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老人、中人、新人的養老金計算差別在這裡,望周知

王大叔退休了,他發現退休待遇審批表上,自己被稱為“中人”。而他之前的老同事,被稱之為“老人”。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有沒有“新人”呢?

為什麼會有稱呼上的區別呢?

2014年10月,國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改變了自建國以來就由國家供養的模式,開始在職繳納養老保險、退休領取養老金了。

面對如此大的變化,國家根據養老保險的啟動時間,根據參加工作和退休時間,將涉及到的人群做了簡單的劃分。

①2014年9月及以前參加工作,2014年9月及以前退休的人員稱之為“老人”。他們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待遇的計算方式仍然使用老的退休費計算辦法。不過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也開始領取養老金了。國家對2015年以後退休費調整的方式予以終止,從2016年開始國務院統一對所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調整。

具體的調整方式,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基本原則進行的。首先,人社部、財政部下發統一的通知;然後,各省市制定養老金調整的實施方案報人社部、財政部批准;最後,對社會統一公佈並實施。一般調整到位幾年都是7月底左右了。

②2014年9月及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及以後退休的人員稱之為“中人”。他們需要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在2014年10月之前的工作年限,要按照國家有關連續工齡的審定標準,連續工齡的時間可以視同繳費。

為了保障他們的退休待遇水平,國家還專門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也是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工本人需要承擔繳費基數的4%。有些地區建立的比較晚,在有關職業年金制度理順時,需要一次性補繳幾十個月的職業年金個人部分。因此,有些“中人”也反映負擔比較重。

1、“中人”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與企業退休人員完全一致。

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根據各省市自行確定。主要針對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由於沒有建立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繳費,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和職業年金部分的一種補償。

職業年金待遇方式是全國統一的,既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按照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每月領取一部分。只能選擇一種方式。

事業單位的老人、中人、新人的養老金計算差別在這裡,望周知

2、“中人”有10年的過渡期。2014年10月之前,我們使用老辦法退休待遇計算公式計算退休費。如果我們直接過渡到新辦法退休的計算公式,可能會產生養老金較大的變動。因此,為了保證順利過渡,國家設置了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十年過渡期。

過渡期內,以退休待遇老辦法計算方式為基礎,如果老辦法退休待遇高,則按照老辦法退休待遇發放;如果新辦法待遇高,在發放老辦法退休待遇的基礎上,額外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的一定比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退休,增發10%;以後每年增加10%,到2024年1月至2024年9月,發放100%。

10年過渡期結束以後,不會再有老辦法退休待遇的保底政策了。


事業單位的老人、中人、新人的養老金計算差別在這裡,望周知

有人認為,過渡期指的是過渡養老金,這是不對的。過渡性養老金要想完全消失,一般需要等2050年以後,因為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的“中人”要逐漸消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③2014年10月及以後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及以後退休的人員稱之為“新人”。

新人從參加工作開始就繳納養老保險,退休領取養老金。當然不可缺少的是職業年金。

新人的退休待遇計算公式,如果拋除職業年金,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完全一樣,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對於“新人”來說,養老金待遇就不會產生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區別了,也就打破了機關事業和企業之間流動的養老待遇壁壘。

事業單位的老人、中人、新人的養老金計算差別在這裡,望周知

新人和中人的區別就是沒有了過渡性養老金。

因此,國家劃分老人、中人、新人是按照有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的時間而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實現養老待遇的平穩過渡,有非常積極的一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