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何 流 泪

寇俊玉 东营微文化



我的泪点很低,看电视剧经常哭得稀里哗啦。

最近我却看着电视经常流泪。报道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增加,我就流泪;说有死亡病例,我也流泪;说有治愈出院的,我还流泪……

以前,我对“死”没大有概念。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认真想过“死”这个问题。直到看了《唐山大地震》,我才感受到了“死”所带来的悲伤。

记得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全天的工作完成后,我偷偷地把下载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放到电脑上,悄悄地观看。我一边看电影一边环顾四周,生怕被科长发现。可是,我那稀里哗啦的泪水出卖了我,也吓坏了我的科长:“怎么了?不舒服?那你提前下班回家休息吧。”面对科长的关心,我只好实话实说,等待着全局最有名的“严厉科长”的批评。没想到科长却说:“是挺感人的,你还是看完吧,以后不能这样了。”我怀着对科长的感激、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看完了《唐山大地震》,纸巾用了一大卷。看完以后,“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公愧疚了一辈子的台词,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是啊,我们不可能亲自去实践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为真正体会到的时候,他或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

5年前,娘突然离世,让我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之痛,懂得了“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的真正含义。娘在的时候,春节的年初三、中秋节的前一天或后一天、娘生日的当天,我都是和娘在一起度过的。娘走了以后,就只有每年的清明节和娘的祭日那天,跪在娘的坟前嚎啕大哭一顿,以解思母之情。

我仔细读过《活着》这部小说。余华是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描述出一个普通人平凡而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中混乱又特殊的时代,经历了战争和杀戮,以及动荡的生活。他本来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可后来身边的人却陆续离开,并且失去了很多东西,包括亲人、金钱,最后唯一留在身边的就只有差点被人宰割的老牛。故事残忍地让他面对着这一切。然而最残忍的就是福贵的儿子,因为抽血过多而死亡。这么天真烂漫的孩子,碰上了一个庸医,为了救县长的老婆,没想到竟然迎来这样的结果,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了,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很多无法接受的现实。福贵是一个真正的勇者,他亲手送葬了所有亲人,最后孤苦伶仃地活着。他的“勇”即在于他具有强大的承受能力,扛起了这些从天而降的沉重负担,在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前没有一击就垮,而是继续为了活着而奔走。

对比《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个勤劳肯干的车夫,但他在遭受多次身心打击后却自甘堕落,成为了又嫖又赌的行尸走肉。同是生活在较为贫瘠的年代里,同样拥有着可怜的命运,祥子变得堕落、自私、肮脏,而福贵却显得坚强,他以换种姿态坚强应对造化弄人的态度,令人赞赏。因此,我读《活着》的时候不知流了多少次泪,读《骆驼祥子》却没有流泪。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不必承受其重”。去过武夷山的都知道,上山有一段路很是陡峭,当艰难前行好几个小时还不到山顶时,大都会说:“啥时候咱们才能上到山顶啊?还要走多久哇?”当行至一个转弯处,抬起头仰着脖子看到正前方一块巨石上“到此般般放下,从此步步高升”几个大字时,顿然使人醍醐灌顶,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爬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遇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心里害怕这是人之常情,而我们要做什么才是关键。抗击冠状病毒疫情,在家自我保护仅仅一周时间就受不了,那是浮躁,关键是要坚持。其实,放下那些压在心头上的重石,一切依然那么美好。知道不等于得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放下,谈何容易。这需要智慧,也需要机缘。

看了这些作品,经历和旁观了人世间的分分离离,置身于这次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抗击疫情之中,我想,我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如何去活,我活着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既然无法改变活着的事实和突然逝去的命运,但我可以改变活着的态度。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无论好与坏,至少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活过,也曾努力奋斗过,并且始终坚持不气馁,不抱怨,坦然面对这一切。尤其是现在、当下,更要坦然面对亲人,面对朋友,尽管不能见面,但提醒是不能少的;更要坦然面对感染病毒者,尽管不能靠近他们或者帮不了他们,但一定要理解他们,他们是不愿意感染的;一定要坦然面对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只有善待它们,它们才善待我们。做到这些,也或许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在为人类做贡献。

我想起了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


作者简介:寇俊玉,就职于利津县税务局。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