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三月是美國的女性歷史月,特別用來紀念和表彰對美國曆史、文化及各行各業有貢獻的女性們。而提到近代美國曆史上的女性,就不能不提到鉚釘工蘿西。


二戰期間,美國人對於「鉚釘工蘿西」都不陌生,這位「蘿西」曾出現在各個街頭的海報與每戶人家的電視屏幕中,許多藝術家以她為主題繪製了作品,甚至還有了她的專屬歌曲《鉚釘工蘿西》,朗朗上口,流傳一時。


這位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究竟是何來歷?如何在戰爭期間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鉚釘工蘿西「我們能做到!」(We Can Do It!)海報

從海報的形象上來看,蘿西是位年輕的女性,她有著結實的肌肉與拳頭,頭戴紅色白圓點的頭巾,身上穿著深藍色的工裝,帶有點陽剛的氣質。

事實上,「鉚釘工蘿西」指的是二戰期間在美國國防生產線上所有的女性勞工,因此特別選擇了當時為戰鬥機、坦克車和軍艦打上鉚釘的女性作為集體代表。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1943年,拿著鉚釘槍為戰機打鉚釘的「鉚釘工蘿西」

之所以會選擇女性工人為主要形象,正是因為當時大多數的男性都加入了戰爭前線,造成國內勞動力大缺,國家為了解決短缺的人力,便開始積極鼓勵女性走出家門,進入工廠,成為勞動生產線的一部份,許多女性因而成為職業婦女。除了傳統的文秘、紡織裁縫等行業,女性還有機會被允許在國防相關工廠內從事零件製造、安裝焊接和調整維修等過去主要由男性負責的工作。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1940 年到 1945 年間,美國大約有 500 萬名的婦女投入職場。到1943 年,超過 31 萬名女性在美國航空業工作,佔了該行業總勞動力的 65%(戰前僅有1%),一時放眼望去,在廠房內走動的大多數都是女性工人。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1942 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為了鼓勵女性努力生產戰爭前線所需物資,請藝術家霍華德·米勒(J. Howard Miller)以蘿西為主題設計了一款「我們能做到!」的宣傳海報。同年,歌曲《鉚釘工蘿西》推出,成為當時廣播裡的熱門金曲,整首歌曲調旋律輕快、歌詞充滿著濃濃的女性愛國主義,讓人們朗朗上口。

「一整天,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

她都是生產線的一部份

她正在創造歷史,為了勝利而工作

……

蘿西買了很多戰爭債券,

她希望她可以買更多的債券

她把她多餘的現金都投入了國防 ……

蘿西讓那些參加雞尾酒會喝著馬丁尼、吃著魚子醬的女孩們感到無地自容…」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1942年,愛國歌曲《鉚釘工蘿西》的專輯封面

1943 年,藝術家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也以蘿西為主題,繪製《星期六晚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的封面。1944 年甚至推出蘿西的同名電影等,這些「蘿西」都傳達了二戰期間主流的女性集體形象──自信又堅毅,她們和男性一樣可以保家衛國。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1943年,《星期六晚報》封面的鉚釘工蘿西

不過,這些被塑造為穿著工作服、頭髮包覆於頭巾,且手臂有明顯肌肉線條的「蘿西」們,並不代表當時的社會接受擁有陽剛氣質的女性。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事實上,在當時男性主導的工作環境中,女性依然受到了傳統文化和性別刻板印象的限制。為了讓女性願意走進工廠工作,也為了使男性們放心,政府戰時宣傳的鉚釘工蘿西形象,依舊強調女性化的特徵──塗著指甲油、刷著捲翹的睫毛和擦著紅潤的口紅。同時,一些工廠還向女性員工提供如何化妝的課程,即使戰爭期間從來沒有給女性配給化妝品過。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由於此時的蘿西們接任了多數過去主要由男性擔任的職務,也比以往任何時候賺得了更多的錢,但蘿西們的薪水仍然遠遠少於從事同樣工作的男性。例如 1944 年,一名資深的女性工人每週平均工資為 31.21 美元,而相同條件下的男性工人平均週薪則是 54.65 美元。另外,女性職場還存在著嚴重的玻璃天花板效應。

二戰女神!美國家喻戶曉的鉚釘工蘿西

儘管婦女面臨許多職場歧視與不平等待遇,不過總體上來說,「蘿西神話」還是使得婦女能從事的工作類型增加,平均工資也提高了,這賦予女性在未來幾十年重新挑戰職業上的傳統性別成見,並走向爭取同工同酬、平等權利的女權運動道路。戰後被辭退而失去工作的女性,因此帶動了女性創業的風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