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本文系祖國網據《呂黎平將軍回憶錄》中內容編輯整理。

1938年3月10日左右,中共駐新疆代表鄧發同志派人通知我:延安派來的19名同志已到,讓黨支部的幾個委員,悄悄地請假去“新兵營”會面。

當晚,我和方子翼、朱火華、陳熙、金生同志,匆匆趕到“新兵營”。鄧發同志對嚴振剛、方華、賴玉林、夏伯勳、方槐等19名同志逐一作了介紹。

原來,這19名同志都是從延安抗大和摩托學校挑選來的。領隊的嚴振剛同志,原是一方面軍的,到陝北後,被派往紅十五軍團的騎兵團任政委。他們一行於1月16日從延安出發,在黨組織安排下,先穿八路軍軍服,經西安到蘭州。然後又穿長袍、馬褂,戴瓜皮小帽,裝扮成東北流亡學生,佯稱是盛世才的遠房親戚去投奔新疆。就這樣,他們終於混過了重重關卡,搭乘蘭州至新疆公路上的運輸車,趕到了迪化。

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1938年,由延安來新疆新兵營的幹部正在途中。


嚴振剛同志傳達了陳雲同志的重要指示。他說,陳雲同志在延安窯洞裡接見即將赴新疆學習航空的同志時說,你們將是第一批紅色飛行師,是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不要怕文化低,不要怕人家看不起,要有堅強的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要把技術學到手。要搞好團結,遵守紀律,保持黨的榮譽。

一支43人的航空隊,在陳雲同志的精心組織下,選有紅軍各方面部隊的代表,體現了全軍團結奮鬥、共創人民空軍的精神。

刻苦學習理論知識

在躍向天空、展翅飛翔之前,我們首先投入了緊張的航空基礎理論學習。我們被分成了兩個班,飛行班25人,機械班18人。

當時的基礎課有《航空歷史》、《飛行原理》、《發動機原理》、《飛機構造》、《發動機構造》5門。學飛行和學機械的在一塊聽課。教材都是從蘇聯翻譯過來的。理論教官由盛世才的飛行教官兼任,有時也由蘇聯教官上課。採用蘇聯的6小時一貫制。上午上6節課,每節課45分鐘,中間休息15分鐘。下午、晚上均為自習時間。

我記得第一節課講的是《航空歷史》。教官從1900年美國萊特兄弟製造、駕駛的第一架飛機升空,一直講到現在的主要機種。由於有了前兩期的教學經驗,講課質量還算可以。但我們絕大多數同志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教官卻仍按前兩期的中學畢業生接受能力授課,開飛前的基礎課仍限一個月完成。教官可能想試試我們的學習能力,也可能是瞧不起我們的文化基礎,想在考試時出我們的洋相。

困難嚇不倒我們。對聽不懂的內容,我們在課堂上積極提問,或請聽懂了的同學,在課後給大夥兒上“小課”。一時理解不了的原理,就先念它20遍,背它30遍,直到“刻”在腦子裡。為了抓緊點滴時間用於學習,43名同學除了早操、就餐和睡覺外,其餘時間幾乎不離教室一步。

硬憑著這股韌勁和毅力,我們初步掌握(確切地說是背熟了)這些基礎理論知識。一個月後的考試,個個都及格,教官也對我們刮目相看了。

基礎課學完後,轉入專業知識學習。飛行班和機械班開始分開上課。

當時,盛世才的航空隊共有3個飛行中隊。第一、二中隊由前兩期畢業的老飛行員組成,每中隊10人左右,配一名中隊長。第三中隊專門訓練飛行學員,有一名中隊長和兩名飛行教官。

開飛前,教官先領我們到機場搞了3天地面實習。

我們十分好奇地圍著外號叫“雙膀子”的Y—2型教練機轉。這是20世紀20年代的初級教練機,比較陳舊。飛機上安裝一臺100匹馬力的內燃發動機,最大時速146公里,升限2000米。


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教官從如何放、拿飛機輪擋的最基本知識講起,領我們逐一瞭解飛機的主要部件和性能。接著,上座艙熟悉飛機儀表和操縱系統,多次練習地面開車。

