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病疫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疫病流行。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8年)秋,疫病盛行,死人很多。

明万历五年(1577年),时疫大发,死人很多。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疫病流行。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秋冬,疫病流行。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疫病流行。

清雍正六年(1728年)春夏,疫病流行。

清乾隆元年(1736年),自秋冬至次年春,小儿患痘疹的很多。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夏,疫病流行。

民国元年(1912年)夏,县城发生霍乱,传染很快。大街右侧郭姓一家5儿,一日

中死4个,城内吕姓一家3儿,一日中死2个。

1967年春,流行乙型脑炎,遍及全县。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风雷雪雹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冬,大雪,长期低温。

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大雨、雹。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大雪,东方天裂数丈,光白如电。

清康熙五年(166年)十二月,大雪,至次年正月,道路不通。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大雪,冻折林木及冻死鸟雀很多。

清同治十年(1871年),大雪,冻折林木及冻死鸟雀无数。

1950年3月19日,大晴高温,人穿单衣。当晚大风雪,树木冻折,越冬作物大都冻

死。

1956年7月上旬,暴雨,雷击社门前兴国一中礼堂(兼做膳厅)。死1人,伤20

多人。

1957年夏,雷击方太圩口晒谷场,死3人。

1960年3月下句,下雪结冰,全县烂谷种近百万斤。

1964年7月1日15时,狂风大作,风力9级,历时30分钟,长信、鼎龙、东村公社

91个大队受灾。

1966年4月3日15时,大冰雹。永丰、埠头、江背等公社受灾严重,受灾大队30个,计1300多户。死11人,伤34人,打坏房屋3300多间,损坏秧田600多亩,尤以永丰公社为最严重。

1969年12月中旬,连续10天降雪,气候寒冷,很多树木被冻折,山区交通阻塞。

1973年4月11日7时,县城风力达10级。大风从县境西北部山地进入,越均福山,经方太、城冈大获、回龙,转向龙冈、樟木、梅窖,最后往东移去。大风历一小时,些大树连根拔起,吹倒房屋3500多间,重灾82户,倒屋压死12人,为本县历史上罕见大风。

1975年9月13日下午4时,鼎龙杨村、杞下大队,大风雹成灾。损坏房屋189间,

毁二季稻300余亩。

1976年4月3日15时左右,永丰、埠头、江背公社有30个大队遭受雹灾,打死1

人,打伤34人,损坏秧田600多亩。

1976年11月18日出现早霜,比正常期提早20多天,影响冬作物生长。

1982年3月5日下午3时,城冈公社为强烈暴风雨及冰雹袭击。8个大队受灾,石

浒、横坑、罗坑、榔槎、东坑灾情尤重,其中46个生产队,829户房瓦被掀掉,倒房64间,毁作物1000多亩。石浒大队198户,有186户受灾。

...........

2019年6月,强降雨。 受强降雨后洪水侵袭的影响,红军桥中段出现皲裂、变形等严重安全隐患,7月28日上午10时许,红军桥正式拆除。兴国红军桥于1983年8月1日正式开建,同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桥长238.25米,宽7米,时年总投资约58.63万元,建成后成为兴国县城连接一江两岸的交通要道。红军桥见证了兴国县城的发展变迁,亦承载了兴国人太多的时代记忆。


地震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明弘治十年(1497年)七月二十四日,地震有声。

明正德二年(1507年)地震,并有大雷雨。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二十八日戌时,地震,声如车响,向东消去。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十一月初九日,地大震,江、浙、闽、广都有波及,时震时止,历时一月。

清顺治四年(1647年)十一月,地震。

康熙二十年(168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戌时,地震。声如车响,从东而去。

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十八日夜,地震。

民国8年(1919年)2月2日10时左石,地獲,县城房屋微动,历时约1分钟。

民国30年(1941年)9月地震,房屋震动,墙泥倾地。

1978年7月27日6时26分,江口、陈也、梅窖一带与宁都县交界处,地震,震级2.8级。

1980年8月7日17时10分,梅窖与宁都青塘交界处,发生2.5级地震,11日9时又

发生2.6级地震.


洪灾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大水,冲坏房屋农田。

明正德二年(1507年)大雷雨,瑞洲坝倒塌决堤。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夏饥,七月大水,山崩。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大水,损坏房屋、田亩很多。

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大雨大爸成灾。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四月,大水,损坏房屋、田亩很多。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五月,大水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五月,大水,损坏浑院村一带农田。六月禾苗将熟,霪雨不止。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四月,大水,龙兴桥损坏,城墙崩塌。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六月,大水,城墙倒塌一百余丈。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夏大水,禾苗歉收,免田赋百分之三十。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至五月,大雨连绵,损坏房屋,冲坏农田,城墙崩倒几十丈。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月,大水,损坏农田、房屋很多。

清雍正元年(1723年)春,大水,损坏农田、房屋很多。

清乾隆七年(1742年)六月十六日,大水。城墙崩塌196丈,龙兴桥被冲毁,乡民胁木骑屋而过者,淹死人无数,水退后尸横野岸。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月,大水,冲坏房屋。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月大水。河水冲决提坝,倒塌房屋,沙刷农田很多。

