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异常怎样调理?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偏高?

合序自强天道酬勤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的血糖却偏高,也就是高于7.8mmol/mL,而低于11.1mmoL,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却意味着有糖耐量受损的问题,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大多意味着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不如从前,需要延长时间来平衡血糖,使其恢复到相对正常的范围。

但糖耐量受损时,胰岛素功能并没有完全出现问题,所以这时,是控制血糖,预防发展为糖尿病的特殊时期,予以重视,从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血糖是这个阶段的优选方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缓解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控制血糖浮动范围。

具体建议:

一、如果现在有体重超标或过重的问题,健康的减重是首先要考虑的,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这样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所以减重势在必行。


此外,还要增强运动,特别是在餐后,不要吃完饭就坐下,起来动一动,或者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研究证明,运动会增加胰岛的功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利于缓解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二、饮食建议:

自查一下饮食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习惯或者搭配不够合理,比如长期以白米白面为主食,且主食量较大,又很少吃粗粮;比如偏爱甜食、饮料;比如肉类、高脂肪的食物吃的过多…

自查时可以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揪出饮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规避。


在今后的膳食中,参考膳食指南,主食控制好量,且增加吃粗粮的次数和比例/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它们对血糖控制有利无害/选择各种颜色的水果且适量,每天半斤足矣,不同水果可以为身体提供不同的营养素/该忌口还是得忌口,像甜食、雪糕、油炸食品、饮料、膨化零食等,含糖和油脂高的食物还是要尽量避免的,集中摄入过多的甜食会增加胰岛的负担,不利于胰岛功能的修复。

同时,吃饭时注意先吃菜、肉,再吃饭的顺序,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餐后的血糖。

希望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使餐后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恢复正常。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你好,我是王药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糖耐量异常怎样调理?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偏高?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口服一定量(75g无水或82.5g含水)葡萄糖后,血糖超过正常水平但是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介于糖尿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葡萄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

糖耐量受损的发病原因与2型糖尿病相似,与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包括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障碍的基因存在。而环境因素则由于社会工业化、饮食快餐化、饮料可口可乐化、出门汽车和电梯化造成的,摄入的热量过多而体力活动过少,从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腔内脂肪聚集、腰围增大即腹型肥胖的。这些人往往具有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的特征,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因此要积极调理。

糖耐量异常可以通过饮食指导和运动疗法来调理。

1.合理饮食

糖耐量异常人虽没必要过度限制饮食,但要掌握糖尿病人食谱,按糖尿病人的饮食标准进餐。首先要按照患者的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全天所需的总热量进而制定相应的膳食,总热量的50-60%应来自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取量,鼓励多进食植物纤维,糖耐量异常人应选择无糖食品,注意不过量进食,少油,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多粗杂粮代替细粮。适量吃蔬菜、水果,学会选择可以降糖的食物。糖耐量异常的人饮食要注意均衡,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生活必须要有规律。

2.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糖耐量低减者要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打球、跳健身舞、爬楼梯、登山、游泳、骑自行车等。

3.必要的药物干预

在饮食及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如果血糖未能达标,可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定期监测

糖耐量低减患者应每年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定期查血糖,并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糖耐量异常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糖耐量异常是什么?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口服一定量(75g无水或82.5g含水)葡萄糖后,血糖超过正常水平但是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介于糖尿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根据叙述,空腹血糖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偏高,那么应该是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mL~11.1mmoL之间。



糖尿病前期,可逆转

如果判定为糖耐量异常,而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那么一定要注意,此时处于糖尿病前期,可以通过治疗控制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如果没有积极控制,一旦发展为真的糖尿病,就不可逆了。

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的糖耐量异常人群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如何调理?

糖耐量异常人群可以首先通过生活方式调理等非药物治疗手段来调控血糖。

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

1、饮食

一定要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少吃或不吃肥甘厚重的食物,不吃高升糖指数(GI)的食物,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的摄入。

吃饭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以七八分饱为宜。

2、运动

除了控制饮食以外,还要积极进行适当运动,增加能量的消耗,增强机体代谢能力。

运动强度和时间要适宜,循序渐进。

3、积极控制体重

肥胖人士发生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更高,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

因此,一定要积极控制体重,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中医馆窦大夫


三餐定量这个量是饭量,管住嘴除了三餐,不要在吃了酒也不要在喝了,如果吃完饭头昏想睡觉💤,千万不要睡了加上饭后快走,如果发现耳朵孔奇痒,说明血糖升高了。最后两个字!自律


塞伯坦公民


减少主食,多吃蔬菜。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运动,每周坚持。如还是高就要去医院叫医生想办法了。


苏易


少吃点


JOA129132666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时间或长或短,1型糖尿病患者的时间非常短,可能不容易检查得到,更不用说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都是急性发病,或者以昏迷状态入院治疗的。这种状态就不用说如何调理了。

主要讲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状态,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异常,餐后血糖异常和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发现的血糖异常状态。这部分人群被称为糖尿病的“预备役”,“后备军”,这部分人群大约有60%会在10年内发展为糖尿病。

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从胰岛功能出现异常开始到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大约有7-10年的时间。2型糖尿病的这个时间段非常重要,对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避免或者延缓糖尿病的出现。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压,吸烟,有巨大儿生育史,年龄。

以上诸多糖尿病发病因素可以看出,年龄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素,但其他几种因素都可以在早期进行干预。

父母得糖尿病,那么你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加大,那么你就可以及时调整父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自己的健康加一道保险,也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一份保障。

减肥、减少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戒烟、妊娠期健康饮食增加活动,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的减少出现糖尿病前期的几率。

“我命在我不在天”,《哪吒》中哪吒面对不公悲愤喊出的这句话,对于渴望健康身体的人来说同样有用。

调理方案是很简单的,无非是少吃一点儿,多动一点儿,多了解一点儿,勤检查一点儿,这样才能使糖尿病来的迟一点儿。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