但会有一定的公差。另外,发动机机油增多与用车环境和习惯相关,冬天低温情况下,若发动机在未充分热车情况下运行,部分未燃烧的汽油蒸汽会溶解到机油内,这是所有发动机都存在的正常物理现象。

所以,当你在检查车辆机油是否存在增多时,记得要等发动机冷却下来5-10分钟,然后取出机油尺擦净,再重新插入尺孔中,静等几秒取出,观察机油尺上油痕位置。如果用户对机油增多问题有担心,建议前往经销店进行专业检查。

机油乳化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

机油乳化的现象多出现于冬季低温的用车环境。而一般情形下,空气中的水汽与机油蒸汽相结合所产生的乳化,大多是机体密封、油气分离系统等存在的问题所导致;除此之外,零部件故障,比如水路损坏、散热器损坏、缸垫损坏等,以及不合理的用车习惯也会造成机油乳化。

机油乳化现象在冬季时最容易出现。在低温环境下,尤其是北方冬季时的超低温环境,燃油雾化效果奇差,为了保证雾化,系统就会采取加浓喷射的方式。比如常温下怠速,每循环喷射燃油10毫克,可以保证完全雾化;而在低温条件下每10毫克汽油,可能只有两毫克汽油雾化,系统为了确保10毫克的汽油可以雾化,就会采取加浓五倍喷射的方式,50毫克的汽油,可以提供出10毫克汽油参与燃烧,那剩余的40毫克汽油雾化程度很差,就更容易被低温重新给液态化。

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机油的流动性与密封能力。之所以会出现机油乳化现象,跟机油的流动性和密封能力变差有很大关系。

发动机活塞环、缸壁之间的缝隙对于工况正常的发动机而言,是被机油所密封的,机油的密封能力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燃烧室内气体窜入到曲轴箱内。在低温条件下,机油的流动性变差、黏度增加,所以,机油到达缸壁、活塞环之间并完成密封的过程就被延长了。在未实现密封之前,液态燃油、部分水分就会顺畅地渗入曲轴箱之内,机油的流动性越差,低温下实现密封的周期就越长,就越容易让液态燃油、水分流入曲轴箱。

此外,因为有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把窜入曲轴箱的汽油蒸气排出去。而低温下渗入曲轴箱内的是液态汽油,但不必担心,当水温升高到80℃左右时,混入机油中的液态汽油就会重新气化并排出,当机油温度超过100℃时,水分也会气化并排出。

因此,无论什么季节,只要提前热车,车辆正常行驶一段时间后,等水温和油温上来就能把渗入曲轴箱内的汽油和水汽排出,解决乳化情况。乳化现象也是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现象,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