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的身高增長緩慢了呢?可能是下面這三點你沒有做到位!


春天是長高的黃金期,都說寶寶一天一個樣,可有時候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身高體重都不見增長,尤其是跟同齡孩子相比,“長勢”十分不理想,這難免讓有些家長陷入焦慮之中,生怕孩子錯過了生長髮育的黃金期。那麼,為什麼寶寶的身高和體重突然就不長或增長緩慢了呢?可能是下面這三點你沒有做到位!

1、食物配比不均衡

家長要注意寶寶每頓飯不可塞太飽,另外還要注意均衡營養,重視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民以食為天,“吃”亦是孩子的頭等大事,很多家長總喜歡強調食物種類的豐富,想要寶寶營養充足,快高長大,媽媽們都喜歡讓寶寶吃飽一點。


為什麼寶寶的身高增長緩慢了呢?可能是下面這三點你沒有做到位!

然而,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相反,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一味追求寶寶吃飽、吃夠,但這些都不意味著“吃對”。如果寶寶的食物配比不均衡,導致相對進食量不足,那麼即使吃進去的量很多,其營養或能量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所需。比如有的家長出於補鈣的考慮,寶寶1歲以後仍然以奶類為主食,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其他營養素攝入不夠充足,影響寶寶正常生長髮育。

因此,1 歲以後除輔食以外,建議寶寶保證每日 500 mL 左右的飲奶量即可。還有些家長認為米飯、麵條等主食不僅佔肚子,營養又不如種類繁多的蔬菜水果,少吃一些也無妨。其實這是不對的,追求食材豐富的同時也要注重比例,只要保證足夠的主食攝入(佔到總飯量的一半),適量的豐富食材,孩子才能長肉又長個。同時,也別忘了營養密度的問題,儘量在滿足寶寶進食量的基礎上,攝取到有價值的營養成分,才是真正的“保質”又“保量”。因此,寶寶的飲食應以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粗細結合、完整或固體食物)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高糖、高脂食物。

2.骨齡發育

骨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孩子的未來身高發育程度,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骨齡的檢測,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拍一個左手的正位片,根據直骨、掌骨、腕骨可判斷骨齡。注意,骨齡大於生活年齡,未來身高會低於正常身高。骨齡小於生活年齡,未來身高會更高。骨齡落後1歲以下屬於正常,落後兩歲就可能是病理性疾病造成的。


為什麼寶寶的身高增長緩慢了呢?可能是下面這三點你沒有做到位!


3、關鍵營養被忽略

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吸收,幫助鈣質到達骨骼和牙齒,從而增加基礎骨量,使骨骼變粗變結實。在促進視覺發育、提高免疫力以及預防缺鐵性貧血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補鈣先補D,吸收添動力

  

為什麼寶寶的身高增長緩慢了呢?可能是下面這三點你沒有做到位!


4孩子睡好了嗎?

只有寶寶獲得足夠多的連續深層睡眠,才能保證生長激素的良好分泌。因此,家長除了要讓寶寶養成固定時間睡眠的好習慣,還要排除外界因素干擾,比如少換尿布、逐步戒除夜奶等,並積極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讓寶寶有更充足、優質的睡眠,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為什麼寶寶的身高增長緩慢了呢?可能是下面這三點你沒有做到位!


5.孩子玩好了嗎?

一般來說,1-3 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保證 1 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等 3 歲後就要保證每天至少 2 小時。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簡單的拉伸運動、拋接球等,都能很好地刺激骨骼和韌帶,促進食慾增長和腸胃蠕動,幫助孩子長個又長肉。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愛動”,而是家長的過度保護讓他們“不敢動”,久而久之運動能力就落後於同齡人了。

因此,父母不要對孩子過於束縛,與其因為害怕孩子受傷下各種“禁令”,不如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在運動中盡享快樂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