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淺析男主安德魯自我突破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前言:《爆裂鼓手》於2014年10月10號在美國上映,由達米恩·查澤雷根據自身故事改編並執導,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的電影。本片講述了一名少年在嚴師的督教下,以非常規手段挑戰自己極限、追逐爵士鼓手夢的熱血故事。

該片榮獲第87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提名,最終斬獲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在內的三項大獎,並獲得第30屆聖丹斯獨立電影節最高榮譽評審團大獎。

這部電影直接展現了傳統勵志背後的殘酷真相。19歲的安德魯成長在單親家庭,一心想成為頂尖爵士樂鼓手。某晚他在學校練習時被魔鬼導師弗萊徹相中,進入正規樂隊,同時也開始為追求完美付出代價。安德魯越是刻苦練習,與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萊徹,但後者的暴躁與喜怒無常扭曲了這段師生關係,更讓安德魯耳濡目染,連帶自身的性格亦發生變化。最後當安德魯終於登上紐約音樂廳的舞臺,他才驚恐的發現原來弗萊徹一直等著將他打入塵埃......

現實生活中,不乏像安德魯這樣的人,為了夢想敢於放棄一切,即使被現實打擊地遍體鱗傷,依然堅持燃燒自我,追逐夢想。

那麼,如何才能打破通往夢想之路中的阻礙?如何能在經歷了絕望依然奮勇向前?許多在追求夢想的人苦苦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那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安德魯是怎樣一步步被弗萊徹精神壓迫,導致喪失自我,又是如何擺脫壓迫,走向成功。在我看來,安德魯在追求夢想中所遭遇的一切可以從外在和內在兩個大方面來分析。文章的第三個部分,我會結合這部電影淺談一下我們在追尋夢想到實現夢想的三點建議。

《爆裂鼓手》:淺析男主安德魯自我突破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01、淺析男主安德魯失去自我的外在因素:與外部世界的隔膜、生活中的突發事故、弗萊德的“變態”教學手段,都在一步步逼近大一新生安德魯。

首先,安德魯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因素,導致他與外部世界產生隔膜,也為承受弗萊徹的“變態”教學手段進行鋪墊。

安德魯從小與父親吉姆相依為命,架子鼓是他的玩伴,伴隨著安德魯成長。為了成為頂尖的爵士鼓手,安德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大量時間,在不斷地練習成長過程中,他缺少了與外部世界的溝通,但是,其心理上的抗壓能力卻在樂譜的不斷嘗試中得到了提升。

安德魯第一次進入錄音室樂隊並配合樂隊時,由於《爆裂》第17小節最後四拍的節奏始終把握不對,憤怒地弗萊徹一把椅子扔向安德魯,幸虧安德魯閃的及時,弗萊徹接著用一連串的語句並給了安德魯幾個耳光質問錯誤在哪裡,並用安德魯父母的事情侮辱他。這卻喚起了安德魯自虐式練習技術的決心。

弗萊徹為了尋找自己的“查理·帕克”,對安德魯的精神挑戰進行升級。安德魯後在歐文布魯克爵士樂大賽上成功救場,並協助樂隊摘得冠軍,自己也坐上了樂隊主力鼓手的位置。弗萊徹卻故意找到安德魯以前在拿騷樂隊的隊友瑞恩·康諾利,通過測試他們“雙倍搖擺”的基本功後,弗萊徹讓技術較差的康諾利輕易地坐上了主力鼓手的位置。使安德魯陷入了徹底暴躁與瘋狂地練習狀態......

弗萊徹後來對安德魯說:“下一個查理·帕克永遠不會灰心!”

在我看來, 弗萊徹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問題,但他的教學底蘊是深厚的。安德魯跟著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碾壓,技術上卻在飛速提升。現實生活中,教學方式是存在底線的,對類似於安德魯這樣的人,應該因材施教,但也要注意尺度。

《爆裂鼓手》:淺析男主安德魯自我突破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其次,生活中的突發事故將安德魯承受弗萊徹的“變態”教學手段的影響進行擴大,導致他精神崩潰,喪失自我。

安德魯最終擊敗康諾利和卡爾,再次坐上主力鼓手的位置,並於第二天去參加杜內倫的表演。在去杜內倫的路上,安德魯乘坐的公交車發生意外,無法前進,他急忙尋找附近出租車公司。租賃成功後,迅速向杜內倫趕過去。

在趕去的途中距離正式開始表演只差二十幾分鍾,表演現場,弗萊徹決定換上強尼·猶他。安德魯在途中得知這一消息,暴躁地將車速提高,飛速趕過去。到達杜內倫後,與弗萊徹發生激烈爭吵,這時被弗萊徹點到他沒有帶鼓槌,慌忙的安德魯又快速地回到出租車公司拿上鼓槌重新向杜內倫趕過去,在途中,已經5:28了。

