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

(本文节选自老巴准备出版的《不可不知的非洲史》,是埃及历史系列的一篇。惊闻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去世,特发表本文。当然,本文的主角,是另一位穆罕默德.阿里)

埃及在16世纪初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后,继续挤奶献肉的乳牛工作。而同期,越来越先进发达的欧洲人,则开始对非洲大陆的南部逐渐入侵。他们依靠在沿海收购黄金、贩卖奴隶和攫取其他资源,从非洲抽了几百年的血。

一晃眼,又是200多年过去了。

到18世纪末,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急速提高,需要更多的原料,也需要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这时候,神秘的非洲大陆,便成为资本家们眼中的大肥肉。于是,欧洲列强开始了向非洲进军。

最先出动的是探险家们,后面跟随着大批传教士,然后是武装商团和政府军队。欧洲列强的行动基本是这样的:对北非的国家,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抢过来。反正奥斯曼现在也是日薄西山了。至于西非、中非、东非那些独立国家,派人去和他们签协议,要他们接受“保护”。不签就打,打到你愿意受保护为止。

面对这种嚣张霸气的手段,非洲国家当然不肯束手待毙。他们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反抗。这其中反抗得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埃及的老大——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

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图:穆罕默德.阿里

有趣的是,这位阿里也不是非洲本地人,而是东欧阿尔巴尼亚人。

事情还要从1798年说起。那一年,法国爆发大革命砍了国王,英国带领全欧洲围剿法国。这事儿本来和非洲、土耳其都没啥关系,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法国军队为了切断英国和印度的联系,从地中海打到埃及来了。带头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军神拿破仑。

埃及当时名义上是土耳其帝国省份,其实大权又落到了马木留克军团手中。马木留克兵牛气哄哄地冲了上去,想教训下这些远道而来的法国佬,结果在金字塔战役中被拿破仑的大炮轰得手脚马蹄满天飞。要不是纳尔逊的英国舰队把法国护航舰队消灭,断了拿破仑的后路,只怕埃及这块地又要易主了。

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图:拿破仑的金字塔战役

奥斯曼帝国听说拿破仑打来了,赶紧派兵前往埃及增援,穆罕迈德.阿里也在其中。后来,拿破仑和法国人退走了,阿里却留在了埃及,还提升为总督直属部队的长官。

那时候,控制埃及的马木留克将军们把几百年前的劣习再次上演,仗着手中的马刀,割据一方,掠夺民财,甚至屠戮百姓,欺负奥斯曼派来的总督。而总督呢,只关心上缴奥斯曼的税款够不够,推行包税人制度,任凭包税人对百姓横征暴敛,酷刑威逼。昔日肥得流油的埃及,居然被搞得民不聊生,人口减半,田地荒芜。

阿里目睹此情此景,不禁起了雄心。他趁机安抚百姓,收买人心。很多老百姓和宗教领袖都把他看做自己人。

终于,埃及人民对马木留克军团的残暴统治忍无可忍,发动了武装起义。马木留克丘八们抄起弯刀就要冲出来镇压。这时候阿里的军团却从背后掩杀上来,跟起义军一起,打得马木留克兵抱头鼠窜。

1805年,在群众的拥护下,阿里被推举为埃及省的总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只得认可。阿里除了每年要上贡3%的收入给奥斯曼,其余就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史称穆罕默德.阿里王朝。

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英国见阿里造反成功,觉得这厮不像个好欺负的主,最好趁早掀翻。1807年,英军勾结马木留克军队杀奔开罗而来。埃及军民奋起反抗,富人出钱,穷人出力,在开罗城外修起一道坚固防线,让英军和马木留克联军碰得头破血流。接着阿里亲率大军出击,打得英军狼狈逃走。

此后,阿里又是设鸿门宴,又是大军围剿,把马木留克军团全部歼灭,漏网之鱼都跑苏丹去了。从萨拉丁时代起就在埃及横行了几百年的马木留克军,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此后,阿里在埃及大搞改革。他学习欧洲强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机关,消除地方割据,改革税收和土地制度,并且由政府参与贸易,控制农业和手工业。他优先发展经济作物,种出来的良种棉花行销欧洲,捞取了大量外汇。他大搞水利建设,挖了几十条水渠,修筑了几十座堤坝。他不惜重金从欧洲购买机器、聘请工程师,开办埃及自己的工厂。他在清真寺之外兴办了几十所世俗的中小学,还派遣几百个留学生去欧洲。

阿里对拿破仑军队当年的威风记忆犹新,决定建立一支拿破仑样式的新军。为此他修建了自己的兵工厂、造船厂,又开办军校培养军官,组成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短短10多年,埃及居然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近代化国家。

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图:穆罕默德.阿里和欧洲的军事顾问

当时人们都说,在垃圾堆一般的奥斯曼帝国属地里面,只有埃及让人眼前一亮。

力量够大了,阿里开始对外界显示存在。

1820年,他出兵南下占领了苏丹。1924年,希腊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苏丹赶紧派兵镇压,并对阿里说:“老弟,你也出点兵帮忙吧,我把叙利亚给你!”阿里大喜,大手一挥,出动51艘战舰、1.8万士兵的庞大兵力前往助战。倒霉的是,希腊起义得到了欧洲强国的支持,埃及舰队被英法俄三国海军围着痛扁,几乎全军覆没。

