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救市效果並不理想,後續仍需覓“良方”

本報記者 王小霞

近期,全球市場大震盪,美股發生多次熔斷,原油、商品期貨等指數也頻頻下挫。為了應對這種動盪不安的局面,各國央行開始聯合救市。在降息的基礎上,美聯儲推出了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歐洲央行拋出7500億歐元資產購買計劃。而相關媒體也表示,日本正計劃實施超過30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

“降息和量化寬鬆可以避免流動性恐慌,防止經濟陷入大蕭條。但從市場反應來看,全球多數市場仍處於下跌趨勢,整體救市效果並不理想。”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下一步,各國仍需多措並舉開出更多救市“良方”。

“救市效果並不理想”

3月15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降至0-0.25%,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用來保護經濟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3月17日,美聯儲再度祭出“大殺器”,正式宣佈恢復商業票據融資機制,而上一次使用該工具還要追溯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

除了美聯儲各項救市政策外,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共有39個國家或地區推出了重磅政策。其中,美國、新西蘭、韓國、越南、巴林、阿聯酋、卡塔爾、斯里蘭卡、智利等多國央行集體降息,此外,還有多國央行通過其他操作緊急注入流動性。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日旭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次美國救市的措施是全面且空前的,但是,這次救市與以往的金融危機(如始於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或經濟危機(如2000年互聯網泡沫)不太一樣。隨著疫情在全球暴發擴散,民眾對未來預期不明,恐慌情緒加劇,由此導致了股市等金融市場的大幅震盪。與此同時,各國仍採取往常應對危機的方式,所以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目前來看,美國的救市效果並不理想,美股3月份以來已經4次觸發熔斷,三大股指均進入‘技術性熊市’(即從近期高點下跌超過20%)。”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範若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第一,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長期處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之下,利率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導致貨幣政策傳導失靈,美聯儲進一步降息和量化寬鬆的舉措也就會收效甚微。第二,本次美股大跌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油價暴跌等因素,使得市場恐慌情緒迅速上漲。但美聯儲在緊急降息至0利率水平後,進一步釋放出“暫時不會將利率調低到負利率”的信號,反而增加了市場對於未來經濟走勢的擔憂。

對於這一判斷,市場走勢也進行了印證。Wind數據顯示,以全球65個指數(多個國家主要股指、大宗商品、黃金白銀等)來看,在救市政策接連出臺的情況下,上週有60個指數出現下跌,其中,美股跌幅較大。

各國仍有政策空間

接下來,各國將有哪些政策措施可用?

範若瀅表示,美國可能將刺激重心由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如進一步降稅、向民眾發放工資補貼、支持受疫影響企業、救助弱勢群體等。但考慮到當前美國政府債務高企,未來財政政策可操作空間是否足夠也將成為問題。

“對於美國等疫情相對嚴重的國家,首先,應採取財政政策和行政干預等措施以精準應對疫情防控,救助亟須幫助的民眾,緩解民眾的恐慌情緒。其次,應適當採取貨幣政策的窗口指導,引導降低中長期利率政策等方式,逐步緩解股市危機。”蘭日旭說道。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表示,目前,美國已接近零利率,但很難走向負利率,美聯儲價格工具的使用空間的確縮窄了,但是其數量工具仍然有較大的空間。美聯儲在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後,資產負債表可以達到5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約23%。同時,考慮到美國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同比增速僅1.6%,疫情衝擊疊加油價下跌後通脹將進一步走低,理論上美聯儲擴表仍然有空間。

另外,美聯儲還可以使用定期拍賣便利工具(Term Auction Facility),即期限比隔夜貸款更長的窗口貼現貸款(例如一個月或以上),增加銀行使用貼現窗口融資的意願。在充分考量信貸風險最小化的前提下,請求國會授權購買一定數量的投資級公司債等。

而對於中國市場的後續政策走勢,範若瀅認為,未來,中國貨幣政策將大概率維持穩健偏寬鬆的走勢。一方面,在疫情影響下,國內經濟本身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任務緊迫,需要貨幣政策進一步加碼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隨著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美、英等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採取降息操作,也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空間。

“中國貨幣政策仍將是‘以我為主’,節奏上可能會與美聯儲有所差異。”範若瀅表示,預計未來將有進一步的降準(或定向降準)、降息,2020年全年將共有4次左右的降準(或定向降準),將向實體經濟注入長期流動性。此外,MLF(中期借貸便利)調降幅度也有望加大,以引導LPR(貸款基礎利率)下行,推動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基準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為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提供空間。

蘭日旭表示,在中國疫情防控正逐步見成效,但國外輸入壓力加大的條件下,中國仍需繼續採取疫情防控與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強有力措施。財政應加大發力,給企業(特別是救助中小微企業)減負,以增加就業崗位。適度採取定向降準等,重點化解中小微企業困難,拓展數字經濟,持續精準地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增長。同時,還要持續推進和深化對外開放,以穩外資、穩外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