清嘉庆二年(1797年)春,大水。

清嘉庆五年(1800年),七月,大水。

清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方山岭地水暴发,淹没村民农田。

清咸丰三年(1853年),禾苗将熟,霪雨不止。谷生芽上寸,农民采捋用火焙干

为食。

清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大水。淹没农田房屋无数。

清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大水。淹没农田房屋无……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端午节前,霧雨不止,县城涉水两岸洪水泛滥。大公井居民在水涨时捞得鳇鱼一条,重七八十斤。

民国元年(1912年)、2年(1913年)都在春、夏之际,雷雨连绵各30多天。潋、

涉水两岸农田尽成泽国。方山岭崩塌土石大块。许多农田遭灾,颗粒无收。

民国4年(1915年)6月间,罐雨10余天,激、涉二河洪水汹涌。县衙二堂及城内

十字街被淹,低洼地段水平屋顶,房屋倒塌很多,农业严重减产。

苏维埃吋期1932年6月,霧雨不止。县城水淹,武塘一带农田遭灾,颗粒无收

民国26年(1937年)6月中旬,露雨连绵,十五日夜起雷雨交加,倾盆而下,至17日潋、涉两河水高出河岸数尺,竹坝、武塘、横石一片汪洋,罱泥桥被淹。

民国27年(1938年)5月19至21日,山洪暴发,冲毁桥梁。兴国至泰和公路不通。

民国29年(1940年)8月大水,冲坏农田房屋,农业减产。

民国3年(1948年)6月大水,潋、涉水两岸农田、房屋损坏很多。

建国后1952年7月,大水。

1956年6月16日7时至24时,大水。倒塌房屋490余间。受灾农田近5万亩,淹死压死62人。

1959年6月10日2时至6时,暴雨,日雨量达150毫米。倒塌房屋400余间。受灾农田4.3万亩。淹死3人。

1959年6月18日至21日,大雨,降雨2032毫米,全县293个大队中有221个大队受灾,淹没农田86万多亩,其中颗粒无收的2.3万多亩。

1961年4月16日至21日,大雨。总雨量达281,3毫米。县城南门口最高处水深3.8米。淹死7人,冲倒住房400余间,倒房打伤12人。冲毁秧田1500多亩。

1961年5月3日晚,狂风暴雨,最大风力9级,掀掉屋瓦、折断大树很多。

1964年3月31日18时,狂风暴雨,历时50多分钟,有9个公社受灾,其中以上社、五里亭、埠头、留龙等公社较严重。

1969年8月8日深夜,大雨倾盆。高兴、茶园、崇贤等地降雨量达285毫米。涉水、潋江、平固江洪水泛滥,县城附近几十个村庄被水围困。长龙水库库容水位达209,59米,超过设计洪水位055米。冲倒房屋,卷走大树,重灾公社8个,受灾大队108个,其中重灾40个,受灾户5027户,其中无家可归的512户,2846人。淹死军民18人。损失入库粮296万多斤,倒塌民房3050间,冲倒水库1座、桥梁503座、决堤1036处,受灾农田100257亩,其中3万多亩二季晚稻重新栽插。

1970年3月11日至26日,连续低温阴雨16天,造成全县大面积烂种200余万斤,油菜出现大面积小球菌核病和霜霉病。

1674年6月26日16时至20时,枫边公社遭特大暴风雨灾,降雨量150毫米,冲毁水陂370余座、水圳290余条、河堤河墈190余处,冲坏水轮泵站4处。有2户(4人)因倒塌房屋全家死亡。

1976年春季,久雨低温,屡遭春寒袭击和涝灾,早稻烂种约三四百万斤。

1983年4月9日16时左右,雷暴雨,冰雹,兴江、城冈等乡300多亩秧田被毁。

1984年4、5月,降雨6054毫米,比上年同期还多81,5毫米。5月31日18时至6月1日至6月1日14时,连降大暴雨,古龙冈降雨265毫米,鼎龙乡232,7毫米,长冈电站199毫米,县城187毫米,东村175毫米。东村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达2700秒立方米,接近百年一遇洪水。长冈水库水位自186.1米猛涨至285米,超过汛期限制水位2.9米,水库开闸泄洪流量达702秒立方米,为建库以来最大泄洪量。县城水位137,37米,超过警戒水位037米。长冈水库虽拦蓄了近1亿立方米洪水削减洪峰2000秒立方米(占洪峰流量的74%),但灾情仍十分严重。全县有22个村,1632个村民小组,6897户受灾,其中无处安身的农户73户、415人(东村乡最多)。倒塌住房2099间,仓库6间,受淹农田46561亩,冲毁农田786亩,河堤决口3900多米,损坏水电站4座(装机120千瓦),冲毁水陂907座,冲毁桥梁865座,其中公路桥17座,最长的为1979年1月新建的东村乡梨子坝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138米,宽6米,造价30万元,因大树顺水而下横杠桥墩而冲毁。冲毁公路76公里,电杆307根。淹死3人,倒房压死7人,伤21人。

1985年6月5日凌晨2时至8时,县西北部山区出现特大暴雨,均村、永丰、隆坪

等乡降雨1463毫米,茶园乡降雨74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全县9个乡受灾受灾农田面积2,48万余亩。河堤决口330余处,约12000余米。冲坏小水电站3座,计9个跹。倒塌房屋334间,死1人,伤2人。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兴国这些年承受的灾害—病疫/地震/洪灾!沧海桑田愿灾害远离兴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