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互聯網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做2C業務的,而不是2B?

明天的事今天說


作為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從業者,比較有發言權,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1、面試2B的業務,相對C端用戶來說,最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其產品個性化定製比較多,很難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平臺化,這也是目前業界的痛點問題,都沒有找到非常好的辦法,只能採取儘可能的通用化,否則每家公司都是一套軟件和服務,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其維護成本極高。

2、為客戶提供的價值點相對C端來說比較低,市場推廣難度比較高。2B的用戶本身也面臨盈利的壓力,如果你提供的服務或者軟件價值不高,成本還不少,那還不如不用,這也是目前業界面臨的問題,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光靠說,這個跟2C完全不一樣。

3、市場競爭強度大,同樣的2B業務,你能做別人也能做,甚至做的比你還好,所以市場競爭激烈,不像2C那樣,只要把產品服務做好,用戶流量自然就上去了,這個2B得一家一家去談,所以業界還沒有一家能壟斷行業的2B互聯網公司。

4、市場需求變化快,運營成本高,因為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本每天業界都在發生變化,作為2B業務需要快速跟進變化改進,跟上市場步伐,所以整體的運營成本也比較高。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2B領域很難做到2C領域那麼大的市值公司。


好望角的燈塔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麻煩點個贊吧~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做2C業務的,而不是2B?

我認為這個問題對互聯網行列了解的還不夠清晰、透徹,而是僅僅根據表面直觀的印象理解自己看到的互聯網行業。

例如,認為阿里就是做電商的、騰訊就是做社交和遊戲的、谷歌就是做搜索等等。

顯然,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2C業務對於市場關係要求較小,能夠節省一大批在客戶關係、市場推廣、線下建設的成本,但是卻又能快速積累客戶群。所以,2C業務的利潤率較高,以國內為例,雖然騰訊、阿里相對於2B業務為主的華為而言,雖然年營業額相差甚遠,但是,淨利潤卻遠高於華為。因此,每個創業者都會盯著這一塊大蛋糕。

但是,今年兩年有一種聲音甚囂塵上“消費互聯已經達到頂點”,也就是說目前2C業務場景以及被挖掘殆盡,2B業務才是最終的戰場。

所以,最近幾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依託原有的2C業務基礎,推廣自身的2B業務,例如,阿里巴巴的雲、騰訊的企業微信、亞馬遜的雲。除此之外,京東、滴滴、美團都有很大一部分2B業務。例如,京東會和很多大型公司聯合構建採購平臺、滴滴會和一些大型公司提供企業滴滴業務。

因此,2B是下一塊大蛋糕,這一點很多人都能看得到,所以,多年之前各大互聯網公司均已經紛紛佈局2B業務。


Jackpop


能問這個問題的,至少是對於互聯網邏輯有一點懂的,不過根據回答的情況,這個問題比較曲高和寡,不過我還是覺得可以說一下。

一、2B做的大的公司很多

實際上在it領域,做2b做到巨頭的公司很多,例如甲骨文,通過數據庫起家,嚴格意義上說,只能叫軟件公司,不過現在也涉及很多互聯網業務,大家也願意把甲骨文歸納到互聯網公司的行列。市值最高的時候超過了2000多億美元,妥妥的超級巨頭之一。不過在最近業績也有點掉隊了。

除了甲骨文以外,ibm也是一家2b的企業,不過現在也有點老掉牙了。在國內的話,阿里雲,京東數科都是屬於2b的公司,估值也都超過千億,基本上屬於很成功的2b互聯網公司。除此之外,360實際上現在主要業務都是2b的,目前來看,也算的上是一個2b企業。初創公司裡面,曠視、商湯都是非常有名的2b的AI公司。所以2b的互聯網公司仍然是非常厲害的。

二、市值最高的2b公司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屬於2C和2B兼顧的,其中2b的雲計算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所以算不上一個純粹的2C企業。在國內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我們也知道,核心業務是2C,不過目前的阿里雲也是屬於2B業務,並且佔到了集團很大的一部分估值,達到了4600多億。

自從有了it產業開始,2b和2c的公司實際上是交替登上最高市值寶座的,當前2c的公司市值更高,只是這個階段的現象?

三、未來會如何發展

實際上科技領域有一個規律,一個技術剛剛發展的時候,最早高市值公司都是2B的公司,例如ibm,甲骨文,還有當年國內的金山、阿里巴巴都是從2b開始的。因為一個新的技術出現,價格往往比較貴,只有企業用戶才能接受。

不過隨著技術門檻降低,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受眾更廣的2c市場就會崛起。例如ibm後立刻出現了微軟和蘋果,就是將電腦帶到了普通人家中。互聯網公司也是一樣,最早都是給企業服務的,後來普及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在未來的AI領域,一定也是最先普及2b業務,然後向2c市場蔓延,也有可能是兩端一起發力,不過目前初創的AI公司來看,仍然是2B的公司更多。


小漁的創業信條


觀察世界性大公司普遍性的規律是:toC的比toB的做的大,為什麼?

