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西北大学数学期刊与数学学刊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西北大学前身陕西大学堂数学教习李异材(1858-1937年)开拓了西北大学的数学教育,并在级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大学先后创刊的《西北学术》等刊,发表了西北大学最早的一批数学论文,像傅种孙、赵进义、刘亦珩、杨永芳、刘书琴等人的成果皆在数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57年,西北大学复刊《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成为发表数学成果的重要阵地。1954年《数学学习》的创刊,开创了西北大学数学期刊的新阶段。该刊虽为陕西省数学学会主办,但挂靠西北大学数学系。重要办刊人,主要作者亦为西大教师,故与西大关系特殊,仍应视为西北大学数学期刊的前身。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创办人刘书琴先生,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曾任陕西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1909年4月6日生于山东省寿光县,1994年在西安病逝,是复分析在我国的最早传播者,也是几何函数论研究在国内的开拓者之一。早在北师大求学阶段,刘书琴便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份数学学术性刊物“数学季刊”。1932年在青岛铁中任教时,他组织过学术团体“么思社”(“么思”即Mathematics一词音译的简称)开展学术讨论。1949年,刘书琴曾任陕西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并长期主持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在他任职期间为陕西省数学界办了两件有意义的事:一是在他的主持下,编辑出版了“陕西省数学学会年会论文集”两集共50余万字;二是经他的积极争取,使停刊近20年的陕西省数学学会主办的刊物《数学学习》又得以在西安复刊。之后,德国的《数学文摘》由此与西安地区的数学界建立了经常的联系。1979年陕西省数学学会恢复了学术活动,同年10月,陕西省数学学会举行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把64篇论文摘要刊印,定名为:“陕西省数学学会1979年年会论文集”。以后连续两年举行了学术会议,又摘要刊印了62篇构成论文集(二)。这两期论文曾与美国的Mathematics Review《数学评论》以及西德的Zentralblatt《数学文摘》进行交流,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好评。但是,还有许多优秀论文未公开发表。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为了鼓励创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及时报道科研成果,尽快提高学术水平。经数学学会常委会决议,拟出版《纯粹与应用数学》一书。1983年7月20日,陕西省数学学会暨西北大学数学系等决定在前两期论文的基础上创办数学学术性刊物,经西北大学科研处同意定名为:“纯粹与应用数学”。并组织编委会:其中,名誉编委有华罗庚、江泽涵,吴文俊等14人。编辑委员会有刘书琴、王戌堂、张棣等、凌岭等59人,执行编辑委员会有刘书琴,凌岺,王戌堂等13人。经刘书琴先生的多方奔走,得到了省科协和省高教局的资助,正式定名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刘书琴先生和他的团队终于在1985年4月,出版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试刊号”,共载论文16篇,开创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新的篇章。刘先生年过八旬还担任本刊的主编,常因办刊费匮乏而多次慷慨解囊。1986年6月30日,陕西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倡议,向陕西省科委正式申请由西北大学出版学术性的数学刊物《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此筹备工作曾得到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江泽涵、吴文俊等人的大力支持。1988年3月由陕西省高教局主管,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数学系编辑出版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申请公开出版,1988年4月19日由陕西省高教局批准内部发行。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到1988年本刊已刊登的学术论文包括国内许多著名专家的创作,例如龚升、张广厚、庄圻泰、闻国椿、王戍堂等人的优秀论文。美国著名的数学家Fispachick、加拿大的黄起常教授等人也在本刊上发过论文。从而使得本刊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取得了影响,如美国的《数学评论》、西德的《数学文摘》多次评论本刊的论文,日本的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美国的Ober大学等都来函,愿意与本刊交流杂志。国内许多著名的专家如:吴文俊、秦元勋、杨乐、任福尧等人均系本刊的编委,西北大学的校系领导如张棣、郝克刚、党新益、王戍堂等数学专家均系本刊的副主编。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吴文俊曾明确指出:西安应该和北京、上海一样对数学的研究和发展有更多的贡献。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1989年5月,由西北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申请,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登记,《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获“陕西省内部报刊统一刊号:SX11-2044”。1990年12月28日,《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经审核符合内部报刊出版规定,获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299号。从当时的数学研究状况看,国际数学期刊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数学研究这方面或其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如:“Pure and Appl。Algebre”,“Top。and its Appl。”等。而在国内同时注重刊登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数学期刊较少。如著名刊物《数学学报》偏重其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用数学学报》则主要刊登应用性的成果。加之西北地区尚无一份公开发行的数学刊物,尤其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云集的西安市,数学优秀论文逐年增多,许多科研成果常常得不到机会发表,这对西北地区的数学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公开发行出版以“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命名这个刊物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且非常必要。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1992年5月30日经国家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61-1240/O1。1999年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5513。1992年11月西北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刊物由数学系代管。随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投稿量大,刊期增加,稿件质量不断提高,学术交流活跃。2004年《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成为诸多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如:(CAJCED)统计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16年以前)”,“《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华艺在线图书馆”,《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数学文摘印刷版和网络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被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所收录。《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3年获得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举办的首届《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06年获得年度陕西省出版编辑良好奖;2013年4月,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2011-2012年度,获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年度优秀科技期刊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0年本刊编辑部购买了期刊采编系统,实现了期刊网络数字化的建设,告别了传统的稿件处理方式,大大缩短了稿件的投稿、审稿、刊发的周期以及信息的传播时间。2019年初,本刊编辑部又推出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公众号,使稿件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宣传的力度更加广泛。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历史演进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从1985年创刊至今,该刊投稿的内容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如:计算工具、古典数学、初等数学、方程、数论、群论、概率、数理统计等30多个研究领域。发行遍布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军队等诸多的单位。如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香港大学、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台湾汉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美国国会图书馆、悉尼大学、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和日本国会图书馆等国外的机构[8]。作者对1985至2018年底《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所载论文进行了统计,共编辑出版35卷,138期,包括简报、综述在内共2520篇论文,及时发表和报道了数学以及应用数学方面的新知识,科研新动向,学术新观点。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数学人才,成为数学界的精英和专家。

文/李浩荣(西北大学数学学院,西安 长安 7101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