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華為的“上帝”?任正非“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誰是華為的“上帝”?任正非“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以客戶為中心”,或者“顧客就是上帝”,這樣的標語、口號相信大家都見過不少,但是作為消費者,能感受到“上帝”待遇的消費者經驗,應該不會太多,有標題黨的嫌疑。其實相關的概念是西方一些先進企業提出來的,中國的企業作為後來者,也開始逐漸意識到“客戶”才是企業盈利的關鍵,把“上帝”服務好了,才會有錢賺,有肉吃。當然,從知道概念到理解概念需要時間,從理解概念到真正能落到日常經營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

誰是華為的“上帝”?任正非“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這一過程,也符合商業模式的轉變過程。之前人們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產品質量夠好,消費者就會追著我跑,因為社會信息傳播途徑少,速度慢,我掌握了生產資料,就相當於掌握了市場。消費者可選擇的選項少,也給了企業慢慢發展,慢慢打磨產品的時間,在另一方面促進了“工匠精神”的產生,這是“以貨物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但如今的社會大家也都能看懂,信息傳播速度是以前無法比擬的,企業引以為傲的生產資料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在行業內成為“基礎知識”,當奇貨可居變成了大街貨,企業就必須另謀出路。所以企業消費者的角色就發生了轉變,這也導致了企業必須挖空心思討好客戶,甚至不惜劍走偏鋒。

其實不管是企業也好,消費者也好,兩者之間是在進行價值交換,即使現在主動權很大一部分落到了消費者手裡,但是立場也會偏頗向某一個企業。同等產品質量時,選擇服務好的;同等消費體驗,選擇產品好的。所以,不管商業模式如何發展,產品和服務永遠是企業競爭的制勝之道;不管社會怎麼進步,客戶永遠都是企業的“上帝”。

誰是華為的“上帝”?任正非“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任正非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名為《為客戶服務是企業生存的唯一理由》,其中有一段寫到:“華為的生存本身是靠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客戶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並獲得合理的回報來支撐的。我們不為客戶服務,還能為誰服務?客戶是我們生存的唯一理由!”

大家都知道,華為所處的是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行業,但由於起步晚,在華為剛剛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大蛋糕已經被阿爾法特、朗訊、西門子等企業瓜分的七七八八,只留有一些邊邊角角,不發達的國家和區域,而華為就能從這樣的逆境中走出來,成為如今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供應商,靠的就是上邊任正非說的“客戶是我們生存的唯一理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個例子。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時候,華為的員工真的就是冒著生命危險,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裡,恢復了680多個基站的功能,這為日本後期的搶險救災,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幫助。當時孟晚舟也去了日本,據說飛機上就兩個乘客。是名副其實的“逆行者”。

誰是華為的“上帝”?任正非“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


華為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戰區、病災區或者很落後的國家和地區,都有華為人的身影,甚至是任正非的身影。華為的本質也是要賺錢,咱們不能用偉光正來形容,但至少可以說,在服務客戶時,華為是用心了的,所以才能得到那麼多國家和客戶的認可。華為2018年年報顯示,華為業務遍及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30多億人口。

錢是客戶的,也可以是企業的,但是要交給哪個企業,就要看誰更用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