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飲食養生八言

一、 老人飲食須有節 養脾護腎最重要

人步入老年期後,生理機能開始衰退,營養素所需求的與成年期大不相同,不能攝入過多的熱能,日常飲食要有節制,重視脾胃的護養。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養脾胃就是養元氣。“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養脾胃也等於補腎。

脾胃有三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老年人要少吃生冷食物,食不過飽,飯後不宜立即吃生冷水果,患病時要慎服苦寒藥及刺激腸胃的西藥,平時可常吃健脾益氣的食品。如:小米、甘薯、山藥、土豆、花生、大棗、蜂蜜、牛奶、雞蛋、鵪鶉蛋、雞肉、牛肉、瘦豬肉等。

長夏(陰曆七八月)是調養脾胃的最佳季節。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多吃山藥、芡實等食物,一些時令豆類,如四季豆、荷蘭豆、白扁豆等都是補養脾胃的好食物。另外可以適量長期吃小米紅棗山藥粥或山藥薏米大棗粥,夏季溼熱適量吃薏米、紅豆、冬瓜可以預防溼邪致病(脾溼)。

冬季是養腎的最佳季節,養腎可多吃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雞、黑魚、黑棗等以及天然鹹的食物如紫菜,海帶、海參、牡蠣等,還有腰果、芡實、栗子、白果、核桃、松仁、山藥等益腎食品。腎虛的人可多吃核桃、枸杞,經常吃四黑粥(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合煮),如果脾腎虧虛可吃首烏粥(何首烏50克,粳米100克,紅棗5只,合煮)夜尿多的,可將核桃煨熱,睡前吃4—8只。老年人用黑桑椹5克、枸杞5克泡水代茶飲,可益壽延年。

貼心提示,老年人吃東西沒味,胃酸缺乏,可適量增吃酸味食物,如山楂、酸奶、醋、西紅柿;脾胃虛寒,可每天喝一杯紅糖水。口水過多,脾胃虛,每天吃7—8個板栗和紅棗或紅棗 板栗煮粥。食過積食、腸胃不適、可吃南瓜炒山藥。

氣候多變時,若出現胃痛、胃酸、胃脹等不適可以喝紫米粥,它能滋陰補腎,健脾開胃,補中益氣,活血化瘀。

常吃炒黃豆可溫補脾胃,治療脾胃虛寒症,將幹黃豆250克,中火燒至微焦,見黑斑即可,一週食完。牙口不好者,可研成粉末再吃。

枸杞、山藥、茯苓、米粥等4種食物調養得當,養胃又養腎。平時常吃山藥枸杞粥,滋補肝腎,又能增強免疫力。

養脾胃,春夏秋冬各有養法,春天少吃酸,多吃點甜味食物如山藥、大棗、香蕉等,以養脾臟之氣;夏天溼氣較重,多吃豆類健脾利溼,秋冬多喝粥,粥最健脾。

平時多動腳趾,相當於按摩脾胃二經,坐著做事,可以邊做事邊用腳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鐘,或在洗腳時,腳盆裡放一塊大小適中的鵝卵石,邊洗腳邊用腳趾抓石頭。

保健腎臟,可按摩兩條經絡上的穴位。一個是按摩膀胱經上天柱穴和委中穴、另一個按摩腎經中的湧泉穴,(雙手掌搓熱捂後頸天柱穴三分鐘連做三次;中指點按委中穴3分鐘,每天一次;泡足後按摩湧泉穴各100次)另外平時多按摩腎俞穴,也有養腎氣的作用。

養脾有三忌:一忌思慮太過,鬱怒傷脾,二忌飲食過量,暴食傷脾,三忌過勞氣耗,勞倦傷脾。養腎也有三忌;一忌腎精耗散,縱慾傷腎;二忌受驚氣亂,驚恐傷腎;三忌過多食鹹,高鹽傷腎。

二、 一日多餐常喝粥,四季補虛氣血旺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變弱,因此:既要適度控制食量,又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以多喝粥,能避免腸胃受到不良刺激,煮粥宜用大米、小米為主料,搭配薏米等雜糧,大棗粥、山藥粥有助補血健脾,常喝臘八粥更能滋補強身。老人喝粥,還要搭配主食和蔬菜,粥的樣式最好常換,米粥、菜粥、雜糧粥、養生粥、不同的搭配才能讓營養更全面。當然如果老年人牙口還好,也並非要頓頓吃粥,可以中午吃乾飯,早晚吃粥。

老年人要增強體質,延緩衰老,適當服用一些滋補品是十分必要的,無病養生進補,要根據季節變化。春天宜平補,可選紅參、別直參、生曬參、太子參、黨參等補元氣,劑量不宜多,夏天宜清補;可選玉竹、綠豆、百合、蓮子等,秋天宜滋養,可選黨參、茯苓、生地、天冬、銀耳、沙參,蓮藕等;冬天宜溫補,可選人參,杞子、何首烏、杜仲、蟲草、核桃、桂圓等。如果是因病而補,需辨清病症的虛實,實症患者不宜補,虛症又要弄清氣虛、血虛還是陰虛、陽虛,氣虛可服人參,黨參、黃芪、山藥等,血虛可選當歸、阿膠、熟地、首烏等,陰虛可選玉竹、蟲草、百合、銀耳等,陽虛可選鹿茸、紫河車、肉蓯蓉、核桃等,吃補藥一定要因人而異,對症服藥,不能隨意。

體虛者的飲食調養,應注意幾點:氣虛要戒辣忌酒,少吃或不吃生冷性涼,油膩、口味重、辛辣的食物,血虛要多吃高鐵、高蛋白、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促進補血;陰虛不宜吃辛辣刺激、溫熱香燥,煎炸炒爆、性熱上火的食物;陽虛要多吃溫補、熱量高而富有營養的食物,遠離寒涼生冷瓜果和各種飲料。

