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一、帝國之亡

1510年代的北美洲,有一個類似《阿凡達》場景的部落。

他們有相對封閉的環境,有熱帶的雨林、神奇的文明、豐富的黃金。

他們用20位進制計數,因為手腳(趾)指頭加一起共20個。

他們以國王為神,採用活人祭祀。

他們種玉米,後來傳遍全世界。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他們的一個城市,特諾奇提蘭城,有6萬多人口,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這個地方,就是阿茲特克帝國。

一個文明、財富、人口、面積都是世界少有的大國。

但是,這個古老的國度,此時正遭一股外來艦隊的覬覦。

這就是來自西班牙的一支探險隊。

作為西班牙王國的貴族、軍事家,柯爾特斯帶領一支軍隊來開拓殖民地。

他的堅船利炮並不多,11條船,水手、士兵和僕從一塊算上,不過600多人。

還有16匹馬,32名弩手,13名火槍手,和14門火炮。

遇到入侵,阿茲特克人也像《阿凡達》裡的納美人一樣,奮起抵抗,獵手、埋伏、毒箭,柯爾特斯幾次入侵都未得逞。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後來,柯爾特斯注意到,這個阿帝國其實並非堅不可摧的城邦,而是由3個相對獨立的湖畔城市組成。

其中最大的城市特諾奇提蘭城,與其他兩城有著較深的歷史矛盾和糾葛。

他利用這個矛盾,成功挑撥離間,攻入了阿國的最大城市,特諾奇提蘭城。

城內領主號召全城抵抗,一番廝殺,終於把幾百個西班牙人驅逐出城。

然而,就在這天晚上,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城中首領驅逐西班牙敵寇的幾個小時後,該城的士兵突然一個個暴病身亡。

阿國人目瞪口呆,無助而驚恐。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原來,這不是西班牙人施了巫術,而是他們帶來了一種可怕的病毒——天花。

幾天前的一場戰役中,西班牙的一名士兵被阿國人獵殺。

他們對這名白人把自己皮膚“染”成黑色感到奇怪,就用水沖洗其屍體,看看他們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殊不知,這具屍體帶有烈性傳染病——天花病毒。

在西班牙,天花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病,人人都曾患過,但人人體內都有了免疫抗體。

所以天花一傳染到阿國,便成為一場恐怖的傳染病,幾天內迅速蔓延,致人迅速死亡。

信奉神明的阿國人,眼看著自己強壯的士兵、首領一個個莫名死亡,他們無法解釋,只能說是神明來懲罰他們了。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幾百人的西班牙軍隊捲土重來,他們卻毫髮無損。

這隻能說明,是神明要終結他們這個國度和古老的族群,神明指示要他們向西班牙人屈服、稱臣。

就這樣,古老的阿帝國,和他們的軍事力量、文化文明,在瘟疫面前瞬間崩塌。

西班牙士兵高喊著“GOLD GOD GLORY”(金子、上帝、光榮)的“3G”口號,輕而易舉地佔領了特諾奇提蘭城。

他們恣意殺戮,古城變廢墟,血流成河,夷為平地。

神奇的阿茲特克帝國就這樣轟然倒下。

時間是1521年8月。

之後,他們又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一座歐洲風格的城市,這就是墨西哥城。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二、不適者不生存

阿茲特克帝國的消失,是世界史上一件驚人的事件。

與其說是因為西班牙的堅船利炮,毋寧說是因為西班牙的天花瘟疫。

事實上,西班牙帶來的遠不止天花。

戰後的近百年曆史中,瘧疾、黃熱病等多種歐洲傳染病,隨西班牙人紛至沓來,反覆洗禮這片新大陸。

而熱帶雨林的地理特點,又十分適合瘟疫的寄宿蔓延,所以印第安人不斷被各種瘟疫吞噬、洗禮,人口逐年下降。

其一個相對封閉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80年後當地人口只剩下10%。

甚至百年之後,整個美洲大陸的土著居民只剩下十分之一。

一場瘟疫改變一場戰爭,一場瘟疫消滅一個文明,這就是瘟疫帶來的滅頂之災。

被瘟疫改變的歷史,往往被人們作為一個偶然因素,忽視於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之中。