第一次飛行感受

1938年4月4日,這是我們25名學飛行的共產黨員終生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蔚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能清晰看到百里外的天山雪峰在陽光下泛著銀光。離迪化城7公里的博格達山腳下的歐亞草地機場上,鋪著白色T字布。在T字布的前方150米、後方50米,各放一塊白色界限布板。3架Y—2型教練機,昂首挺立在起飛線上。整個機場畫有起飛、著陸和滑行3個地帶,隨著風向的變化而調整。

當時的飛機沒有無線電設備,機場上也沒有指揮用的塔臺車。指揮員只好站在起飛地帶,令一名值日的飛行學員替他打紅、白信號旗實施指揮。飛行教員和學員按旗語上飛機和開車、起飛。整個機場平坦坦的,連一頂避風遮目的帳篷都沒有。

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呂黎平在新疆


第一天的課目是感覺飛行,也就是到空中體會飛行的滋味,感覺飛機的操縱性能。

中隊長黎煥章帶我走向第一架飛機。一進座艙,我的心就狂跳起來,怎麼也抑制不住。隨著發動機的轟鳴,中隊長駕飛機徐徐向前滑行,接著抬起尾部加速,飛機就晃晃悠悠地升空了。

Y—2型飛機只有風擋,沒有座艙蓋。一升空,強勁的寒風迎面撲來,冷得直起雞皮疙瘩。耳朵內除了螺旋槳的“嗡嗡”聲和“嘩嘩”的氣流聲外,其他什麼也聽不到。

我在座艙內左右側著身子往下看,不敢相信已經到了空中。只見地面的人影越來越小,升高到400米左右,人影只有幾寸長。到800米的空中看下面,人就像芝麻粒那麼小了。

中隊長口對著一根前後艙相連的通話專用橡皮管,大聲地叫我前後、左右活動駕駛杆,體會一下飛機的操縱性能。接著飛機又盤旋了幾圈。我還沒來得及將機場周圍的輪廓完全看清楚,飛機就輕飄飄地下滑接地了。

上午10點多鐘,我們第三中隊的所有學員都完成了20分鐘的感覺飛行,乘汽車返回航空隊宿舍。

一進門,大家興高采烈、七嘴八舌地交談著各自的空中感受,屋裡像炸了鍋似的熱鬧。

有的說:“長征路上,一見敵機來了,就命令誰也不許講話。說飛機上有順風耳,連咳嗽都能聽到,大家連粗氣都不敢喘。現在可明白了,在地面上就是喊破嗓門,吹響軍號,飛機上也是聽不到的。”

還有的說:“反空襲時,偽裝還是很有用的。只要頭上戴一頂草編的帽,飛行員就發現不了。”

大家都嚷嚷,一定要把這些新發現,轉告在前線作戰的戰友們。

汪德祥同學瞪著迷惘的大眼睛告訴大家:“我原以為飛機這麼大的鐵傢伙,開起來一定很費力氣。教官讓我在空中拉一拉駕駛杆,我的手剛使一點勁,飛機的頭一下子直翹起來。要不是教官喊我快鬆手,飛機不知翻哪兒去了。原來,開飛機要像繡花那樣輕手輕腳的。唉!可惜了我這雙粗胳膊,在飛機上沒地方使勁!”大家被他的話逗得直笑。

“粗手笨腳的大兵”順利完成單飛

兩次感覺飛行後,開始由教官帶飛起落航線。

Y—2型飛機速度小,縱向安定性差,因而起飛和下滑都很難保持直線方向。空中轉彎要手腳密切協調,動作一致,坡度壓得不大不小,否則很容易掉高度。在有側風的情況下,著陸拉桿稍粗猛一點,飛機就會歪歪斜斜,跳躍飄飛。我黨的25名學員,都在沙場鏖戰多年,見慣了衝鋒陷陣的驚險場面,因而學飛行中共同的特點是膽子大、不怕死,動作粗猛不柔和。有一次,我在著陸時目測高,拉平早,動作量又大,飛機尚有1米高度就失速墜地,右翼尖差一點擦在草地上,受到教官的嚴厲訓斥。類似的險像,其他同志也發生過好幾起。

眼看七八個飛行日過去了,我們多數同志的起落動作,仍然歪歪扭扭,險像橫生。好發脾氣的蘇聯教官開始罵人,盛世才的教官有的公開嘲諷我們是:“粗手笨腳的大兵,還想學航空!”有的私下裡嘀咕:“放不了單飛,就淘汰!”

