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父母的悲哀: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全部的心血。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就是以孩子為中心活著。

孩子的成長,學習,心理,無一缺席,只想在他沒有自制力、判斷力、認知力時儘自己所有去幫助他。

輔助他努力讀書,幫他找有意義的玩具玩和運動玩。

就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能主宰自己一生命運的有能力之人。

父母之愛子,則為止計深遠!

有時,我還在想,只要活個70歲就好了。

不能逝世太早,可以多幫幫孩子。

不能逝世太晚,給孩子添負擔和麻煩。

但是我不覺得這是中國父母的悲哀,因為為了孩子,我心甘情願,他好我就好。這是春蠶的精神。



郭不染


人家怎麼做是人家的自由自由哇,你乾著急什麼?

人生在世不為子女付出所有,為誰付出所有啊?很老實的說,雖然我也有這種想法,但是我覺得這個題主好像有一點自欺欺人了。我想先問你一句,你自己有沒有為自己的子女付出一切?如果你自己有子女的話,你不會告訴我,你就覺得自己很成功,其他所有人都不成功吧?如果你沒有子女的話,那對不起,你根本連提這個題目的資格都沒有。

作為一名老師,我在這方面是最有發言權的。現在的父母以自己的孩子作為中心,為他們付出一切,這已經是很正常的了。當然可以說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校有很多的學生從學習和生活方面都能夠反映出他們的父母的教育是失敗的。很多孩子都受盡了千嬌百寵,孩子犯錯,父母還到學校去鬧這些事情層出不窮,不過很老實的說,這是人家的事情啊,作為老師,現在面對這樣的學生太多了,我們都沒有什麼時間和心情去管了。想明哲保身,有些時候我們還需要去討好學生呢。你自己的孩子為中心,都總比那些養狗人士,愛狗人士以自己的狗為中心要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延續自己的後代,直到千百年。有些人他對孩子的教育失敗了,沒過幾代就絕後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不需要覺得可惜啊。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怎麼樣,真的不要花那麼多心思去想。


中小學英語精修


眾星捧月,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私自利。從懂事起小孩得做力所能及的活,比如三歲可以抹桌子,六歲可以洗稀飯碗,八九歲可以擦皮鞋等等!我兒子1994出生,小學畢業我就去批發報紙,他一個人走街串巷去賣,五十六天賺了六百多塊。從那以後他非常節儉,他知道爸媽媽掙錢不容易。


1966的馬


(很多中國父母的悲哀……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了全部心血)兒子從小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帶大,當時因為工作關係爺爺離休,奶奶退休心疼孫子所以由二老幫忙,從小嬌生慣養,什麼事都有老人為他做主幫助,所以說這樣的孩子,自主獨立生活性比較差,作為父母的,能不擔心嗎?,所以說這也是父母的悲哀,現在兒子有了孩子作為老人,我們還是在為他們服務,退休在家帶孫子,無論多辛多苦,都由自己承擔,呵呵!也算是心甘情願吧,為了兒子媳婦工作,好好工作,積極向上,那又怎麼樣?怎麼辦?也只能是無奈唄,幫忙幫到底,在幫孫子買學區房,培養孫子,上幼兒園上學,上大學,只要老的還活著,就應就為他們服務吧……。


甜甜的微笑63


主要是母親吧。從命理角度講,食傷為女性的子女,是自己唯一全心全意去愛去生養的,老公是官殺是責任是臉面,公婆父母是女性需要回饋和付出的,而中國文化裡,並沒有夫妻首先是朋友的概念,因此,對於女性來說,學習工作時候還可以有閨蜜朋友,互相認可支持,有人生成就感,結婚生子尤其二胎或者全職太太以後,人生唯一所愛就是子女了。因此就成為人生唯一目標。當然,也可以以興趣愛好為唯一目標,然而社會還處於飛速發展階段,不是人人富裕到從小花大精力去培養和試錯摸索自己真心愛好的事情。那麼成年以後,人需要愛才能活下去,母親也就只能以子女這種心裡。更多是社會和命理和文化的綜合結果,也不是悲哀,是痛並快樂著。


雨涵說人生


為孩子活著這不叫悲哀,叫本性,以前我不理解為什麼父母總是為我活著,自從我有兒子以後我明白了,讓我為兒子死都願意,這種心理是本能反應,不過要正確的教育孩子,溺子如殺子,如果是溺愛,那確實是做父母的悲哀,我們愛他,也要讓他知道我們的愛雖然是無私的,但也是有底線的!


