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運動療法

痛經臨床上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痛經就是在臨床上找不到特別原因,典型的表現是在初經開始6個月到2年左右出現,隨著年齡增加而嚴重度增加,到23~27歲達到頂峰,而在結婚或生育後便會改善.多由下列原因引起:1.子宮製造及釋放的前列腺素增加 2.行為及心理因素 3.神經因素 4.荷爾蒙。繼發性痛經就是因骨盆腔有病灶而引起的月經疼痛,其臨床表現就跟它的發生原因有關係,所以變化也更多元化.多由下列原因引起:1.子宮腺肌症 2.子宮內膜異位症 3.子宮肌瘤 4.裝置子宮內避孕器 5.骨盆腔炎症或粘連 6.骨盆腔充血癥。

以下幾種運動療法提供給有痛經女士們,以供參考:

1.平躺後用厚棉被或墊子墊在小腿下,讓小腿與大腿之間的膝蓋呈90度角,如此躺一段時間可聽音樂來放鬆心情。

2.正面臉朝下,胸部貼在地面或是床上,屁股抬高,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持續一段時間,可調整子宮前傾或後傾所造成的痛經。

3.平躺後兩手抱膝,用力使膝蓋往腹部貼近(可反覆數次,不用太勉強)。

4.平躺後四肢張開成大字型,將右腿舉起放向左手邊,(腰部不動,只下半身轉)左腿亦同反覆數次。

此外,醫療體操對青年女性痛經有益醫療體操對原發性痛經效果較好,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增強腹壁肌肉,調整神經精神狀態。根據國外資料報道,醫療體操對有痛經的女學生有效率(痊癒或好轉)為25%—85%。痛經的治療體操,主要是腹部運動以及活躍腹腔、盆腔血液循環的練習。下面介紹四節,簡單易行,可在行經前和行經期間每天練習2—3次。

(1)曲腿仰臥位,腹式深呼吸10次左右;

(2)立位,兩手扶椅背,輪流提起和放下兩足腿,做20次左右;

(3)準備姿勢同上,兩腿做深蹲運動,5次左右;

(4)仰臥位,提腿屈膝收腹,儘量使膝接觸下頜,做10次左右。

痛經在生活預防上主要以下幾點:

1. 熱敷:將熱敷包放在腰部或下腹疼痛部位或當感到反胃想吐就放在胃部,採用這樣的方式,就能改善生理期的疼痛與不適。將熱毛巾輕敷感覺疼痛的部位,血液循環加速,疼痛就可以獲得緩解。

2. 穿著上:選擇蓋過肚臍的內褲及外衣會較好(保暖腹部),禁穿過緊的衣褲,腹部受寒或太緊會使骨盆的瘀血更為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