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最近我隨著外國疫情的大面積爆發, 網絡上留學生回國問題又被推上了熱議,成為全民關心的問題。在最近的幾天中,有兩件事引發了筆者的深度地思考:

一、事件回顧:

  • 事件一:

新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在外國大規模爆發後,國外市場一片混亂。至此,中國的30萬留學生歸國也牽繞著千萬個家庭。166位留學生家長聯名要求政府包機接自己孩子回國,這引起了大多中國同胞的不滿。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此種情況之下,有位英國留學生媽媽在網絡直接回懟網友:"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 現在疫情期間,孩子是中國人,讓孩子回國有什麼錯嗎?你們就是仇富!”且不理論網友是不是仇富,這位媽媽衝動的言論一出,便可一石激起千層浪,正好把大家本就不滿的情緒帶動起來。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網友們不僅不買賬,心中怒火更盛:外國什麼都好,就呆在外國吧!

  • 事件二:

12歲男孩,。和當下留學生“回國熱”事件比起來,為什麼只有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讚?

近日,一名12歲男孩獨自一人,從西班牙馬德里乘飛機回國,到達機場時,醫護人員才發現男孩有點不對勁。

細細尋問之下才得知,原來為了避免被感染和感染別人,小男孩謹遵父母的叮囑,從登機到落地,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中,他始終佩戴口罩、帽子,且滴水未沾!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據醫護人員說:“他還沒進來之前狀態已經不對了,我去檢查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有些脫水了。”在醫護人員的照料之下,小男孩吃了東西喝了水,休息了一會,體力也逐漸恢復過來了。

網友們大讚:看到這個小男孩,就知道這樣的孩子以後會大有所為的,獨自一人平安從馬德里歸來,一路上嚴格進行防控。這樣的孩子歸國,誰不歡迎呢?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再相比今天看到的留學生媽媽怒懟網友“仇富”事件,大眾心中的判斷顯而易見。為何同是留學生回國問題,網友們的態度卻有如此大的差距?我想,這和我們眼中所看的到的父母,以及孩子有關。

二、網友:仇的不是“富”,是有些人毫不自知的“自私”

首先想說,兩起事件中,兩邊都是留學生,網友的態度卻大相徑庭,“仇富”可能有,但顯然不是大家心中爭議的點,而造成此種局面的,正是危急關頭時人的“自私”。

筆者非常能理解母親愛孩子的心情,但是在當時下的環境之下,有時候愛卻成了變相的“自私”。如果30多萬留學生一下子都湧回國內,14億的國人是否又該體驗一次封城?我們14億人足不出戶,守護了幾個月換來的日漸平靜憑什麼要因此而打破?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再者,我想,在國內疫情正嚴重之時,一定也有人慶幸孩子在國外,如今外國疫情已爆發,又趕緊想動用國家力量,協助把孩子接回來。也有網友去查了機票,當下還有飛往英國的飛機,父母也可以自己買票飛過去接孩子回來。出去的時候也不是國家送出去的,為何回來就讓國家去接。

就像廣大網友共同的聲音:總不能什麼好事都讓你佔了吧!人12歲男孩尚能自己想辦法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獨立面對。

這種狀況之下,此母親的言論怎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感?就像留學生媽媽們為了給孩子更好地條件就送出國,國內的同胞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現反對的聲音又怎算仇富呢?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三、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這場疫情的背後,我們需要培養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呢?

無論是出國與否,對於孩子能力的培養,都是每位父母的首要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有所成,出人頭地。但須知,無論有多麼宏偉的計劃和目標,孩子基本素養的培養才是一切的前提。

1. 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這一點,是最重要,也是網友們心中最介意的一個點。

有網友質疑:

中國人的孩子為何從小不學中國傳統文化,而是跑到英國學英國文化?受到英國文化的薰陶,從小不就養成了英國人嗎?正常而言,留學都是在大學期間進行,那時候成年留學生已經確定了價值觀。

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開啟了留學之風,後來回國在洋務運動中用學習的知識對於國家的進步和改變做出了很大影響。

而據筆者瞭解,現如今很多留學的目的已經沒有了以前偉人“救亡圖存”的壯志,更多的是一種追風和時尚,佔據更好資源,更多的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留洋。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筆者在想,中國文化浩浩蕩蕩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類人才名校輩出,很多國家尚且開設孔子學院倡導孩子學習中國文化,這樣的壞境難道就真的不適合我們中國孩子生存嗎?

孩子在未成年之時,正是樹立價值觀的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生長環境對孩子一生的認知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以前的留學生基本會在高中甚至大學,認知觀念相對穩定之後才厚考慮出去學習,現在是越來越年輕化了。

想一想,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異域文化之下,認知尚不完善,又怎會明白留學的意義呢?比成績和學習更重要的,應該是一個人自身認知觀念的培養。而當下的“回國鬧”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大難臨頭趕快逃”的道理嗎?顯然,是不可取的。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2. 應對危機的心態及能力

筆者覺得,除了成績外,我們更多的是要關注孩子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心態和能力,這也是網友們對12歲回國男孩肯定的原因所在:第一,危機來臨,他不慌不忙,不哭不鬧;第二,他獨立勇敢,勇於擔責;第三,他拎得清,不給別人添麻煩。

12歲,有的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有的孩子為逃避學習的責任跳樓輕生,有的孩子沉浸遊戲不能自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他能自己從異域國度坐飛機回來,還是在疫情嚴重,秩序混亂之時。

與其說網友們讚的是孩子的行為,不如說是他的勇氣和獨立,更是孩子背後父母的教養方式。這樣真正能鍛鍊意志的留學大家並不排斥。


她遭“攻擊”,他受歡迎,留學生回國的不同操作,難怪惹爭議

因此,無論是出國與否,我們要明確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獨立勇敢,善於思考,能解決問題的孩子。

結語:

疫情反映出的,是人生百態。無論什麼情況下,人總是要去做一個善良的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他人著想,為社會著想。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的是非理念,並以身作則,去影響和培育下一代。

也希望國外的廣大小留學生做好防護,安全度疫,健康成長,努力學習!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