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灌输给你孩子一句话,你会说哪句?

倔犟向前


大家都知道孩子是三岁看大,说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的影响,孩子来到人世间,他们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特别是现在,几乎不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所以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就至关重要了。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期待孩子成龙成凤,还有很多的家长期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给孩子灌输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对世界的认知,一定要成音乐家,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一定要成为某某,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长只是给予了孩子的生命,把他们带到了世界上。

当然家长不是什么都不做,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正确的教育,完整的人格,让他们具备自己看世界的视角和能力,独立判断是非的思维。

所以我不认为从小需要灌输给孩子一句话,最想要去做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并且以身作则能够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非要说一句话,就是做自己!


职场龙叔


3岁时在滑滑梯上对另一个三岁小孩说“你可以的,勇敢一点”;5岁时在全国性平台获得小讲师比赛一等奖;10岁时对爸爸说“你要放下,继续往前走”。这都跟接下来这句话很有关系!

“你觉的呢?嗯,有点意思”,这是我几乎每天都会跟孩子说几遍的一句话。有几个作用。

首先孩子会勤于思考,思维活跃是一切的基础。学习攻坚、承错能力、语言能力、更多方法等等,也包括未来感情变故处理都跟思维开阔度有关。

再者自我评价提升。孩子会觉得这是他自己做出来想出来的,他会觉得自己更有价值。

最后就是归属感。家长对他的欣赏至关重要,共同参与后获得具体的嘉许就可以提升归属感。


大雁75885


我会对我的孩子说:“你可以去试试,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我有两个孩子,大宝现在已经6岁多了,小宝快五岁。从他们有自主意识的时候,也就是从两岁左右开始,他们就总是喜欢去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些事情中很多都是我们大人会反对的事情,比如喜欢拿着笔在本子上乱画乱涂;喜欢把一本书撕烂;喜欢把卫生纸抽出来玩耍等等。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也开始尝试着做一些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

每当他们看着我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好奇,也想自己去尝试做一下。

三岁的时候

我在洗衣服,大宝会对我说:“妈妈,我也想洗衣服,但是我不会”其实,我知道他是想来玩水。但是还是会同意他的要求,然后对他说:“你可以来试试洗自己的小袜子,妈妈相信你会洗干净的”,然后他就会很开心的在盆子里洗起了自己的小袜子,就这样,慢慢的,他真的就学会洗自己的袜子了,到现在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洗自己的袜子,而且也洗的很干净。

四岁多的时候

我的大宝看着我洗碗很好玩,因为可以玩水,有一天,他就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也想洗碗,但是我不会洗”,听到孩子这样一说,我很高兴的对他说:“你可以来试试,妈妈相信你可以的”,于是,大宝又很开心的来尝试洗碗了,就这样,慢慢的他从一点都不会洗碗到现在洗锅刷碗全部搞定,有时候比他爸爸还收拾的好。

五岁的时候

大宝开始学习英语,由于男生语言发育要稍微晚一些,而且他自己说一些英语单词总是咬字不清,所以他一听到英语老师说英语自己就恐惧,也不愿意去学习。于是,我还是对他说:“大宝,你试着大声把英语读出来,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之后,他开始尝试着去读,虽然中间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是,现在他已经可以讲完一个小小的英语故事了。

六岁的时候

孩子学习打羽毛球,由于手臂力量不足以及手的灵活性不强,这就导致孩子总是没法发球,当然也不能很好的与人打羽毛球,于是孩子就很沮丧的对我说:“妈妈,我很想打羽毛球,但是我就是打不好,怎么办?”,我依然对孩子说:“大宝,你再多去尝试一下,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我无数次的鼓励,孩子到现在可以很好的打羽毛球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上类似事件还有很多,每次孩子想要尝试着做一件新事情时,或者是在做事的时候遇到困难时,我都会用这句话:“你可以去试试,妈妈相信你可以的”来鼓励孩子,然而每次孩子听到这句话后都非常有动力,最终也学会了很多本领。

我会一直用这句话来鼓励我的孩子。对孩子来说,妈妈的信任就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我相信,我的孩子会在我的信任下越做越好。而我也认为,我的孩子就是我心目中最棒的!


二胎宝妈谈育儿


我和丫头之间一直有句暗语:扬起你的笑脸,把影子留在身后!她很小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好玩,因为每次都是我说上半句,她就马上说出下半句。读小学的时候,她还以为我是用这句话来让她不要驼背的,读到高中时候就明白了其中含义了。有一次她爸用我的QQ和她聊天,她聊着聊着觉得不对头了,就要她爸爸对暗号,结果,她爸就露馅了。呵呵😄!


美洋洋英语


“你一定要知道坚持在生活中的意义”。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不论有任何理想,都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没有其他捷径.

就像减肥,做俯卧撑直到感觉受不了了以后再坚持做的最后那几个,才特别有用;游泳也是一样,快到了体力极限了,再坚持游十米,百分之八十的效果都在这最后的十米里面。水要100度才会沸腾,要到零度以下才能结冰。

许多家长都会问这样的问题:“现在什么专业是热门,什么又是冷门”?我觉得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今天的热门,明天也许会成为冷门;今天的冷门,明天或许会是热门。

孩子的选择,只要是真心喜欢,然后持之以恒就可以了,不用只看成功人士的风光,更应该让孩子看到人家的艰辛。学习如此,事业如此,爱情亦如此。


生活点滴w


“你很棒,大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永远有我们在背后支持你!”