安德魯在途中給隊友打電話自己馬上趕到,剛放下電話,一輛貨車撞了過來。安德魯的整個車身直接翻了過去,他滿臉是血地從車裡爬出來,不聽貨車司機的任何話,直接找到鼓槌向杜內倫跑過去。當他一路小跑到舞臺上時,弗萊徹正在報幕。表演開始,安德魯的傷勢過重導致力度、速度過慢並且鼓槌也掉落在地上,整場表演就這樣毀了。弗萊徹到安德魯面前告訴他::“你完了。”在弗萊徹向觀眾表示歉意時,安德魯衝向前將弗萊徹撲倒在地,大聲地辱罵他,徹底宣洩自己的不滿、不甘、崩潰......

總的來說,安德魯對於夢想的追求是執著的,他在承受著外部世界各個方面不同類型的壓力,其實是一種磨礪。我們要知道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知道如何給予別人想要的追求,在它那裡有一種公平標準:你所獲得成就取決於你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所有的一切追根溯源都來源於自己。

《爆裂鼓手》:淺析男主安德魯自我突破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02、淺析男主安德魯擺脫壓迫的內在因素:成為一名頂尖的爵士鼓手已然融入到安德魯的內心,歡喜、憤怒、不甘等等所有的情緒發生時,都會通過鼓聲進行傳達,練習架子鼓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首先,我們要明白當一個人的夢想已經成為內心的一部分,這個人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任何的困難在他那裡都不成立。

如同上文所說,安德魯遭受到了弗萊徹的強烈地羞辱,安德魯始終明白一點,一切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術。經歷弗萊徹的第一次羞辱後,安德魯收拾好自己的日常用品,進入瘋狂地練習,聽大師的經典名作,練習,再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虎口開裂,用一個創可貼貼上去,傷口擴大開始滲血,冷漠的重新換上兩個新的創可貼......

對於弗萊徹第二個實質性壓迫時,安德魯認為談女朋友會浪費自己的練習時間,就這樣,宣佈了分手。之後,提前準備好一大杯碎冰,在練習過程中遇到雙手流血過大時,將手伸入碎冰中,冷卻血液,減輕痛楚,繼續練習。

安德魯曾在家庭聚餐上說到:“我寧願在34歲因酗酒吸毒而身無分文地死去,但能成為別人在飯桌上的談資,也不要健康富有地活到90歲。”

以我的視角來看,安德魯擁有“查理·帕克”的精神,既受到打擊後,不會放棄自己的希望,要用實力打破一切。從這些例子來看,成為頂尖的爵士鼓手已經在安德魯心裡成為了現實,當路上遇到的任何障礙都會化作一種激勵自己的方式。

《爆裂鼓手》:淺析男主安德魯自我突破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其次,安德魯被謝弗音樂學院開除後,是他的技術以及精神上的梳理期,一昧的快速成長,會出現後遺症。這次空閒的時光,給了安德魯更好的成長。

安德魯被謝弗音樂學院開除後,擁有了一個短暫的休閒時期。在家裡和父親一起邊吃爆米花邊看電視,傍晚,獨自一人出門閒逛,即使遇到路邊的打擊樂也不會關注留意。安德魯達到了完全放鬆的狀態,關於架子鼓的一切,彷彿都與他無關,但是,成為頂尖的爵士鼓手的夢還是在安德魯內心深處。

安德魯在一家爵士現場偶要到弗萊徹,兩人坐下來聊了聊。弗萊徹在闡釋關於爵士的觀念:關於指揮的工作,他在尋求突破人們的極限,爵士不存在“還好”。並且,“查理·帕克”是沒有受壓底線的,只會一心在自己的領域上。最好,弗萊徹邀請安德魯參加JVC音樂節開幕。

弗萊徹登上JVC音樂節舞臺上,才發現弗萊徹在等待著將自己打入深淵。經過第一支樂曲的打擊後,安德魯並沒有灰心,而是重新上臺,自己把握節奏,帶領氣氛。那一刻,安德魯展現了超強的技術,之前所受到的磨難,都是為了這一刻的表演做準備。在安德魯驚人的演奏中,弗萊徹震驚了,開始脫下外衣投入全部地精力指揮。兩人的目光對視,互相露出了微笑。

在我的認知內,當一個人達到了所在承受範圍內的極限,他需要停下來休息,一方面是讓身體、思想放輕鬆,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身體、頭腦掌握、梳理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在追夢過程中,需要合理化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這樣會事半功倍。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們能堅持夢想,能夠追隨自己的心。超人或者天才誕生,都是需要經歷一條充滿血腥以及絕望的道路,而愛與理想才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達米恩·查澤雷