其實,從微觀層面來說,瘟疫一直與人類共存共生,影響甚至主宰著這個自然世界。

我們不妨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看人與瘟疫的共生共容史。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三、微觀“菌世界”

病菌也是一種生命體,甚至在人類未有之前,就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了。

當人類進化為食物鏈頂端,以超級智慧獲得了與獅子老虎一樣的捕獵水平後,便主宰了這個世界。

病菌在動物之間尋找適合各自的宿主。

有的適合在蚊蟲身上,有的適合在齧齒類動物,有的適合在人體。

比如在我們的腸道、口腔、皮膚等地方,就有幾千種微生物。

他們不少都能與我們和諧共生,甚至有助於我們的健康。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蚊蟲禽鼠也各有各的寄生物,各自相安。

跳蚤、鼠疫菌和老鼠,常年洞穴混居。

瘧原蟲在蚊子體內完成有性生殖,繁育後代。

但微生物一離開原宿主,傳播到新的宿主上,就可能帶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彼此適應後方得安寧。

1910年的中國東北鼠疫,是由於闖關東的內地人,到滿洲濫殺旱獺所致。

本身滿洲人取旱獺賣毛皮,自古就有,且形成較為安全的生態系統,有各自的行規,拔皮后土埋,進行妥善處理。

但闖關東者擠進這個市場後,濫殺追殺,殺到滿洲邊境,殺到俄國境內,殺得滿山橫屍血淋淋。

這還不算,他們殺了還不埋,甚至吃掉旱獺肉。

寄生於旱獺上是鼠疫菌,就這樣來到人身上。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對外來微生物,人體白細胞有的能殺死,有的不能殺死。

鼠疫菌一入新宿主,猶如蚊子體內的瘧原蟲進入人體血液,千百萬細胞紛紛壞死,白細胞殺敵無能為力。

週而復始,人體器官衰竭,轟然倒下。

鼠疫於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激烈而可怖。

瘧疾道理同然。

西班牙天花幾百年來與西班牙人適應生存,人體產生了免疫功能,但相對封閉的印第安土著,沒有經歷過天花,越是成年人越容易被感染。

所以,天花病毒導致新宿主的大面積死亡。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四.宏觀“菌世界”

其實,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正如寄生物與宿主的關係。

處於自然界主宰地位的人類,以群居的方式生產食物,以分層的方式出現另一種寄生現象:

即飽受壓榨的農民,必須向城邦的領主或國王提供給養,才能獲得生存。

而地主為了保持農民生產者的生產效率,也不會無限制的榨取,甚至會給他們些小恩小惠,以幫助他們達到更好的生產狀態。

這就是寄生物與宿主的和諧共生關係。

研究者稱之為“巨寄生”。

被瘟疫消滅的國家,也許你從不記得它的存在,它的食物你一直在吃

由此可見,從微觀有機體生態,到人類社會文明,各個系統都是處在一種彼此共容共生、互為因果的均衡模式中。

但是,一旦遇到新變化打破這種平衡,瞬間就可能給各自的系統帶來滅頂之災。

在微生物、巨寄生尋找宿主的過程中,彼此必然經過一番戰爭,然後再次迴歸新的平衡模式。

這也正是古今中外人類歷史的寫照。

1521年的天花,是因為西班牙人破壞了印第安人的微生態。

1910年的大鼠疫,是因為濫殺旱獺,吃了不該吃的鼠肉。

而如今我們的當下,那個未知的病毒,又是誰吃了不該吃的東西,破壞了我們的平衡?

===========

參考文獻:

[美]威廉·麥克尼爾《瘟疫與人》中信出版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