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醫院朝陽分院的“火線”四十三日

3月7日,一則消息刷爆了漳州人的微信朋友圈——我市最後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漳州市醫院朝陽分院出院。至此,全市累計確診的20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出院,並實現連續22天零新增確診病例、零新增疑似病例。


從1月25日省衛健委確認漳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到我市最後一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這場沒有硝煙的“漳州保衛戰”,持續了整整四十三天。“清零”的背後,凝結著一個個“參戰”醫護人員不懼風險的日夜堅守和付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無畏與擔當,用“召必回、戰必勝”的強大信念贏得了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階段性成效,凝聚起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


漳州市醫院朝陽分院的“火線”四十三日

市醫院醫療救治團隊為確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


和時間賽跑:關口前移 嚴防死守


漳州市醫院朝陽分院,距離市中心大約有6公里的路程。


根據漳州市疫期對傳染病的分工,從各大發熱門診“哨點”確診的病例,全部送至這家市級定點醫院救治。它是我市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最重要防線,也是主戰場。


“在漳州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前,我們就已提前空置出隔離病房,做好應對準備。首位患者收治入院當天,醫院即實現了醫護人員到位、設備防控到位、物資保障到位、生活保障到位。”作為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抗疫專家組副組長、市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林立經過四十多天的奮戰,深刻體會到漳州醫療戰線的“硬核”實力。


——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篩查、疑似病例定點隔離、確診病例集中收治實現分級全覆蓋;

——村、鎮、鄉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患者篩查、信息報告等措施全面落實;

——“一患一團隊”“一患一方案”“互聯網+醫療”、心理援助和干預等組合拳強勁揮出;

——427名精英組團佈陣一線、轉診病人“綠色通道”24小時暢通……


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站上“火線”的漳州有條不紊地“攻城拔寨”,全力和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


然而,四十三天的戰“疫”路,並不是每次“出征”都那麼順利。


患者老鄭1月22日從武漢返漳後,隔離期的兩次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但CT拍片呈現肺部感染嚴重。真的只是普通肺炎麼?一邊安撫急著出院回家的患者及家屬,我市一邊繼續堅持隔離治療並重復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經第五次咽拭子檢測後呈陽性,最終予以確診;


患者小許入院後的CT檢查顯示肺部沒有病灶,臨床表現輕微,但多達八次的核酸檢測均持續呈陽性,經省專家組會診後確定為全國罕見病例。普通的抗病毒治療效果不理想怎麼辦?我市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最終成功“陽轉陰”,幫助患者健康出院……


“敵人實在太狡猾,一旦有疏漏就可能出現新的危險傳染源。” 抗疫專家組組長、市醫院院長蔡銘智感嘆,“這場硬仗,我們不僅主動出擊,更在時刻嚴防死守。”


時間一天天過去,隨著防治關口不斷前移、戰線不斷縮緊,持續上升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數字終於開始回落:20,20,20,19,18……0,拋物線尾端停留著的,是勝利的曙光。


與病魔抗爭:盡責守護 絕不後退


“說來慚愧,我們也會害怕。我覺得我們不是英雄,也並不偉大,只是一群在全力做好最本職工作的普通人罷了。是身上的這襲白衣,讓我們擁有了面對病魔的勇氣與鎧甲。” 市醫院隔離病區護士長鄭義春說。


二十年工作生涯中從沒在家度過一個除夕的她,本打算今年春節回老家陪陪父母,卻在接到醫院召集令後第一時間趕回,並主動請戰參與朝陽分院隔離病區一線救治。四十三天的戰役裡,她參與救治時間最長、年齡最大、上的夜班最多,還因為捨不得浪費防護服資源而常主動延長值班時間,成為組裡“最拖班”護士。


與鄭義春同組的林小紅去年剛剛畢業,是這個團隊裡最年輕的護士。第一次和新冠肺炎病人近距離接觸,她就經歷了一場緊迫而危險的大搶救。“當時一名重症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驟然下降,造成呼吸困難,病人不停呻吟並冒著虛汗,檢測儀也發出刺耳警報,必須立刻為病人建立人工氣道。”林小紅毫不猶豫衝了上去,協助插入喉鏡、插入氣管導管,一系列嫻熟的動作之後,屏幕上的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病人脫離了生命危險。這時她才突然心裡一揪:插管過程必須要近距離面對患者敞開的、不斷噴湧出病毒的呼吸道,稍有不慎,“中獎”概率非常高。“你問我怕嗎?當然怕,但這是職責所在,我們絕不退後。”她說。


