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地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车间、特色种养殖等多种形式,提高贫困户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提升“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3 月 13 日,和田县英阿瓦提乡扶贫产业园内的江苏创基职业服饰有限公司工人正在 专注地工作。本报记者 许晓龙摄


产业带动就业 农民变身工人


3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皮山县工业园区的和田海螺型材有限责任公司厂房车间里,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加工门窗。

布威再麦普·吾吉外力已经在公司上班8个月了,通过她的稳定就业,家里的收入有了质的飞跃。布威再麦普说:“现在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还有4天的休息时间。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家里今年一定能脱贫。等脱贫了,我计划再存点钱开个小商店,让妈妈照看,一家人共同努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和田海螺型材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援疆指挥部2016年引进的重点援建企业。投产以来,累计产销型材2.3万吨,产销门窗24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7亿元,带动就业728人,助力脱贫540余人,员工月平均工资45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同一天,洛浦县发制品产业园奥布力海日·奥布力喀斯木正坐在机器前,将一缕缕人造假发均匀地盘在箱中,送往下一道工序。

奥布力海日去年8月进厂,上班一个月后,因工作出色,当上了班小组长。去年底,由于奥布力海日带领的小组在全车间业绩最好,公司给他发了奖金,当月他的收入超过了3000元。

“以前到处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成了产业工人,生活更有盼头了。”奥布力海日说,他希望自己早日当上技术员,到那时收入会更高。

像奥布力海日这样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已成为地区农牧民脱贫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地区把“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作为脱贫的重要“动力”,依托产业促就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吸引内地企业落户投产,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和田,形成了“县一级有龙头企业,乡镇一级有规模企业,村有扶贫工厂,户有小作坊”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变身”成为产业工人。


扶贫工厂 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


地区鼓励企业到村头开办“扶贫工厂”,大力发展企业“总部+扶贫工厂”扶贫模式,让富余劳动力到“扶贫工厂”上班,农民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潜移默化地培养起了产业化工人的意识,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民特别是贫困妇女外出务工难、脱贫难的问题。

在和田好学郎服装有限公司设立在洛浦县多鲁乡阔台买村的服装扶贫工厂生产车间,工人脚踩着缝纫机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针板上移动,他们正为完成出口订单忙碌着。前不久,工厂刚刚签订了一批出口订单,为了保证按期完成加工任务,工厂采取计件工资、按劳计酬的方式,鼓励工人积极生产、多劳多得。

村民布合力且木·阿不都热依木是第一批进入扶贫工厂的员工,她告诉记者:“我刚来的时候,有3个月的培训期,每天可以领到30元的生活费。现在,我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已经是这里的班组长了。厂子又设在家门口,我不仅每月有3500元的稳定收入,还能兼顾家庭,全家人都很高兴。”

目前,好学郎服装有限公司已在洛浦县各乡村建立了24个扶贫工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500名,其中近800人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截至目前,地区引进纺织服装、鞋袜制作、畜禽养殖、电子装配、玩具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超1900家,扶贫工厂发展到近900个,农民合作组织逾1100个,从而带动就业超10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近5万人。


特色种养殖拓宽农民致富路


和田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少,但农业也并非没有可挖掘的空间。地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动了一大批农牧民增收。

3月12日,在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产业园里,来自附近乡镇的270余名农民工正在田间劳作。这270余名农民工中,有220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公司结合移民搬迁,统一流转贫困户大棚、羊圈和土地,为全县18个村贫困户托管扶贫羊11000余只,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和养殖,特别是通过扶贫羊托管,实现贫困户零费用、零风险增收,每年为贫困户分红145.8万元,直接帮扶1374户4374人增收。

公司总经理訾桂信说:“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发展,让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就业,变成产业工人,实现永久脱贫的新路子。”

一大早,肉孜买买提·买提巴克尔就开始在兔舍忙碌,打扫卫生、喂养肉兔、检查病兔……熟练而有序。他的养殖技术是在昆仑绿源兔养殖示范基地学的。今年,他已经从基地领了两批肉兔回家饲养,收入2000多元,这极大地增强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

昆仑绿源肉兔产业养殖示范基地为附近4个乡镇8000余农户提供子兔、技术、饲料,养殖40天后公司保价收购,确保农户能通过养兔增加收入,早日过上好日子。

如今,昆仑绿源兔养殖产业已覆盖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等地,建成年出栏50万只种兔基地。

随着昆仑绿源等企业的进驻,地区兔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爆发式增长。策勒县新疆帮帮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种兔养殖基地、于田县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种兔养殖示范基地、墨玉县四川天驭集团实业集团公司等15家大型兔养殖企业先后在地区多县市落地,养兔品种包括家兔、獭兔、长毛兔等。


目前,地区各县市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在皮山县和田青驴养殖园区存栏青驴2400头,可带动1200人就业增收;在墨玉县多胎肉羊繁育基地托管肉羊2.3万只,带动2800人脱贫……各县市还因地制宜,以林果、粮食和特色作物间作、套种的多熟制立体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山药、甜瓜、玫瑰花、木耳等特色种植;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四统一的模式,明确各种蔬菜品种的规模种植和布局。

今年,地区还将继续推动实现“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稳定形成驴存栏11.3万头、出栏150万只多胎肉羊、4000万只兔、1500万羽鸽、1200万只鸭、1800万只鹅、3500万只鸡、1.2亿袋食用菌的规模,稳步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来源:和田日报(ID:htrbwx)记者 牛斌 朱红杰 胡礼政

◇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免门票!和田乌鲁瓦提景区3月21日起恢复开放

◇首都博物馆确定文化文物援和事项

◇【产业扶贫】“杏”福产业园带领村民奔富路

◇【扶贫印记】借“空中扶贫之路”助农脱贫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扶贫印记】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