《爆裂鼓手》:淺析男主安德魯自我突破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03、總結:結合這部電影淺談一下我們在追尋夢想到實現夢想的三點建議:樹立明確目標、正確處理壓力、將行動化為習慣。

(1)樹立明確目標。

實現目標並非生活的目的,目標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我們輕鬆地生活,並賦予我們前進的方向以意義。

我們最終能否實現自己遠大的目標,這並不是關鍵,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付出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得到了發展,掌握了新的本領。一個大目標的真正價值在於,我們將在通往它的道路上不斷髮展自我。

當我們還沒有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得很高的時候,不應該因為短期目標而看低自己。我們應儘可能地實現短期目標,才能看的更遠。

長期目標是在生活中一步步實踐所得出的,在這裡,先闡釋一下短期目標的分類, 將目標分為A、B、C三類:

  • C目標不是必須實現的。不過,在確定自己對它完全失去興趣之前,不要淡忘掉這類目標。
  • B目標雖然也在計劃之中,但並非“絕對必須”的事。確定這些目標更多的事想給自己提供一個前進的方向。
  • A目標必須達到。否則,不僅影響損害自己的自信心,而且會影響到整個計劃的完整性。

這樣分類的優勢在於,我們不必實現自己所有的目標,也不會為此喪失自信。

大多數人過高估計自己一年之內可以做到的事情,卻低估自己在十年之內可以完成的事。

(2)正確處理壓力。

如今,壓力似乎成了大家都在抱怨的話題,幾乎每個人都有壓力。但很少人知道壓力究竟是什麼,於是,就產生了各種錯誤的觀點和傳說。壓力成為了現代惡魔。下面是關於這個惡魔的三種最常見的傳說:

  1. 壓力會讓人生病:
  2. 太多工作會產生壓力:
  3. 人應該避開壓力。

這三種說法都是錯誤的。

首先,壓力是健康的。當身體細胞的內部平衡被打破時,壓力就產生了。因壓力而產生的荷爾蒙能重新恢復體內的平衡,這種現象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認為是有害的。區別在於其數量以及對它的控制。例如,燭火產生的熱量和光可以被人利用,這就是有益的。而火災就是難以控制的,是有害的。因此,利用好壓力,不讓它失去控制,它對健康就是有益的。

其次,壓力不是由外部環境引起的,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外部環境。所以,需要為我們的壓力負責的並非工作本身,而是我們對待工作的方式。

人們談到甘地時說,他雖然已經70多歲了,但每天還可以連續工作16個小時而不感到緊張。這是怎麼回事呢?秘密就在於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真正的天才能夠完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然後又徹底忘掉它開始致力於下一件事。

最後,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壓力。因此,我們要學會處理壓力並接受它。每當出現壓力時,身體會給出兩個信號:

  1. 肩膀越聳越高,壓力大的人,肩膀要比自然鬆弛狀態高出五釐米:
  2. 下頜緊閉。長途駕駛的人要注意這一點。在鬆弛狀態下,下頜是自然下垂的。

當出現用力要緊牙關時,就應該休息了。五分鐘的休息就足夠了,可以靜靜地站立,集中思想,深呼吸,把肩膀放鬆。這樣做的時候,會發現緊張的肌肉慢慢鬆弛下來,下頜也會自然下垂。

(3)將行動化為習慣。

習慣就是“不依靠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鬆地狀態”。總之,保持習慣自動地持續進行,就是“習慣”。

世界著名的自我啟發大師博恩·崔西在他的《焦點》一書中,說了以下這段話:

你的所有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習慣控制著你的言行和對旁人的反應。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培養了較好的習慣······所謂習慣,就是對於外來的刺激做出無意識的反應或是條件式的反應。無論如何,當身體學會某種行動,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輕鬆做出反應,這就是習慣。一旦某種行動化為習慣,就可以在無意識中進行控制。一旦化為習慣,就可以通過較少的勞動獲得較大的成果。

心理學家也說,人類有95%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大部分的無意識行動都是通過習慣產生的。

好好地運用習慣,將得到以下益處,也能夠獲得更充實的人生。

  • 在工作中獲得成果;
  • 促進人際關係;
  • 獲得健康的身體;
  • 增加收入;
  • 對社會有所貢獻。

小小的行動最初可能成效很慢,但是到了某個時期就會產生“爆發性”的效果。問題在於大多數人都等不到那個時候,就自行放棄。

鈴木一郎在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創下一年最多安打記錄時,說了這麼一句話:“獲得驚人成績唯一的途徑,就是重複每一個小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