第一,toC比toB的客戶群體更大,更廣泛,營業的天花板更高。

第二,toC比toB更容易產生議價權,C端客戶不容易團結起來針對上游企業,而B端客戶很容團結起來針對上游企業。toC的企業很容易做到貨款兩清,甚至先款後貨;toB的企業更多的是被綁架,只能收到帳期,票據,深圳一堆應收款。

第三,toC比toB企業的安全性穩定度更高,toB很容易因為下游的幾個大客戶倒閉導致自己也倒閉,toC的因為客戶廣泛,出現幾個黑粉,也有時間和空間來解決局面。

第四,從企業估值DCF模型上說,更好的現金流,活得更久,更好的成長性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價值。第一條決定了更好的成長性,第二條決定了更好的現金流,第三天決定了能活的更久。

所以,綜上所述DCF估值體系下,toC比toB更容易誕生偉大的公司,大市值公司。





東莞李傑


相比傳統實體店,互聯網其中一個最大優勢就是不受時間、空間、人數的限制,為2B提供服務必須得是專業的團隊、數量畢竟有限;而 2C就不受人數的限制,根據“長尾理論”,在互聯網時代,C的單個需求量雖小,但幾乎無限長,需求量就遠大於B,流量、交易量決定了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因此,市值最大的互聯網一定是2C,而不可能是2B。


行者坤老師


亞馬遜

現階段互聯網公司市值最高的應該是亞馬遜了。但是這裡有個點,亞馬遜的業務涵蓋範圍也是很大的。

理論上它是一個平臺性質,對接的是供應商和個人客戶,這並不屬於意義上的2C。

2C的定義是比如零售業務,或者電商業務和消費者個人產生的交易行為。

還有亞馬遜現在主力業務是在雲計算,這個業務基本對接的就是企業服務,意義上的2B。

總結

一般能做到行業第一的企業,基本會大力覆蓋行業內所有能接觸的業務。甚至跨業去佈局新的增長行業,所以很難判定它的模式是屬於2B還是2C。


老羅說理財


互聯網公司,to C業務的發展要遠遠快於to B業務,且在成熟度上也早就不是一個水平的了。頭部的互聯網公司起步就是to B,並且阿里巴巴還在港股上市又退市的也是to B業務。具體原因可以從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是在信息流上,這就得益於智能手機的普及,才讓更多人更便捷的接觸到海量的信息,也就為足不出戶接觸到各地的商品信息提供了條件。在信息流上,無論是to B還是to C 其實是不分上下的,但是企業更具有專業性,所以就不太容易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

其次在商流上,也就是所謂的買賣。電子商務的發展讓線上購物普及,尤其是在線交易系統的不斷更新迭代,使消費者購物的體驗度不斷提升,黏性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則就不如消費者個人這樣隨意,企業需要受到工商、稅務的限制,尤其是稅務問題,因此需要遵循相應的程序,就導致線上交易頻繁度很低。

第三在資金流上,第三支付的普及,使得線上購物才真正閉環,尤其是支付寶的擔保支付的應用,更是讓互不瞭解的雙方可以放心大膽的交易,這就解決了擋在屏幕面前最大的一個障礙——信任。但是對於企業來說,企業交易額度大,涉及賒銷、定金、違約金、合同等,並且付款程序複雜,也涉及到開發票的問題(尤其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多方面的問題就導致純線上交易無法解決掉所有問題,所以很多大宗交易平臺最後多淪為了信息平臺。

最後在物流上,電商的普及帶動了快遞的發展,並且已經發展為民生基礎產業,並且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快遞在時效、費用等方面都不斷在優化,更易於被買賣雙方所接受。但是對於企業來說,採購、銷售單筆量就是比較大的,所用物流也是專業或者大型物流,並且存在風險轉移、出入庫、保管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在時效上就遠不及快遞。


觀行者


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缺乏競爭力,市場接受度低;

2、直接進入2C領域首先是成本過高,現在2C基本上都控制在幾大平臺手裡;

3、互聯網經濟表面看是創新產業,但套路化嚴重,沒有什麼賣點;

4、概念為主,過於標新立異,不具備落地可能性;

5、轉化能力弱,最終還需要實體經濟作為後盾;

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企業為什麼願意2B的原因。當然這也是制約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原因。


尚小仙的賊船


1、to c群體大,B端群體比較分裂。

2、to B復購差,雖然客單價比較高。



不是2B,只是因為時間還沒到,而不是2B天生就不能做大。相反的,任何一個2C的產業,後面站著的都可以是一個基本同等體量的2B產業的存在,而且它的聚集度和可整合度更高。未來一定會有超大2B企業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