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關節炎並內翻畸形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膝關節骨關節炎並內翻畸形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膝骨關節炎並內翻畸形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來幫忙

由於正常人體脛骨平臺有3°生理性內翻,同時脛骨外側有腓骨支撐等解剖學特點,因此,膝關節退變最常見的畸形為膝內翻畸形

對於膝關節骨關節炎這一中老年最常見的骨關節退變性疾病,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可以揭示該病的演變進程,便於針對患者具體病情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下面以三個典型病例為例說明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怎樣輔助進行骨關節炎的術前評估和術後評價:

病例一:患者女性,57歲,右膝關節內側負重時疼痛1年餘。查體:右膝關節輕度內翻,前內側壓痛,膝關節ROM:伸0°—屈120°。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示右膝關節內翻9°,關節間隙內側稍狹窄。脛骨近端內側角83°。

患者年紀相對較輕,日常活動量大,膝關節活動度接近正常,脛骨內翻大於5°,脛骨近端內側角小於85°,膝關節外側間室功能正常。因此,本病例選擇脛骨近端高位截骨術(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治療,術中採用脛骨近端內側開放楔形截骨,按術前設計撐開10mm楔形間隙,糾正術前內翻畸形,同時矯枉過正減輕內側間室壓力。術後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示右下肢力線通過脛骨平臺外側髁間棘。

膝關節骨關節炎並內翻畸形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病例二:患者女性,73歲,右膝關節內側負重時疼痛2年,加重4月餘。查體:右膝關節輕度內翻,前內側固定壓痛點,膝關節ROM:伸10°—屈110°。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示右膝關節內翻4.5°,關節間隙內側明顯狹窄。脛骨近端內側角87°。

患者年紀較長,膝關節活動輕度受限,脛骨內翻小於5°,脛骨近端內側角正常,膝關節內翻為關節內軟骨磨損所致,且可以通過外翻應力完全糾正,膝關節外側間室功能正常。因此,本病例選擇內側單髁膝關節成形術(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治療,手術選擇活動平臺假體,恢復內側副韌帶長度和張力,糾正關節內翻畸形。術後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示右下肢力線通過膝關節中心。

膝關節骨關節炎並內翻畸形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病例三:患者女性,68歲,雙膝關節負重時疼痛5年餘。查體:雙膝關節屈曲內翻畸形,膝關節廣泛壓痛,膝關節ROM:左側伸15°—屈110°,右側伸10°—屈110°,雙膝關節被動屈伸活動均可捫及摩擦感,雙側髕骨研磨試驗(+),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示左膝關節內翻11°,右膝12°,內側關節間隙均消失。

患者病史較長,呈典型全關節骨關節炎表現,伴固定屈曲內翻畸形。患者身體一般狀況良好,本人及家屬均有緩解疼痛、糾正畸形、提高生活質量的願望。因此,本病例選擇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療,手術選擇後穩定型假體,清理骨贅和炎性滑膜,恢復關節面的友好關係,重建雙下肢正常力線。術後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示雙下肢力線通過膝關節中心。

膝關節骨關節炎並內翻畸形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