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朝代更替,制度變革,更是有朝都變遷之時。

眾所周知,清朝的政府腐朽無能,在被列強欺辱之際,萌生了一大批愛國之士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其中孫中山一馬當先,更是提出了驅除韃虜,振興中華的口號,一時間集結了無數愛國將士,可謂是救國先驅者。

而每一朝代的更替,期間做的決策都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其中不乏能臣忠士的參與。

其中,衍生出很多為國進忠獻良策之人,孫中山便是其中之一。

例如,考慮到氣候與水源的問題,中國古代的都城普遍都集中於物資充沛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這位有勇有謀的孫中山曾經預言,中國若定都一立之後,便可能稱霸整個亞洲。

一向謹言慎行的孫中山先生卻說如此大話,這是為何?

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當時的伊犁平凡普通,甚至是極度落後,在泱泱大國曆史當中,也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相比較新中國成立初期那些沿海城市,伊犁就更沒有什麼排面可言。

足智多謀的孫中山之所以對落後的伊犁給予厚望,也是翻閱了眾多的典籍。

彼時的孫中山先生,並非憑一己之力提出決策,而是融合了眾多有識之士的建議。

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他集思廣益之後才得出了定都伊犁的結論,定都伊犁不僅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平安,更能起到攘內安外的作用。

中國的發展不能只關注於眼前的小利益,而更應該立足於全世界,謀求更高層次的經濟飛躍。

時代更替所造成的動盪不安,就算推翻了封建統治的清政府,西方列強仍對我國虎視眈眈,隨時可能侵害我國的經濟利益。

邊疆異常動亂,內有反派勢力的猖獗,外有列強的覬覦,。

俗語說,攘外必先安內,如果伊犁糟糕情況得不到抑制,其惡劣影響便會波及全國。

另一方面,綜合中國朝代變化,各朝皇帝都曾一統很多邊疆地區,但因為距離中央王朝甚遠,因此總是患得患失。

就這層原因來看,孫中山先生想定居伊犁,可能是想對邊疆地區進行更好的管理。

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新中國成立前後的伊犁極度貧窮,交通也很落後。

而決定都城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不僅關乎到歷史的繼承,更是是關於未來的發展。

孫中山為定都一事廢寢忘食,不僅綜合古籍的說法,更是結合地理位置、人文情況,甚至中途還請教過風水先生。

同一時期的章太炎便對孫中山先生的建議提出異議,他主張定都武昌。

一則縱觀歷史,首都大多位於地勢資源交通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二則武昌歷史悠久,人文發展較為先進,因此章太炎認為定都武昌為妙,

章太炎還認為,武昌的可塑性較高,對於經濟的發展及其有利。

再者說武昌又是辛亥革命的源頭,對於新中國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更何況武昌本身便物產富饒。

不過,孫中山先生認為定都於武昌對國防建設極其不利,而且難以鞏固政局以及當前的統治地位。

如果定都稍有差池,極易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政治建設。

彼時的孫中山為定都伊犁的計劃日夜憂心。

伊犁雖然極度貧窮,但卻有極易豐富與難得的自然資源,在伊犁可以充分發展農業產業,與此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

而且伊犁的戰略位置獨一無二,可以起到極好的防禦作用,更是能夠帶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

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三、精忠報國獻計謀,錯失良機留遺憾。

遺憾的是,孫中山定居伊犁的願望最終落空。

雖然伊犁確實是得天獨厚的地區,但是若真的定都伊犁,因為交通的問題,至少都要需要十年的時間去整改。

而從實際情況來說,中國雖然已經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但國內仍舊民不聊生,再加上外有列強的虎視眈眈。

就算中國民眾等得起,西方國家也不會對中國坐視不理,眼睜睜的看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也正是由於時間與精力的問題,民國政府拋棄了孫中山先生定都伊犁的計劃,選擇了最為穩妥的辦法。

不過,截至目前,時間已經告訴了我們,孫中山的決策超凡脫俗。

如今的伊犁,其現代經濟的建設飛速發展現如今,甚至超越了當初遙遙領先的沿海城市。

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幸運的是,如今的新中國,也正如孫中山口中所說的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

時間已經證明了孫中山先生的足智多謀,他早已預測到了伊犁的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他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是最好的經濟發展基石。

雖然定都伊犁的計劃落空,但是中國的發展依舊迅猛無比,孫中山先生的願望也實現了。

從孫中山定都伊犁的理念,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胸中所有的雄心壯志,以及滔天偉略。

他不是平凡之輩,他的長遠的見識足以令我們為之折服,他的目標並不是短暫的發展,而是追求長久的穩定的發展。

時代背景的複雜與多變,導致定都伊犁的計劃落空,但是孫中山為中國所做出的不可磨滅貢獻,早已被歷史銘記。

孫中山為何要說:“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孫中山為定都伊犁所作出的一系列事情,也都沒有白費,而是為伊犁的發展插上了一雙翅膀,在這伊犁飛往更高更廣闊的天空。

歷史的悠悠長河中,正是因為這麼一群有卓越見識的前輩,中國的發展才能如此平穩,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人的一生,不過數載,無論是誰,終究會化成一坡黃土,但是像孫中山這樣的忠義之士,卻足以讓歷史為之動容。

時代的車輪不斷向前,歷史不斷被洗刷,但我們也會對忠志之士心懷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