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虛度人物 我是鯨魚 張曄

我理想的退休年紀,是40歲


上海,自忠路。沒錯,就是這裡了,張曄將身子探進絳紅色圍牆的院子,只見裡面立著一幢兩層老洋房,循著白色樓梯向上,她來到二樓,差不多三十幾個平米,一整面牆大小的拱形窗,如同一個畫框,框裡街頭的紅綠燈撲朔變換,梧桐濃密的樹葉在陽光下熠熠發光。


看完房子,她吃了頓中飯,決定租下這裡。房東是一對高知夫婦,聽說要開個小書店,兩方一拍即合。就這樣,“鯨字號”書店從弄堂裡搬出來,擁有了一個新的家。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位於自忠路的獨立書店。


張曄是“鯨字號”的主理人,被插畫圈內稱為“鯨魚”。2016年辭職後創辦了“鯨字號”獨立插畫品牌,從線上平臺到實體空間,聚集了一大批插畫師和插畫愛好者。


“鯨魚有著獨特的聲波,就像小眾的插畫一樣,不斷擴展延伸,傳達到能聽到的人群中去。”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我和張曄聊了聊她的故事,這是一個傾聽內心的聲音,並毫不猶豫地前行的故事。以下為張曄的自述。


01.老媽一聽到我裸辭了,就很焦慮


我原本是一家建築公司的品牌經理,負責品牌的傳播和宣傳產品的設計出版。為了研究公眾號的運營模式,自己就做了一個號,其中一篇關於插畫的文章閱讀量很高。

我就以此為契機,研究了一下插畫到底是什麼?當時很多國內插畫師的作品很不錯,但是並不為人所知,沒有用武之地,就覺得自己可以做點什麼。所以辭職了,還是裸辭。

聽到這件事,我的老母親很焦慮,她的觀念和傳統的家長一樣,最希望我一畢業就能進一個大公司,最好別跳槽。所以她特別不明白,生活軌跡就不能好好的,正常一點嗎?那段時間每天都得視頻和打電話,來問我賺錢沒有。

你問我為什麼會辭職出來?真的不是因為原來公司福利差,只是在一個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已經感知不到對於職業的認同和滿足感,沒有辦法去衡量我的能力,以及我是怎麼樣一個人,對自己產生很大的疑惑。

目前我們的經營情況還可以,當然也存在另一種可能,就是不太理想的結果。但至少做這件事,越來越能認識到我是怎麼樣的我。

比如我原來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善於管理,現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便回想自己的老闆曾是怎麼應對的,以前作為一個下屬,我感知不到他的想法,現在逐漸領悟到一點點。

我們團隊很年輕,我可能是年紀最大的一個,是真的,我經常和他們說:

“我是你們的前鋒也是你們的後衛,中間這一段會放手給你們去幹,我永遠給你們打下手。”


通過身份的轉換去慢慢優化自己,知道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張曄和她團隊的小夥伴。


很多大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枯燥一成不變,覺得工作毫無幹勁,想幹點別的事情,他們不想成為一個固化的人,嚮往自由職業。因為現在的市場和環境,給了我們很多的可能性。那我到底對什麼感興趣呢?問到自己興趣的時候,就盲目了,發現自己沒有興趣。其實,不存在沒有興趣的人,只是沒有觀察自己瞭解自己,多年下來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佈置的工作,形成的這一套邏輯,已經有很多人不會敏銳地發現“我要做什麼”。而敏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孩子如果一門心思學游泳,不管外面零度還是三十度,哭著嚷著要出門。但大人即使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常常會被看似沒什麼意思的因素所幹擾。比如,20歲的人,他也許會擔心“我沒有結婚也沒有積蓄”,去問30幾歲結婚了還沒有生孩子的人,他回答是“不知道生完孩子以後生活會怎麼樣?”再問一個生了孩子,家庭完美的人,沒準又會說“我現在有家庭孩子,我壓力很大。”不管在什麼階段,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顧慮。


每個人擁有的負擔和財富都是公平的,只是在於你敢不敢做。


事實上,我現在做的一些事和做過的事裡,很多次都不是“被人期待”的事。比如放著太太平平的好工作不做突然裸辭了,比如做一份雜誌和報紙內刊,都不是一開始就很有“前途感”的事。“這個世界也需要無用的東西,要是什麼都有意義的話,不是叫人喘不過氣來嘛”。我對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書裡這句話一直印象深刻。如果一件事像魚一樣有頭、中段和尾,中段是最緊要的部分,我見過很多一開始很有意義但做壞的事,反而起手沒什麼勝算的棋如果好好下,用盡你全部力量去突破,最後即使收尾不是普世意義上的成功,那獲得的也會是一場好的鍛鍊。


02.光一個人跑步的話,就不會衝刺了


我不太能感知困難本身。遇到一個新的事物,滿腦子想的,是如何去學習它實現它,這種強烈的勁頭和衝擊力遠遠大於困難帶給我的苦惱。


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問題,那才真的是有問題。找到它的解決之道,是做一件事情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正如貝聿銘的回答:

“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我自己的問題之中。”


2018年我想做一份報紙,作為聯結其他城市小店的紐帶。當時碰到了一個阻礙,非出版社沒有發行報刊的資質。於是我換了一個思路,報紙本來就不是KPI的盈利點,既然不能成為主打,索性在銷售文創衍生品的時候,將報紙作為附帶的贈品,這樣就避開了發行的問題。


