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前唐玄宗曾派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後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斷,知曉音律,儀表雄偉俊麗。起初他被封為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任衛尉少卿、潞州別駕。


安史之亂前唐玄宗曾派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後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唐隆元年(即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從此唐王朝進入了李隆基時代。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同時唐玄宗還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勵精圖治,開創了一個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前唐玄宗曾派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後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但是到了晚年,李隆基就開始昏庸無能了,他先是霸佔了楊貴妃,隨後大封其家族,任命楊國忠為丞相,將楊貴妃的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她的其他的兄長也各有封賞,幾乎都做了朝中的高官。唐玄宗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心,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裡貢道,專門用來運送楊貴妃所喜愛的荔枝,他的這種做法和“周幽王博褒姒一笑”有什麼區別呢。由此看來,唐王朝在李隆基時期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果不其然,在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唐朝本欲扶持起來牽制吐蕃的南詔國突然反叛。唐朝西川節度使楊國忠派鮮于仲通率兵6萬人, 分兩路進兵征伐南詔,出戎州、巂州,到曲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並且說“現在吐蕃大軍壓境,如果不允許我,我就將歸命吐蕃,雲南就不是唐朝的了。”鮮于仲通不允許,他進軍至西洱河、太和城,雙方在此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唐軍死亡6萬人,鮮于仲通逃回。


安史之亂前唐玄宗曾派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後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唐朝軍隊再度大舉進攻南詔。以左武衛大將軍何履光率領嶺南五府兵從南出發進攻南詔,唐軍主將李宓率領7萬大軍從北往南開始征討南詔。

此戰唐軍北路軍主力在太和城遭遇伏擊,最終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主帥李宓因作戰失利,自愧不如,從今天的下關鎮西洱河天生橋處跳水而死。而南路軍在何履光的率領下,經過苦戰,突破龍尾關天險,直逼太和城下,但終被南詔軍隊擊潰。


安史之亂前唐玄宗曾派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後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唐玄宗先後派往西南邊疆近二十萬大軍,但他們大部分人都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這極大的削弱了唐王朝的實力,致使國力空虛,中原地區防禦力量嚴重不足。這場戰爭沉重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政權,讓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看到了時機,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安史之亂”,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在那時,唐玄宗不是不想徵調那南下平叛的二十萬大軍回師勤王,而是根本不可能再讓他們回來,因為那些忠勇的將士為了國家已經壯烈犧牲了,他們永遠留在了大唐南疆的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