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公元207年刘禅出生,他就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蜀汉后主,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刘阿斗。刘禅的母亲是甘氏,也就是后来的昭烈皇后。刘禅是蜀国的第二皇皇帝。小时候的刘禅过的是非常苦的,因为刘备早年混的比较惨,所以刘禅的童年也一直在战乱流离之中,赵云曾两次救刘禅。

刘备先进入益州后来入蜀,蜀汉政权建立后,刘禅成为了太子,在公元223年的时候,刘禅成为了皇帝,刘禅当蜀国皇帝有四十二年,在当皇帝期间,他按照父亲刘备的遗嘱,重用诸葛亮,让诸葛亮当自己的相父。

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刘禅在位期间,对诸葛亮北伐大力支持,但是在刘禅执政后期的时候,他开始近小人,宠信黄皓,导致蜀国慢慢衰落了。在公元263年,也就是景耀六年的时候,魏国大将邓艾从阴平进攻,攻克绵竹,并将诸葛瞻父子杀死,刘禅开城投降,这也标准着蜀汉政权的灭亡。蜀国灭亡后,刘禅前往了洛阳,当时曹魏封刘禅为安乐公,之后刘禅病逝在了洛阳,刘禅死的时候六十四岁,给他的谥号是思公。

蜀汉后期是什么情况?

蜀国后期的时候,国家军队建设已经无人可用了。特别是武将,当时蜀汉非常缺少。当时有一句诗是这样形容蜀汉战力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不单单是讽刺廖化,还在讽刺当时的蜀国。

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无论是在《三国志》中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廖化的一生都是非常普通的,也没有什么作为,这样一个人在蜀国后期的时候被委以重任,确实说明了蜀国的尴尬。当时蜀国大将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就是夏侯霸和姜维了,但是和刘备在位时的五虎上将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后来邓艾进入蜀地的时候,刘禅直接让诸葛瞻前去抵抗,诸葛瞻其实勇气可嘉,但是他的能力并不行,而且诸葛瞻是一个文官,更严重的是,他手下也没有知名的军师,这种情况,如何去对抗当时身经百战的邓艾呢?

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外有援兵内有粮草,但援兵都在前线

诸葛亮和刘备经略成都很多年,其防御措施做的是不错的,而且成都内的粮草也很充足,成都的守军也是很厉害的,那么刘禅为什么还要投降呢?其实,除了当时蜀国无将的原因外,还和援军的实际情况有关。

当时蜀汉的主力部队并不在成都附近,他们都在前线,由姜维领导着,姜维在干什么呢?他正在和钟会打仗,除了这些主力军队外,成都外围再没有像样的部队了,即便成都守军再厉害,也不是魏国军队的对手。

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还有一个原因,蜀国的百姓已经和诸葛亮打仗好多年了,这时候百姓早已厌倦了战争。百姓厌倦战争也是情有可原的,刘备征战关中,出兵东吴,这些都已经榨干了蜀国百姓的精力,所以邓艾率领疲惫之师进入蜀地的时候,百姓是纷纷投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无限的发掘,只会导致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

刘禅乐不思蜀,群臣毫无气节

除了当时的蜀国环境外,刘禅这个领导人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刘禅确实有值得肯定的一方面,他是一个守成君王,他虽然宠信奸臣,但是他并没有杀害忠良,而且他最后投降,也对百姓有交代,最起码魏国没有在成都大规模屠杀。

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但是,在那个乱世之中,好皇帝注定是生存不下去的。刘禅的这种心思,只会让国家灭亡。另外,在驾驭群臣上,刘禅也没有自己的主意,很多大臣根本没有气节,都是一种随遇而安,自暴自弃的心态。一般王朝灭亡,很多大臣会随着朝代而离去,但是邓艾攻入蜀国的时候,很多大臣都跟着皇帝乐不思蜀去了。这样一个政权,如何能够不灭亡呢?所以,蜀国被魏国灭掉,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各位看官,喜欢历史的麻烦记得点赞关注转发哦~


乐不思蜀的刘禅,既有粮草又有士兵,为什么还主动开门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