如果我有孩子,可能给不了富裕的物质,但我一定要给她骨子里的开朗和自信!从小给孩子灌输什么话,其实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原生是福助人,原生是罪害人。

家庭造就性格。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有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松子妹妹体弱多病,父亲的爱和关心都给了妹妹,一直都忽略了松子。她也是一个孩子,几乎没有获得父母关爱呵护,孤独地熬过童年。长大后的松子一生都是悲哀的,她自卑懦弱,委曲求全,一味低身下气祈求别人爱她,但这份容忍迁就却让她变得卑微不值钱,她一生都没被别人好好爱过,最后一人悄无声息的死去。原本松子可以是个优秀美丽的女人,可她缺爱,没有被爱浇灌成长的孩子,一生都是残缺的。

悲从骨中来,万般不如人。我的表姐也是不幸的人,她从小就遭遇家庭暴力,父母在她1岁时就离婚,她被判给妈妈抚养,她妈妈脾气暴躁,每次不开心都会拿表姐撒气,打她已成为家庭便饭,表姐说只要听到妈妈骑车回家的声音就吓得瑟瑟发抖。童年的暴力导致表姐极度自卑,即使她漂亮成绩好,她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秀,甚至不敢谈恋爱觉得自己不配。毕业了她努力工作,但在公司几乎不敢发言表现自己,低眉顺眼任人差遣,总认为别人都比自己能力强,一直都活在自卑中。这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我能看到她从心底里的自卑,可能一生都无法治愈。

天之大,何以为家。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爱,连养育都不负责,那你为何要生孩子!电影《何以为家》的主角扎因把父母告上了法庭,他控诉父母生了他却不抚养他,让他和弟弟妹妹吃不饱穿不暖,得到的只有无止境的殴打。这种家庭是最可恨的,即使不给爱,起码要做到最基本的抚养成人,如果生下孩子只是当做大人的出气筒,家里的劳动力,那么父母就是罪人,生了他同时也杀了他!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治愈童年。我不渴望大富大贵的家庭物质,却羡慕被爱意滋养的孩子。长大后你会发现,那种天生的自信是打败困难的利器;那种即使很平凡却有父母疼爱的人,活得轻松自在像个小仙女。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个完整且美好的童年,不管何时永远有家人陪伴支持[心]



易杨多肉


一句话,宝贝真聪明!

二句话,我们宝贝懂事了,最棒!

三句话,宝贝长大了,上学了,学习肯定错不了!

四句话,今天考试了,语文考了70分,其他同学看的都比我好,没事妈妈相信你肯定能考好!

五句话,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同学们都说笨,不你肯定行,相信你不比别人差!

六句话,妈中考成绩下来了,我考上高中了刚过最低分数线,是吗?我说什么来着。我们就孩子一定行!你是最棒的!

七句话,妈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考得很一般刚过一本分数线,估计走一本没希望了只能是二本。妈我尽力了。天那了不起,真的了不起我好激动,你真的非常棒非常棒!


东晨看日出


我以为我给孩子说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是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呢,谁知刚刚问了下孩子,孩子记住我说的最多的话是身体健康就行。

原来这句“亲自动手丰衣足食”的话,是我的家长对我说的。

想想也是,都是咱这个家长照顾不到,没经验,让孩子小时候经常打针吃药,那时真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挨打针。还好当时孩子不哭不闹,就是要吃着东西。这个好,能吃就行,恢复的快。那时没少买小笼包,一说吃啥就是小笼包,老幼乐的小笼包。

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身体健康就行了,直到后来上学了,学校老师建议家长让孩子补课,我也说的是那句话,身体健康就行。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的要求也会增多,不知不觉的,与孩子就拉开了距离。由无所要求到有要求,到有更多的要求,相信每个家长都是对孩子好的,也许最最本初的愿望就是健康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管家长跟孩子说的啥,重要的是孩子记住了啥,这中间还需要多多沟通才能彼此明白彼此。

谢谢这个提问,让我了解了一下孩子的想法,不然的话,还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孩子以为的呢。还好现在长大了,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记住了亲自动手丰衣足食的话。

顺便感叹一下,当家长的真不容易呀!


跟着感觉走走走


这看似是一个剪短的问题,实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折射。

不同的家庭经历和家庭背景对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

如果是一个曾经富有却落魄的家庭,告诉孩子的可能是你要努力拼搏,力争上游。

如果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告诉孩子的可能是你要保持初心,服务他人。

如果是一个普通家庭,告诉孩子的可能是你要坚强,不惧怕风险。

如果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告诉孩子的可能是你要勇敢做你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我们发现父母给孩子带来的财富和价值观大多数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认知和所处的环境。

与其说是给孩子的一句话,不如告诉我们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你的模样将决定孩子未来的模样。


希妈说


“你一定要知道坚持在生活中的意义”。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不论有任何理想,都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没有其他捷径.

就像减肥,做俯卧撑直到感觉受不了了以后再坚持做的最后那几个,才特别有用;游泳也是一样,快到了体力极限了,再坚持游十米,百分之八十的效果都在这最后的十米里面。水要100度才会沸腾,要到零度以下才能结冰。

许多家长都会问这样的问题:“现在什么专业是热门,什么又是冷门”?我觉得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今天的热门,明天也许会成为冷门;今天的冷门,明天或许会是热门。

孩子的选择,只要是真心喜欢,然后持之以恒就可以了,不用只看成功人士的风光,更应该让孩子看到人家的艰辛。学习如此,事业如此,爱情亦如此。

这个世界许多事情,前面百分之八十的努力,只能得到百分之二十的回报,最后的百分之八十的回报就在那百分之二十的坚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