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国由“大学扩招”变成“技校扩招”,资源倾斜技校,能培养出德国那样的优秀技工吗?

萧子北唱衰西方


我是高校的,我们学校从4个专业(文革前)到80年代未9个专业。90年代未12个专业,在校生约6000人左右。2000年到2004年短短4年时间,合并,扩招在校生近40000八,增加了近7倍,2O10年至今,专科停招,在校生也在30000万人以上。大学扩招以近20年,硬指标(学生数)达到了,可是质量差太多了。专业设置更是与社会脱节,艺术类(表演,音乐,戏剧,播音主持,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除了专业院校外,每所综合类大学都有这些高收入学科,且占到总数近三分之一强。毕业证到手了,沒有适应社会的生存技能,就业难了,找个服务行业的低收入工作(没面子)不想干。找个技术含量高的体面岗位,干不了。另外基本上是骄生贯养的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父母的父毌更是舍不得,宁可让他在家啃老,也不願让他去做他能做(没面子)的工作。若不是这些面子文凭,而学的是社会需要的电工,化工,机械工(车,钳,焊……。),木工,建筑工,汽车修理工,制造……。这样毕业即能在工作中展示自已所学才华,学为所用,各尽其才。国家若能把大学不且合实际的专业撒消,所用资源(人,钱,物)转投名符其实的技工专业,对提高就业,稳定社会,是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


赞101


首先介绍下我自己,本人从事机械行业十六年,在国企,私企,外企都呆过。中专技校毕业,个人目前年收入差不多10万左右。然后为什么说左右呢?目前在外企负责设备维修,坐标天津,全年下来靠工资的收入也就是6万左右(扣除五险一金等)。剩下的就是平时在外面接点活,跑滴滴。就目前这么多年我自己就觉得这个行业特别没意思,每天身上特别脏,有时候办公室的人从你身边过都不乐意多看你一眼,所以现在我自己都讨厌这个行业,之前遇到什么问题还特别喜欢研究下,还看看这之类的书什么的,现在就希望混着,什么都不想干,所以平时出门和别人聊天都不会说自己是在工厂上班的,我都会告诉人家我就是跑跑车,接点活之类的。我身边和我同龄人基本上60%都转行了,有的自己干点小买卖,有的去卖保险,卖车,卖房,有本事的利用之前的关系有的就自己搞一个公司,或者小型加工厂。这个行业真的不行,收入少,社会地位低,最主要的当你一心觉得我想钻研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你得收入没有提高,并且当你和别人聊天时候,人家说的什么你是什么都不懂,所以到最后你得人脉越来越窄,如果收入有提高也行,就怕像我这种也不是大学毕业,学了半天人家也不可能给你太高的职位,然后多少年以后身边连个朋友都没有,所以我现在不太想钻研这什么技术,什么问题,多接触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多一些朋友,这样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路,最后我奉劝看完的朋友,如果你是大学毕业,你学的这个专业,你也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一定要规划好你的道路,条理清晰,一步一个脚印也会有发展。如果你不是本科毕业并且年纪小,或者没从事过这个行业,那么我奉劝你一句,别想了,这个行业你进来就算是掉坑里了,只要你自己觉得自己头脑还算机灵,快走去干点别的吧!千万别进工厂尤其是一线生产的操作工,根本就没有人那你当人看。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身边连个朋友也没有,也不想交什么朋友,或者你家里比较富裕,就想找个地方混日子,那你就可以去工厂上班,记住别在意收入多少,自己累了就休息,不想干就不干,谁说也不好使。最后再说一遍,这个行业真是特别没意思!


史吧啦估大师


当一个技术工人能独立养活全家(德国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不用这个扩招,那个培训。人自己就会去学习更好的手艺,更精湛的技术,因为他能得到的更多。而不是当下这种人人都干微商,各种群里发链接找人砍价。60.70后为什么愿意做工人,因为衣食住行能在当时的环境下比其他人好。住房即使不能及时分配也总有盼头,到月各种肉票布票能分发到手。现在做工人,单一个住房就很遥远。


谢康123


不能,因为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观念,不允许;德国百分之六十五的初中毕业生要上技校,他有它的生存环境,德国毕业生工资收入排序博士、硕士、技校、本科,最低的是本科生,他们认为本科生是半成品,既不是专家,也没有技校生的实际技能,所以技校生的平均工资是3.5万欧,本科生只有3万欧,因此你要是上高中上大学必须得考上博士硕士,否则社会地位还不如技校生;这样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就要慎重评估自己最终能不能成为专家博士!而中国不是这样的,你只要念个什么三本,社会地位就远超技校生,所以人们会千军万马往一个方向挤,说死也不上技校,归根到底是社会大环境导向的!


北斗58220014


人才培养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国家无数次说了,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技校生少根本原因是发的钱少 不是国家不重视,有人投资了技校,招不到人。为啥技术人员钱少,是因为企业挣不到钱,为啥中国技术企业挣不到钱?因为在产业底层,附加值低。那如何解决?提高研发能力,产业升级,等待下一次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形式(当前以美德这些工业强国为主的产业革命 中国是追赶者,比较不易超越)。

另外,大家是不是对产业工人有误解?在车间的技校生就是产业工人,那北上广写字楼里的码农,人力资源主管,财务人员算不算?即使他们有较高的学历。酒店后堂炒菜的是产业工人,那管理人员,ceo是不是?在地里劳作的老农是吗?使用北斗导航的拖拉机犁地的农民是吗?

别的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国家支付费用,产业工人培养阶段,完全可以交给市场调节。何况,现在大学扩招不就是在培养产业工人吗?非得技校出来的才算?


民兵连长9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技校生有多少是真正想学技术的,绝大多数技校生是因为考不上大学而又想拿个文凭被迫上学,学技术需要踏实,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浮躁的背后又有太多的无奈,高房价,高医疗,高消费,让大多数老百姓几乎无计可施,呼吁社会学专家应该高度关注此问题,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希望大家多讨论,少关注富翁,娱乐圈及一夜暴富,让我们的年轻人在平和的心态下奋斗,不要让极少数人带偏了一代人。


因为我的病是没有感觉


很不幸的告诉你,德国目前的技工并不优秀,过去二十年确实有一些优秀的德国年轻人报名读技校,因为工作好找,学校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工,但目前德国的经济已经不如以前,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读大学来谋生,德国的技校目前很哀败,所以很多东西要去实地看,而不要听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国人的美化!


imageboy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其实就是质变和量变得问题,大学扩招和技校扩招,都只是达到了一个量变。要想中国技工和德国技工那样厉害的话,量变是不解决问题的,必须要质变,就是社会要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人们才会蜂拥而至的冲向这个技工行列,这个就像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演员这个职业的道理是一样,就是因为演员成功了,金钱和名扬都可以拥有了!


未来中国无限好


扩招只能是第一步,这属于国家层面的鼓励,接下来应该提高工资待遇,这属于企业需要做到的鼓励,但也要看企业的经营状况,至于能不能有升职的机会倒并不重要,升职上去了也就不会再有心情和时间钻研技术了,应该参考军队里的军士长,最高也就是个班长足够了,但却能够受到从上到下所有人的尊敬


听雨126871313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招初中生入学,文化知识程度偏低。从目前发展阶段和各种条件来看,我国应开始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将所有中等专业学校,调整为大专教育的职业技术学校,招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已有职业技术院校升本。当然,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还要依靠优秀的技能型师资,实训基地,工厂实习及工作 创新环境,工匠精神等等。相信我国一定能建设最优秀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