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月經時腹痛難忍,需警惕“子宮內膜異位”,一項檢查可發現

3月24日,是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日。

近年來,這種在育齡期女性中發病率高達10~30%的常見疾病,其患病年齡正在呈現低齡化的趨勢。

被“一忍再忍”的花季少女痛經,可能就是被忽略的青春期子宮內膜異位症。專家呼籲社會、學校、家長需共同引起重視,避免對未來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痛經,對於青春期女性並不陌生。女孩兒們最不喜歡的“親戚”大概就是“大姨媽”了。許多人認為少女痛經是天經地義,等結婚生完孩子自然會好。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普通婦科主任易曉芳教授強調,有一種痛經卻是一種疾病,甚至會影響未來受孕,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種病學名叫做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內異症。

醫生:月經時腹痛難忍,需警惕“子宮內膜異位”,一項檢查可發現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這些異位生長的子宮內膜會隨月經週期而變化,卻不能像正常的子宮內膜能夠脫落排除體外,久而久之,出現一系列相關症狀--例如最常見的痛經。

青春期子宮內膜異位症被延遲診斷3-12年

在我國,12—18歲這一年齡段被定義為青春期。易曉芳主任坦言,由於年齡、知識缺乏等因素,目前社會、家庭、學校多方面對於青春期女性經期下腹痛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患者就診率低,使得青春期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被延遲了3-12年。錯失最佳治療窗口期,將嚴重影響她們未來的生育能力。

那麼,青春期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如何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青春期內異症患者與成人患者有明顯不同,需要學校和家長給予額外的關注。”易曉芳主任建議,用VAS評分方法為痛經少女進行評估。

VAS評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視覺模擬評分)把疼痛分為0-10分,0分為完全無痛,10分為最劇烈的疼痛,由患者來給自己的痛經程度打一個分,如果評分達到了4分,那麼就需要家長帶孩子到專業醫院進行就診了。

現在超聲檢查作為一種較便宜的輔助診斷手段,絕大多數家庭是能夠承受的,即使被排除內異症,也可以儘早發現子宮畸形等其他情況,及早干預治療。

醫生:月經時腹痛難忍,需警惕“子宮內膜異位”,一項檢查可發現

從專業醫生的角度,易曉芳主任指出,青春期內異症患者因為發病時間早,病程會比成年患者長,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為她們保留生育能力。所以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但需要強調的是,在不久前結束的第13屆子宮內膜異位症大會(WCE)上,各國專家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應該像對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做長期的、終身的管理。即使進行了手術病灶切除也不代表治療的結束,我們提倡以病人為中心,多學科參與,包括婦科、外科、以及生殖科等在內,謹慎把握手術指徵,規範手術與藥物治療的長期管理模式。

青春期子宮內膜異位症亟需引起重視

青春期是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時期,這段時期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都會發生明顯變化。但是目前,無論社會還是家庭、學校對於青春期少女的關注更多的是在學業方面,對於她們的身體健康,主要圍繞基本的生長髮育情況,而在生殖系統方面並沒有足夠的重視。

醫生:月經時腹痛難忍,需警惕“子宮內膜異位”,一項檢查可發現

易曉芳主任呼籲社會、家庭和學校增加對青春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科普認識,尤其在校期間,避免孩子在經期進行劇烈運動,因為奔跑、翻滾、跳躍等易導致經血逆流。

而對於確診了青春期異位症的孩子,更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樹立起長期疾病管理的理念,幫助孩子學會面對與疾病一起生活。

“在臨床,確實會遇到一些經期痛到無法忍受的孩子,遇到這樣的病人,醫院會為她出示一些相關的證明”,考慮到少女的特殊生理、心理需求,易曉芳希望社會能夠為這階段的孩子設立“月經假”,幫助她們健康渡過青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