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盛世生庸吏、亂世出英雄。許多英雄豪傑都是在亂世中造就的,也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物。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就是在五代十國這個分裂割據、政權頻繁更迭的背景下湧現出來的。

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唐朝滅亡之後,我國北方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五個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加上我國南方的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荊南和北漢等十餘個國家,歷史上稱為“五代十國”。當時的形勢是是軍閥割據一方,政權更替頻繁,戰爭此起彼伏,百姓口不堪言。

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柴榮於921年9月24日出生於河北省邢臺縣,父親柴守禮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後來家道敗落,父母將年幼的柴榮寄養到姑父郭威家中。郭威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收為養子。柴榮長大後,為資助家用,外出經商,做茶貨生意。後來棄商隨郭威從戎任軍職。他認真學習武藝,閱讀了大量的史書和兵書,進步很快。公元950年,郭威任鄴都留守,這年冬天,後漢皇帝因疑心郭威造反,將郭威、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部誅殺。郭威憤而起兵殺向開封,柴榮留居鄴城。次年,郭威佔領開封,建立了後周政權,柴榮被封為皇太子,任澶州節度使。公元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駕崩,柴榮即帝位,改年號為顯德元年。

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即位才一個月,北漢王劉崇勾結契丹南侵後周邊境。柴榮不顧眾人勸阻,親率大軍迎敵,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柴榮在右軍潰敗南逃的情況下,沉著冷靜地指揮左軍、中軍迎敵。自己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直殺的北漢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柴榮乘勝追擊,大獲全勝。戰後柴榮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了重賞,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和後周政權。

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高平大戰之後,柴榮雷厲風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革軍政。他親自檢閱禁軍,將老弱怯懦的士兵全部裁去,提拔勇敢強壯的士兵編為皇帝衛隊。同時,下令在全國招募壯士到京城應選,從中選出武藝高強的勇士編為禁軍。從此,後周擁有了一支威震鄰國的精銳之師。此外,他還廣納賢士,廣開言路,整頓吏治,加強邊防。

柴榮在位時,為了恢復發展社會經濟,採取了修養生息的政策。均定田賦,獎勵農耕,降低稅收,整頓錢幣,興修水利,疏通漕運。減輕了百姓負擔,提高了農業生產積極性。他還招撫流民,分發口糧,分給耕牛,妥善安置。國家實力逐步得到增強。

後周在太祖郭威的影響下,崇尚節儉的風氣盛行,後周的宮室與當時南唐、後蜀的奢華有天壤之別。柴榮非常關心百姓疾苦。有一次,他與百姓會餐時,指著滿桌的菜餚說“朕在宮中吃美味佳餚,深愧無功與民而坐享天祿,既然自己不能躬耕而食,那就只有親冒矢石為民除害,還略可自安。”這種態度和境界更是讓歷代帝王自慚形愧。

柴榮在位時,組建了一支“征伐四方、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他南征北戰,先後擊敗了北漢和契丹軍,收復了契丹佔領的嬴、莫、易3州17縣。攻取了南唐的江淮14州60縣,迫使南唐主李璟劃江為界,納貢稱臣。奪取了後蜀的階、成、秦、風4個州。這些成就為日後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柴榮在位五年半,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他廢除了前代的嚴刑峻法,頒佈了較為嚴密的“大周刑法”。他虛心納諫,讓翰林學士二十餘人每人寫兩篇政見文章,其中王撲的《平邊策》提出了強國富民、統一天下的主張,深得柴榮的賞識,不久王撲就被提拔為樞密使,成為了柴榮得力的助手。

公元959年六月,柴榮因病班師還朝回到開封。升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總管全國軍事。以皇長子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讓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六月十九日,柴榮駕崩,終年39歲。其子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7歲,(半年後就被趙匡胤黃袍加身,取而代之)。十一月,柴榮被葬於慶陵,也就是現在的新鄭市郭店鎮陵上村。

亂世梟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