禎禎980


我真心覺得中國式父母很累很累

我親媽,為了兒子 一輩子掙錢打工 為兒子“擦屁股”。雖然我是嫁作人婦的女兒,她也天天操心我 “嘮叨”我這個那個

我家婆,四個孩子 為了供他們讀書 自己的股骨頭壞死,還大量勞動,痛了幾十年都沒吭過聲!孩子上完大學工作了,又操心兒女娶媳婦 孩子逼著她才做了手術。現在孩子全都成家了,又接著為孩子的下一代操勞 唉


小鳥伊人


作者你好,我是大陶,很高興回答你提的問題。對於你所提的很多中國父母的悲哀: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全部心血。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我覺得這不算是中國父母的悲哀。反而體現出中國父母的偉大,父母可以毫無保留的,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為什麼要圍著子女轉?是因為在父母眼中,無論你多大年齡,你在他們眼中始終還是個孩子,所以他們會以你為中心。自願為你付出。

就拿我說吧,我從小父親去逝,母親也改嫁了。是我爺爺奶奶把我扶養長大的。在我眼裡,他們是我的爺爺奶奶也像我的父母。他們教會我怎麼做人做事。如今兩位老人已經八十多高齡,而我也是一個三十多的成年人了。可是他們還是以我為中心的活著。每天出門前都要交代我,好好吃飯,注意身體,難道這是他們的悲哀?不是這樣,他們和我還有我的妻女在一起生活的很開心。

所以中國父母是否悲哀,是在於子女是怎麼回報自己的父母。這就是我的看法,謝謝。


寵妻女的大陶


終於看到有人提這樣的沉重的問了。中國幾千年的民族傳統是“瓜永遠戀著籽”。這次疫情,有一個近百歲的老人還在病床邊照護七十多歲的兒子。我的父母為我們兄弟姐妹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我輩為兒女付出了全部心血。我女兒女婿把女兒視為掌上明珠,呵護有加。這種博大無私的愛已經溶入了民族血脈中,代代相傳。

而在我輩傳承中,進入了一個誤區:繼承了祖傳的孝道,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和灌輸。謙虛和關懷、無私而溺愛,使得下一輩認為理所應當、天經地義、尚未做好、錯誤較多。想想我們的父母是怎樣教我們的,我們又是怎樣教孩子的。這是我輩最該反省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孩子的“反哺”與孝敬,只能後悔“子不教、子不孝、父之過也”。只能自食其苦果。



漢江庸叟


付出全部心血給兒女,忘了自己,這是中國父母的悲哀還是中國父母的偉大,我們慢慢商議。

此題引發了我生命中難以忘卻的兩個畫面。

一是我六歲時,由於肺炎,被當地醫院急派救護車轉往北京兒童醫院,躺在救護車上我特別高興,因為終於有機會到平時嚮往的北京城看一看了,我告訴母親這個消息想分享喜悅,母親笑了笑,可我發現母親轉身的時候,卻忍不住地掉眼淚。那一刻,情感真的是不匹配呀!

所幸的是,經過大醫院的救治,我活過來了。

回家的時候,父母為我買了一件外套以慶祝疾病治癒,看我穿上新衣服,母親笑了,而我,卻難以了卻離開大城市回鄉下的不悅。

二是成年後我也做了母親,4歲的女兒因為扁桃體炎需要做切除術,站在手術室外我抱著女兒,本想安撫孩子的我卻抵擋不住奔騰的淚水,孩子看我哭了就怨我不堅強,為什麼不能像我教育她時那樣選擇勇敢哪?

在孩子笑話我不堅強的母女交流中,女兒被醫護人員抱進了手術室。

孩子出手術室後與我四目相對時,因為疼痛哭了,這次我和孩子情感共振了,這個畫面定格在記憶中讓我的心好痛,我知道這個生命我願意付出終生去呵護。

行文至此,我想說,這不是中國父母的悲哀,這是中國父母的偉大,讓我們為摯愛的父母唱支歌吧,祝福天下所有父母平安度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