推著患者從朝陽病區感染科大樓到門診CT室拍片,需要走過一段很長的路,到達位置後要協助拍片、操作消毒,然後送病人回病房安置,來回一趟要花近一個小時。被霧氣籠罩的護目鏡、嚴密緊扣的防護服、口罩、帽子,讓醫護們的聽覺、觸覺和動作都變得有些笨拙,碰到天熱時更是常被悶到喘不過氣;日常上班期間,由於怕紮緊的防護服撕裂受損,大家幾乎不能坐,一站就是6-8個小時,期間禁水、禁食……儘管困難重重,“我還可以再堅持一下”卻是鄭義春在團隊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最讓她暖心的一句。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絲毫抱怨,有的只是默默奉獻、盡責守護。這場持續了四十三日的阻擊戰中,有臉頰滿是壓痕、皮膚紅腫破皮的她,有穿著悶熱防護服、幾近虛脫的他,有利用轉運呼吸機一路運送患者到負壓隔離病房的她,有隔著防護玻璃用手勢和貼紙交流信息的他,還有面對記者不肯說出姓名、只怕媽媽看到會擔心的她……正是來自全市呼吸、重症、護理、中醫、檢驗、影像、院感等近千個她和他的全力以赴、義無反顧,才將一個個生命從病毒手中搶回,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終現希望。


治病還療心:輕裝上陣 繼續防控


胡爺爺在住院期間學會了打視頻電話。


用慣了老年機的他,終於在護士幫助下第一次成功跟家人進行了“雲見面”,開心地把滿臉皺紋笑成了一朵花。


從1月30日入院到3月7日出院,75歲高齡的胡爺爺是此次疫期住院時間最長、年齡最大、病症最重的一名患者,入院初期每一次移動都會伴隨劇烈咳嗽。拍背、吸痰、喂藥、清理排洩物,市醫院四個班組的醫護人員盡心盡力守護陪伴著他;怕他感到孤獨,護士們一邊親暱地喊著“爺爺”,一邊輪流為他讀故事、念報紙,還幫助他下載App、學習年輕人的“時髦玩意兒”。“我好像一下多了好多個孫女,感覺好幸福。”治癒出院時,胡爺爺拉著大家的手,久久不願放開。


與胡爺爺一樣,受到醫護無微不至關懷的患者還有很多:想念家鄉燉豆腐的鄭阿姆,隔天就吃到了為她特定的盒餐,熟悉的豆腐香暖到心底;因對疫病焦慮恐慌而導致失眠的許伯伯,每天都有專業心理團隊幫助舒壓;19歲的小惠最喜歡看院區種的花花草草,每次帶她下樓拍片檢查,護士姐姐總會刻意在路上多停留一段時間,看她開心地撒歡蹦跳,儘管這些時間對於身穿厚重防護服、悶到氣喘的她們來說是種煎熬;還有在病區白牆上手繪的一幅幅暖心卡通畫,在床頭放著的一張張寫滿鼓勵話語的小紙條……


“這裡,不僅治病,還療心。”2月25日,新冠肺炎患者郭先生出院時說。


面對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直對病毒的危險、救助者的負面情緒,處在漩渦中心的醫護本身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我市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在加強防護、嚴格執行相關工作流程的同時,還科學合理調配人員,分批次安排一線醫護人員進行輪崗調休,並通過醫護分享會、一對一心理疏導等方式化解一線人員的壓力,確保“白衣戰士”輕裝上陣。


3月7日,最後四名收治患者出院。鄭義春彎著腰,對隔離病房儀器進行終末消殺。“朝陽病區的一線醫護依舊需要按規定進行留觀隔離,滿14天后才能參與下一階段的抗疫任務。”她說。


哼著歌兒的她顯得心情非常愉快,因為她又接到了之前出院患者發來的短信。信中有日常彙報,有關心和掛念,還有一句特別的期待:“從入院到出院,我都只能通過護目鏡看到你們的眼睛,非常希望在疫情結束後能有機會看到你們摘下口罩的樣子,一定特別好看。”


四十三日的“火線”戰役後,我市11個縣(市、區)被列入低風險地區,“但確診病例‘清零’不代表疫情結束,我們恰恰要根據疫情防控新特點,進一步強化聯防聯控措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仍不能放鬆警惕,要堅持“預防為主,外防輸入”,繼續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不串門、不聚集、不聚餐,並在切實嚴把入口、盯住人員、落實措施的同時,做好重點人群健康篩查、服務和管理,主動服務指導企業對員工開展監督性醫學觀察,科學穩妥保障復工復產工作順利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