嚴竣的考驗,擺在我黨飛行學員面前。在黨中央代表駐地召開的航空隊黨支部大會上,鄧發同志又轉告我們:“黨中央給新疆來電中,詢問你們學習航空的情況。”

黨賦予我們的重任,黨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像一團烈火,在我們胸中燃燒,化成了刻苦攻關的巨大動力。

要學好操縱,首先要熟記程序和要領。我們幾乎將能利用的每一分鐘時間都用來背記和練習。機場、操場和宿舍內外,到處有我們的同志,找塊空地比比劃劃,唸唸有詞地在地面“飛航線起落”。連站隊走路,也要默背幾句。半夜裡,常有人說夢話,仔細一聽,還在背操縱程序呢。


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總支隊人員在新疆航空隊學習時曾修飛機的機庫


要克服險像,必須練柔操縱動作。教室裡幾件簡陋的地面練習器,成了我們的寶貝,一天到晚總有人坐在上面。熄燈了。還有人摸黑擺弄它練動作。我還摸索了一個練習起飛、著陸動作的“土辦法”。每次乘坐汽車,右手握根棍子,面對汽車的前進方向。汽車開動,就模擬飛機加油門滑跑,輕輕地將手中的“駕駛杆”往前推,汽車前進速度大了,就往後帶杆“起飛”;汽車減速,就模擬飛機減速下滑著陸,眼觀左前方,目測離地面的高度,輕輕地“帶杆”、“拉平”。後來,不少同學乘汽車時,也用這個辦法練習駕駛杆的操縱動作和目測距離、高度,在初學階段,都感到受益不淺。

真如俗話所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的起落動作越來越柔和、準確。在帶飛50多個起落後,我和方子翼同志經過蘇聯教官嚴格考核合格,終於首批放了單飛。其他同志在帶飛60多個起落後,也陸續放單飛。只有王東漢同志,因有痼癖動作,有次著陸跳躍,將螺旋漿打壞,被停飛改學機械。

單飛的實踐,使我們進一步體會到,飛行是腦力與體力密切結合的特殊勞動。要做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必須培養大膽而細心、沉著而機敏、準確而迅速的素質。一進座艙,不管發生什麼緊急情況,都要使自己的心情像湖面一樣平靜沉著,使操縱動作像繡花一樣細緻準確。這些從實踐中集體總結出來的經驗體會,有力地幫助我們提高了飛行技術。

經過4個月的鑽研、苦練,我們24名同志順利完成了初教機的全部單飛課目。

盛世才第一期飛行班招收10名中學畢業生,初教機單飛期間淘汰2名;第二期飛行班招收16名中學畢業生,又淘汰4名,淘汰率都在20%左右。第三期色行班25名共產黨員,全是小學文化程度,只淘汰一名,淘汰率是5%。我們終於以頑強的學習毅力,出色地攻克了第一道難關,為我黨我軍爭了口氣!

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在新疆航空隊學習的紅軍幹部回到延安後合影




呂黎平將軍簡介:

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在新疆學習時曾被嘲諷為“粗手笨腳的大兵”

呂黎平,原名呂繼熙,化名李維先。江西省興國縣人。1917年1月出生,1930年加入縣工會,投身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時期,任興國縣少年先鋒隊總隊長,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青年幹事、葉劍英校長機要秘書,中革軍委總司令部作戰局參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作戰局作戰科副科長,紅軍西路軍總指揮部情報科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抗日戰爭初期,受黨中央委派入新疆航空隊學習飛行,擔任飛行班班長、黨支部書記,成為我黨培養的第一代飛行員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飛行教員隊隊長、訓練處處長,瀋陽、平津軍管會航空接管處處長,南京軍管會空軍部部長等職,參加了遼瀋、平津、渡江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航空學校校長,丹東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作戰指揮員,空軍指揮員訓練班主任兼黨委書記、空軍高級航空學校校長,福州空軍指揮所值班指揮員、空軍第一軍軍長,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正兵團顧問等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1年1月22日因病在瀋陽逝世,享年8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