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旁邊同事自從開始上班每天都氣呼呼地來上班,下班火急火燎的回家。她說每天早起看著兒子磨磨蹭蹭起床收拾、催促半天才去上網課,她一出門上班,孩子就看電視。

每天下班回家監督孩子做作業,一個小時的作業要鬥智鬥勇三個小時才能勉強完成。她每天都被孩子的事搞得筋疲力盡,打罵都試過,孩子就是不著急,依舊是慢慢悠悠和大人“打太極”。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有衝勁,幹啥都充滿熱情,而自己家孩子小小年紀卻非常佛系。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因素:家長的氣質,孩子的氣質以及兩者如何互相適應。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個人“氣質”的另一種解讀

經典書籍《你的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提到這樣一個有關個人氣質的觀點:

氣質是一個人的行事風格。

氣質不是“做什麼”,或者做了什麼事,也不是“為什麼”,或者行為的動機,而是“怎樣做”,是一個人行動的方式,是行為的另一種表達。

每一個孩子天生都具備一套不同於其他人的性格特質,並且從嬰兒期開始就影響著孩子所面對的挑戰與經歷。

隨著時間推移,由於所處環境的不同,孩子的氣質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理解不同人之間氣質的差異,瞭解自己和孩子的氣質差異,可以給家長們一些啟示,找到和孩子相處的鑰匙,打開大人和孩子之間連接和理解的大門。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氣質的特徵在嬰兒身上就有表現

生完寶寶住院期間,和另外兩個寶媽住在一個病房,我發現雖然我們的寶寶出生時間差不多,但是氣質完全不一樣。

有的嬰兒哭聲輕柔,很容易安撫,而有的卻緊握小拳頭,扭來扭去,哭聲大得能把所有人都招來。

孩子來到世上絕對不是“一張白紙”。護士告訴我說,當她給新生兒做被動操的時候,大概就知道這個可能是個活潑的孩子,那個孩子大概率會比較安靜。

哭個不停的寶寶會挑戰家長的信心和耐力,但如果媽媽們知道這哭聲揭示了孩子的氣質,那麼就會很容易保持平靜,去發現孩子的需求。

那麼,面對小寶寶家長要如何通過氣質合理養育呢?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可以鼓勵她去夠地上的球,以此來拓展她對挫折的容忍度;

如果你的寶寶十分敏感,你可能得花好幾個小時才能安撫他。當他長大一些,你得教他如何自己入睡。

在孩子小時候瞭解他們的氣質,能幫助你為將來做好準備。不過,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嬰兒,現在開始瞭解他們的氣質也不算晚。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我的孩子個個都不一樣”

很多二胎寶媽常常因為老二和老大性格完全不同而驚訝。她們發現之前對老大非常有用的方法到老二這裡就會失效。

《媽媽是什麼》的作者渡渡鳥說,女兒心心和寧寧相差兩歲,性格完全不同,心心內斂、細心又敏感,寧寧大大咧咧、開朗、有啥說啥。在教育兩個女兒的過程中,她採取的方式會根據孩子的氣質進行改變。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也經常聽她們說到家裡表現完全不同的兩個孩子,往往是對一個孩子很有效的方法對另一個卻完全不起作用。

儘管每個孩子天生有自己的氣質,但是兄弟姐妹間的關係也對行為有巨大的影響。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比如,一個孩子可能天生反應強度低,性情溫和,但是因為她姐姐脾氣很大,經常吼叫,她很快就會跟她學,通過吼叫來表達需求。而另外一個孩子則有可能避開他兄弟姐妹的氣質影響,而不是去模仿。

需要好奇心和觀察力才能理解氣質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很難確定某種特定行為(比如哭鬧)是來源於孩子的氣質(反應強度),環境因素(噪音和擁擠),內部需求(餓了),某一發展階段(兩歲的孩子總是什麼都想要),或者過往的經歷(在購物車裡待得不舒服)。

行為就像一個拼圖,當你一片一片拼起來,就會得到一幅豐富又複雜的孩子的畫像。氣質是這個拼圖中關鍵的一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家長就能對孩子的行為有一些預測。

發現和接納個體差異

任何一種健康關係的關鍵要素都在於接納對方的天生的一些氣質表現。當觀察和了解到孩子獨特的氣質後,才能根據孩子的需求,相應地調整回應、規則和期望。

與之同樣重要的是,瞭解你自己的氣質以及你的氣質跟孩子的氣質是如何匹配的。看到你們的相似與不同會幫助你深入思考,減少與孩子的爭執。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1、關注自然狀態,而不是你在工作中不得不呈現的狀態。成人早已經學會了根據環境和家人的期待調整自己。嘗試思考你真正的個性。

2、花一些時間仔細思考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孩子的氣質。想想你和孩子是否有衝突,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相處愉快。

可以多問問自己:“這些和氣質有什麼關係?”這是一個讓你以新的視角觀察你和孩子關係的好機會。

透過“氣質眼鏡”,我發現自己急躁、快節奏的說話和行動對孩子會是個挑戰。我女兒比我節奏慢,脾氣也更溫和。

她總是提醒我要慢下來去傾聽,在開口之前給她把話說完的機會。這對我很有幫助,雖然並不容易做到,但確實在不斷改變。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花一些時間思考你的氣質對家裡其他人會產生什麼影響,也許你就會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來理解你們的關係。

“哇!我從未想到我的孩子跟我那麼像。難怪我們總有衝突,我們都太倔了。”或者:“看起來,我兒子跟我丈夫簡直是一個模子做的。當初結婚時,我可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跟兩個又焦慮又敏感的男人在一起生活。”

協調自己和孩子的氣質

你的氣質與孩子的氣質之間有可能適應得很好,也有可能適應得不好。適應不好時,就會更容易出現衝突與爭執。而你身為父母,應該主動努力,推動良好的適應。

“當個人的性格與能力,以及環境的要求和期待能夠協調配合時,就可以促成健康有效的發展。”

急脾氣媽媽遇上佛系兒子:“氣質”引發的矛盾,可以這樣解決

當你根據孩子的氣質調整他周圍的環境以及對他的要求時,他就會更少出錯,你也會更少生氣。

理解了氣質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就能減少你或者孩子承受的指責和內疚。你還是會遇到很難調整的場景,比如要求一個適應較慢的孩子按時出門,或者讓一個敏感的孩子置身於熱鬧的聚會。

如果你知道孩子很容易沮喪,可以在他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提供些幫助,幫他先從會做的功課開始,然後待在旁邊看他需要什麼。如果你也很容易沮喪,那你也許可以考慮僱一個人或者請一個親戚每週幾次來輔導孩子的功課。

如果你瞭解了孩子的氣質,就可以為將要發生的情況提前採取措施,幫你的孩子做好準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不斷實踐,你和你的孩子將能學會適應各種挑戰。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