沒想到,我們因此獲得了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點。一年下來,50000份報紙到達28座城市裡60+個文化合作空間。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看賽車和拳擊比賽,三十歲之後參加健身房的拳擊課程,開始擼鐵。拳擊是勇敢者的運動,關注當下,冷靜做出正確的決定,充滿力量和自信。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隨著插畫行業熱度不斷攀升,的確出現了一些做得不錯的其他插畫平臺。我覺得這是個好事,要是沒有競爭,只是一個人在跑道上跑,跑慢跑快都可以,就不會衝刺了。

我要區別於別人,必須做得出色,有競爭的話,你正好有一個契機,可以想一想自己該怎麼做得更好。


我一直說我們不僅僅是獨立書店,書店是品牌的一個窗口,不是主攻手,而線上店鋪課程和商業插畫項目,才是我們的贏利項目。這種模式是不能簡單模仿的,中間存在時機問題,必須得在低潮的時候迅速組建一個支撐點。有些人盯著一個點猛打,缺乏環形的思路。通常人們只看到我們的“三”,卻沒有看到“一”和“二”。


新冠疫情的打擊之下,實體店危機重重。但對我們影響比較小,沒有摧毀主營項目,如果哪一天把wifi關了,那就糟糕了。


03.為什麼到最後,我們都畫得一模一樣了?


我女兒叫小熊貓,今年七歲,她很喜歡我的工作。我沒讓女兒上畫畫興趣班,就是用“野生”的方式,和我一起,週末觀展,或者泡在我的書店裡,反正就是多走走多看看。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小孩子的畫,沒有所謂畫得好還是不好。年前聽了知名插畫師熊亮的講座,其中提到一個詞,叫做“土豆人”:一個圈是身體,再加上柴棍一樣的四肢。出現這種形象的原因,是在孩子開始有意識畫畫的時候,家長做了很多的示範,參與了孩子構思,大人想法比較成熟,不由自主地在孩子前面立了一堵高牆,讓孩子不敢畫自己腦子中想象的東西。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女兒的畫作。


插畫師最怕市面上自己的風格和別人的“撞車”。只是,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到最後都畫得一模一樣了?


在孩子小時候,就得建立起一個概念:我畫的塗鴉是好的,別人說好不好,不放在心上。這是最核心的東西。如果有一天,和所有的人認同同一個審美和價值觀的時候,他/她就不具備一個藝術家的天賦了。在女兒的藝術教育方面,我一直在提醒自己的,就是努力去剋制人性中炫耀的部分,剋制住自己盲目的成就感。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大人被插畫吸引?這有它的理由。之前我們接觸的大多是嚴謹的國畫素描油畫雕塑,它們對文化沉澱要求很高,並不是零基礎就能隨便入門,因此大家不自覺地把自己與藝術隔離開來。而插畫的風格和色彩變化很多,風格多樣,輻射性也很大,每個普通人都擁有欣賞的能力。插畫的宗旨,並不是技法性的,觀察生活和擁有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04.這是一個誤會,我從來不講情懷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有些媒體來採訪我的時候,帶著一個印象,認為我是個特別有情懷的人。這是一個誤會,我從來不講情懷。


沒錯,開創意小店,傳播文化是一件好事情,但沒有一個好結果,就不是一件有情懷的事情了。一個品牌存活不下來,情懷也就不存活。大家能感知到情懷,是文化本身傳播出來的力量。


願不願意成為網紅店?是啊,去年有一個關鍵詞就是網紅店,沒想到,因為地點的一點點變化,只是移動了一公里,帶來了很大的蛻變,所以做實體店鋪,地理位置也是需要仔細商榷的一點。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們就把現狀變成一個課題去研究,去考量人們喜歡拍照現象背後的原因,相應地,在店裡也增加了更多互動的元素。


其實網紅們做得很專業,出自真心地去推薦自己喜歡的店。拍照之後,也會感謝性地買一點東西,而且通常是忍不住才買的!(有些小得意)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店裡讓人忍不住掏腰包的商品,琳琅滿目。


開實體店之前,我特意去拜訪一位老領導,向他請教。他提醒我,在最開始五年裡面,不用過多地去考慮市場的對手,盈利多少,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成本。你的對手很有可能會“死”,不該把費盡心機去競爭放在第一位,而讓自己“活下來”是最重要的。


好多時候是被突然擊垮的,碰到不正常的情況,比如現在這個疫情,很多人毫無準備,被這一下子的成本給消滅了。


我本身是學設計的,並不擅長數據分析,但一定要磨鍊自己,我一直在學習關於產品思維和經濟學的課程,受益很大。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05.理想的退休年紀,是40歲


我是個很慫的人,從不敢一個人旅行,也許做過最酷的事情,莫過於裸辭創業。但還算得上一個果斷的人,哪怕一件事情做得不好,不會在失敗這個結果上糾結,反而會思考很久的是,為什麼這件事情沒做好?


我理想的退休年齡是40歲(還有好幾年吧)。和一般意義上的退休不同,不只是回家帶孩子,而是將現在手上做的事情完全放下,去建立一個新的人生規劃。比如停止現在的工作,一年出兩三本書,做幾個展覽,去深入研究一些東西。如果不給自己設定一個退休年齡,難免一直重複過往幾十年的事情,無法將人生摺疊一次再展開。


原本打算今年去法國和意大利旅行的,但受到疫情的影響,估計要泡湯。接下去將是優化的一年,把很多事情做得更好一點,希望能夠繼續保持做事的心情吧。我很滿意自己現在的這個狀態。


疫情無法“淹沒”的一家書店:我們仍有信心活下去


本文作者:阿卯,主業相夫教子&女,兼職自媒體人,撰稿人以及繪本翻譯。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