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

图:穆罕默德.阿里的海军

回头,阿里找奥斯曼要叙利亚,奥斯曼苏丹说:“咱这不没打赢么,希腊都独立了,你凭啥要叙利亚?”阿里勃然大怒:“我为了你这昏君把舰队都赔了,你和我说这话?”干脆出兵向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大打出手,打得土耳其节节败退。到1833年,阿里从土耳其手中夺得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甚至占领了土耳其小亚细亚部分本土。

这么一来,埃及再次成为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强国,阿里威震地中海。

阿里虽然从奥斯曼统治下得到独立,并且使得埃及国力大幅度提升。然而不得不说,阿里有雄才、有大略,也有执行力,唯独对国际战略的判断稍微跟不上时代。

在欧洲人强势崛起的年代,他拼命玩穷兵黩武,四处出兵,实在不是稳妥的法子。常年战争把国库的钱都消耗殆尽,四五百万的埃及要维持一支20多万人的常备军,老百姓负担相当重,他们心中的阿里,也从最初的救星变成了暴君。

加上封建官僚的腐败、欧洲商人的坑蒙拐骗,阿里近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也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很多钱都进了贪官和奸商的腰包,换来一堆废铜烂铁。

最关键的是,欧洲列强正要把非洲当做一整块肥肉吃下去,他们怎么可能容许非洲新崛起一个强国,在这里上蹿下跳?

1839年,埃及和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再度开战。埃及军队直逼伊斯坦布尔,眼看要把昔日的西亚头号霸王打得亡国。这时候,过去围着奥斯曼殴打了几十年的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却都跳出来支援土耳其,围攻埃及。原因很简单,要是让阿里吞并了奥斯曼土耳其,那他们可没这么多便宜好占了。

阿里的力量就算再大十倍,也没法跟这么多强国同时作战。他的远征军被截断了退路,埃及本土也遭到威胁。没办法,阿里只得求和,在1840年签署《英埃协定》,承认土耳其对埃及有宗主权;削减军队;关闭造船厂;放弃亚洲的领土。

更严重的是,协议还规定外国商品进入埃及只交5%的关税,外国人有权在埃及从事贸易,禁止对任何物资实行专卖。这使得英国人的经济、政治力量可以很方便入侵埃及。

一代雄主阿里受此打击,抑郁成病,于1849年去世。

阿里去世后,埃及后继统治者更是没法和英国佬对抗了。1851年,英国取得修建亚历山大至开罗铁路的特权。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从此船只从地中海到印度洋,再也不需要绕非洲好望角了。为了开通这条运河,12万埃及民工付出了生命,1900万英镑投资中埃及政府出资约1500万,真是砸锅卖铁干这票买卖。

埃及人的故事之穆罕默德.阿里的斗争图:苏伊士运河

好容易熬到这条运河要开始盈利了,埃及政府财政也支撑不下去了。英国趁火打劫,居然用区区400万英镑就买走了埃及的股份,控制了这条至关重要的运河。

1876年,埃及政府破产,英法趁机对埃及财政“双重监管”,埃及国家财政完全被英法控制,大批欧洲人在埃及官居高位。

目睹外国人步步逼近,埃及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义愤填膺。他们建立“祖国党”,推举农民的儿子乌拉比上校为领袖,提出埃及独立、反对“欧洲内阁”。英国见状,嫌埃及国王伊思马伊(阿里的孙子)不够听话,镇压不够坚决,直接出兵废黜了国王,扶持王子陶菲克继位。这位王子全无他曾祖父阿里的雄心,乖乖给英国佬当傀儡,镇压祖国党,解散议会,一副奴才嘴脸。

埃及军民也不客气。当初俺们是看阿里够汉子,能替俺们争取利益,才拥戴他的,如今你乖乖给英国佬当奴才,俺们凭什么甩你?1881年,乌拉比率领陆军起义。那陶菲克也是个欺软怕硬的,看老百姓这么横,自己又怂了,赶紧召开国会,通过宪法,取消“双重监督”制度。

可这样又把英国人得罪了。英国人看这个奴才不管用,遂亲自下场。1882年,数万英军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埃及。阿拉比率埃及军民奋起抵抗,终因实力悬殊,加上内部出了叛徒,血战后埃及全境沦陷,阿拉比被俘流放。

至此,埃及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名义上还是由“总督”统治。这殖民地的屈辱,埃及后来一共承受了半个多世纪。

在非洲各国中,埃及不仅是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实力最强大的。连埃及都落入英国魔掌,其余的国家就更无法抵抗即将到来的侵略与掠夺了。

小贴士:苏丹马赫迪王国

埃及阿里王朝多次入侵南面的苏丹,最终将其占领。随之而来是埃及和欧洲人对苏丹人的屠杀和掠夺。忍无可忍的苏丹穆斯林穆罕默德.艾哈默德在1881年发动起义,宣布自己就是马赫迪(救世主),号召圣战。次年,起义军达到15万人。此时埃及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英国支持埃及出兵镇压,多次被马赫迪打败。1883年,马赫迪全歼前来讨伐的英国、埃及联军1.2万人。1884年,马赫迪攻占苏丹首都噶土穆,击毙苏丹总督戈登。此后,马赫迪在苏丹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伊斯兰国家。然而马赫迪1885年去世后,这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内部阶级分化,外部与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常年大战。英国、埃及趁机出兵,经三年血战,于1899年灭亡了苏丹马赫迪王国。此后苏丹在“英埃共管”的名义下成为英国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