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竟忘塗答題卡!遭遇這般“冏事”,他如何逆襲圓夢北大?

張同學是一名北京市海淀區考生,他在第一次高考中語文考試時,出現了重大疏漏:9道選擇題忘記塗答題卡,直接失去27分;作文也寫偏了題,只得到了30多分,比平時少了近20分。因為語文考試失誤,以及平時學習方法的問題,讓他與名校失之交臂。

第二次高考,他被北京大學錄取。下面,一起來聽他自述與高考的故事……


1 語文考場,發生了一場“烏龍”事件

回想起第一次高考,在語文考場上發生的“烏龍”事件,我都會覺得有些詭異。

這是什麼樣的錯誤呢?語文試卷有一篇文言文,裡面有9道選擇題需要塗答題卡,這些題正好和一道跨頁的簡述題相連。我當時看到簡述題就忙著去答,做得還挺順手,結果翻頁後忘記了前面還有選擇題,後來也沒想起來。等我寫完作文,基本就到了結束時間,沒時間再檢查,就這樣交了卷。其實離考完還差20分鐘時,監控員提醒過大家及時塗答題卡,但是我寫得太專注居然沒聽見,錯過了彌補的最後機會。等一出了考場,我覺得哪裡不對勁,才想起自己確實沒有塗那些選擇題的答題卡,整整27分,我當時就懵住了……

後來,我努力平復心態,完成了其他科目的考試。最終高考成績出來了,609分,雖然發揮比較正常,但是語文因為部分題答題卡沒塗,只有86分,除此之外,我作文發揮失常,平時能考48分,這次只有30分。


2 多年苦讀,一朝放棄,著實太冤

我父母從小對我“放養”,他們管我管得不嚴,也不太在意我的學習成績,只是要求我做人態度要積極。我也不算是一個主流意義上好的學生:喜歡看武俠小說,上課因為看小說書被沒收過;高二高三在優勢學科課上睡覺,理由是老師教的我早就會了;愛熬夜,有時候學習,有時候看足球;平時我比較粗心不注重細節,所以重大考試會暴露問題。

第一次高考,我沒考上北大,我琢磨了大半個月,是走第二志願還是復讀?真是難以抉擇。起初,我對再上一次高三是懷著十分忐忑的心情,著實不想再“受罪”。但想想,自己苦讀這麼多年,一朝落馬,不能成為理想中的人,實在是太冤枉了。我不甘心,我想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日思夜想,和家人、老師商量,經過半個月思想鬥爭,並且考慮了復讀可能面臨的困難,以及對未來的影響,我決定再拼一回,復讀!

爸爸很支持我,因為他聽過精華學校的復讀說明會,覺得這所學校招牌過硬、師資強且學生普遍質量都很高,每年都有好多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於是我們一致決定,進入精華學校全日制精粹班。

高考竟忘塗答題卡!遭遇這般“冏事”,他如何逆襲圓夢北大?

3 學會答題規律,我如虎添翼

真正進入復讀的狀態後,我才發現,復讀既不可怕也不神秘,它只是生活中的一個部分,生活並不因此而改變很多。喜悅、悲傷、辛苦、輕鬆與苦悶,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心態與追求。

復讀不同於高中,除了重複性的記憶與理解之外,更多的是知識體系與學習能力上的昇華。這要歸功於高中三年的積累,更要歸功於這裡的老師們的敬業與教誨。

我在復讀班裡要解決的主要是知識細節問題。語文、數學、英語科目一般是講各種題,講老師歸納的知識脈絡;其他科目結合教科書較多一些。同時,老師會教給大家很多答題套路,尤其是地理與語文學科,教授的內容正對我的路子。很幸運遇到這些老師,使我在知識與方法上沒有遺憾,使我能夠實現最初的夢想。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地理老師傳授了我們如何考慮答題的各個方面,如何在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根據題幹打出採分點,細緻到一道8分的題要答出至少4條知識點,能寫出5條會比較穩妥等。語文看似不好複習,其實也有“套路”,憑直觀感受作答和按套路答題是完全不同的。老師還會教大家講究細節,傳授閱讀題的應試技巧。

本來就有一定實力,又學會答題技巧,更是如虎添翼。我的分數原來卡在北大錄取線的邊上,進班時屬於中下游。在復讀班讀了半年就上升到北大線上,進步到班級前列,並且保持穩定。

我的學習狀態有過輕微起伏,剛開始會非常努力,繃緊了逐漸有所放鬆,一度會有懈怠,因為一遍一遍重複,卻沒有明顯提升;感覺滿身漏洞,卻又無從下手;決戰時刻還早,理想的光明又漸漸在身後消逝,迷茫得有時候可以令人絕望。此時能拯救自己的唯有堅持,不計成敗得失的堅持。


4 唯有堅持,才能換回理想

我在精華精粹版學習時是住校,我不排斥住校,但作為一個“夜貓子”,對到點熄燈還是不太適應。綜合考慮了生活和學習節奏等因素,我和班上認識的一個同學在校外租了房,每天往返於學校和臨時住處之間。

有時兩人半夜學餓了,會騎車出去覓食,邊騎邊聊天,天南海北盡情侃大山,能從位於西三環的花園橋小區騎到北四環,再繞中關村南大街回來。我和班裡其他男生關係處得也不錯,一起打羽毛球、籃球,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儘量自我調節。這個同學後來考上了人民大學金融系,上大學後我們依然保持聯繫。

在精華,同學們來自不同學校,每個人都有擅長之處,目標均瞄準頂尖高校,但彼此會分享複習心得,交流答題技巧,形成良性的競爭關係,實現共同提高。復讀班每天安排都是滿滿的,會比高中時候累,但我心裡很充實,未來的日子很清晰。

2014年,我先參加了北大自主招生考試,順利上線,心裡有了底。6月重返戰場,這次我膽大心細,謹慎對待每一道題,一甩去年的頹勢。發榜那天,成績不出意外,總分達到667分,其中語文科目考出135分,比2013年足足提高了49分。燕園(北大)為我敞開了大門。

有人問我,這麼拼搏值不值,毫無疑問,物超所值。理想終於實現,或許人生會因此而得到改變,沒有辜負青春,僅憑這一點就值得我付出。

這一年給了我真正的磨礪、考驗、成就自己的機會,成熟、清醒與堅定是精華賜予我的最珍貴的禮物。這些經歷和感想,都是我人生寶貴的財富,助我闖過日後的每道難關。

希望我的高考故事,可以激勵正在為新高考衝刺的學弟學妹們。在此,我還要給予大家一些建議:


01

關於專業:填報專業要謹慎,因為專業的熱度是易變的,也許畢業時就不是報考時的模樣,而且全國高校都開設的所謂“熱門”專業,有多少含金量呢?有志於學術的,只要家裡有條件,可以選自己有能力做好並且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學什麼都行,跟著感覺走,不能人云亦云。

02

關於大學:能考上公認的頂尖大學最好,有一些高校的名氣不夠大,實際品質很好,比如南京大學,是和復旦一類的。如果你選擇的科目和專業範圍有限,那麼不妨多看看心儀專業所在的高校的牌子,比如法學、金融、財政、新聞等專業,人大辦得很好;文史類、理工類、哲學類、語言類的專業,北大當仁不讓;想學汽車專業的可以參考吉林大學。專業知識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還需要看學術環境、教師專業能力以及學校精神面貌等因素,整體水平高的高校會對學生的成長更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