貼心提示

:煮粥最好先將米冷水泡半小時,用開水煮粥不會糊底,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熬約30分鐘,粥煮開時可以反覆攪拌幾分鐘,能使粥變稠,同時放入少許色拉油,會使粥色澤鮮亮,口味變得鮮滑。

四季補養,以食養為主,春天,多吃酸味的時令鮮果如青梅、檸檬、木瓜、菠蘿等,多吃青菜。青豆等綠色食物能養肝;夏天吃點萵筍、生菜、芹菜、苦瓜、柚子、杏仁等苦味蔬果最養心;秋天,吃些蜂蜜、山楂、芝麻、銀耳等滋潤的食物,能養肺防燥;冬天多吃海帶、紫菜、海參、牡蠣等天然鹹的食物能養腎。

三、 增食果蔬清血管,遠離“垃圾”保五臟

人到老年,血管慢慢老化,血液中的“水垢”(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在血管壁上會越積越多,形成斑塊,使血流受阻,引發心腦血管病,要使血管年輕平時應該多吃天然果蔬,特別要常吃山楂、燕麥、黑木耳、茄子、金桔、洋蔥、大蒜這八大血管“清道夫。”醋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吃菜加點醋。利於養血管。每週吃兩塊黑巧克力,有助於防止血管變硬,喝綠茶品紅酒也能保護血管。醫學專家徐成斌提出,每天晚上少吃乾飯,用小米加黃米熬點稀飯,再加幾粒枸杞和大棗,最護血管,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提出早晚空腹喝半勺麻油加入蜂蜜調和服用,有助於保持血管彈性,有潤腸通便抗衰老的功效。

老年人必須管住嘴巴,遠離“垃圾”食品,多吃“真”食物,支持無添加,購買食品最好新鮮天然,凡食品配料表中添加劑較多的最好不要吃。少吃或不吃魚頭、魚皮、魚卵、魚翅、皮蛋、動物內臟,易拉罐飲料,可躲開重金屬;最好不吃油炸類、燻炸類、醃製類、冰鎮類及醬製品,少吃肉類加工食品,海鮮乾貨、果脯類、方便麵類、餅乾糖果類及碳酸飲料,儘量不要吃剩飯剩菜,久置涼拌菜。

老年人要重視排除食物中的毒素,去除防腐劑、色素和香料。烹調食品前,可先將食品過水或用熱水燙一下,能有效減少食品中的添加劑含量。

貼心提示:防止動脈硬化,可常吃黑木耳泡醋,洋蔥泡紅葡萄酒。據說用一小把黑米,一大把白米合在一起蒸飯每天吃一次,堅持三個月,能使血管中的板塊減少50%,不妨一試黑木耳15克瘦肉100克,大棗5只,姜3片,文火煲湯,每天一次,堅持食用,能降膽固醇,消除血栓。葡萄乾枸杞護心血管:取葡萄乾、枸杞各20——30克,蒸20分鐘取出嚼服,每日一次,可保護心血管,長期堅持,效果顯著。

老年人長期食用海藻(海帶、紫菜、海苔等)能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力,減少癌症和心血管病的發病率。

四、辨體施膳記心頭,“八少八多”供參考

老年人飲食養生,不能盲目隨意,只有辨清自己的體質,因體施膳才能對疾病的治療和日常養護起到重要的作用,平和體質是最理想的體質,膳食調養以五穀雜糧,平衡膳食為原則,保證一日三餐“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不偏嗜飲食。氣虛體質的人應以培養元氣為主,宜食大棗,粳米、桂圓、蜂蜜、蓮子等健脾益氣食物,常服人參大棗粥(人參3克、大棗6克、大米50克)。陽虛體質的人,可多吃溫陽壯陽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粘膩食物,適當常食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500克、當歸50克、生薑60克)能溫中補血,調經散寒。陰虛體質的人,重在補腎陰,宜常吃黑木耳、銀耳、桑椹、鴨肉、梨、甘蔗等滋陰潤燥之品,慎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適當長服百合生梨飲(百合、冰糖各30克、梨一隻)能滋陰潤燥,養心安神。血瘀體質的人,宜常吃黑豆,山楂、黑木耳、紅糖等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長期吃山楂粥(山楂60克,橘皮100克,白糖適量)可活血化瘀。痰溼體質的人,宜服健脾化溼的食物,如蘿蔔、紫菜、洋蔥、白果、赤小豆等,少吃肥甘厚味之品,適當常服冬瓜粥(連皮冬瓜、粳米各100克,薏米50克)能取得利尿消腫,減肥降脂的功效。氣鬱體質的人,應多吃黃花菜、檸檬、柑橘、山楂、洋蔥、等具有行氣、解鬱、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食療可多吃橘皮粥(陳皮末50克,粳米100克)。溼熱體質的人,飲食宜清淡,多食綠豆、紅豆、黃瓜、西瓜等,少吃辛溫助熱食物,適量多吃綠豆燉藕湯,能明目,清熱、止渴。過敏體質的人飲食宜清淡均衡,多吃益氣固表的食物,少吃辛辣,腥羶 、含制敏物質的食物。

老年人飲食一般應遵循“八少八多”原則:少食多餐、少硬多軟、少冷多熱、少葷多素、少鹹多淡、少甜多酸、少吞多嚼,少粗多細。

貼心提示:飲食養生要因人而異,即使對老年人群體而言,除體質各異外,還有性別、職業、體重、性格、生活習慣,心理素質、所患疾病等差別,怎樣通過飲食的調養達到祛病保鍵長壽的目的,應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專家還是醫生的告誡,均只能作為參考,最好的保健醫生應該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