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首次成功試射水漂彈?真相是什麼?


美軍首次成功試射水漂彈?真相是什麼?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的3月19日,也就是前天,從夏威夷群島的考愛島發射基地,一枚經過改裝的固體中遠程導彈騰空而起。發射場周邊的各種雷達跟蹤傳感器立即捕獲了目標,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的多種早早起飛,在空中徘徊等待的導彈電子追蹤機,以及部署在附近海區的全部開機的多艘宙斯盾艦,也幾乎在同時捕獲了這枚導彈的初期彈道,並且對其進行持續的跟蹤;而美國在天平洋上空的紅外戰略預警衛星也很快捕捉到了導彈的尾焰信號。所有的這些雷達、可見光和紅外信號,都迅速彙集到位於美洲大陸夏延山超級地堡中的全球反導中心的大屏幕上。這樣海陸空天大陣仗全出,跟蹤一枚中遠程導彈的發射,在美軍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美國海空軍平時檢驗性試射陸基和海基洲際導彈,都沒有這麼高的待遇。


美軍首次成功試射水漂彈?真相是什麼?

之所以從夏威夷發射的這枚導彈如此高光,是因為它寄託著美國3軍甚至是全美國對未來軍事高技術不至於掉隊的“全村的希望”。因為這枚導彈攜帶的彈頭和過去美國各軍種裝備過的傳統彈道導彈的彈頭都不一樣。這次是首次全射程試射一枚特殊的通用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彈頭,簡稱C-HGB。不過這次試射和過去美國海空軍掌握的洲際導彈試射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就是彈頭的落點區域,都是位於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中的誇賈林環礁靶場。導彈從起飛到彈頭擊中目標,全過程只需要不到15分鐘。在誇賈林環礁靶場周邊數百海里的珊瑚礁群上,也有美軍的大量探測雷達。最終全程跟蹤彈道和彈頭落點的天基系統,以及靶場周邊的傳感器,都證實這枚試驗導彈的高音速滑翔彈頭,基本準確的擊中了預定的目標。

全程試射被認為成功後,美軍試射控制中心內一片歡騰;第二天一早,美國國內的各種媒體也大篇幅的報道。給人感覺好像美軍取得了什麼新一代高技術武器驚天動地的突破。但事實僅僅是美軍用一枚改裝的中程導彈,第一次發射成功了一枚非典型的彈頭而已。說這是美軍第一次全程試射成功第一枚水漂彈,已經到達和誰誰家在水漂彈技術上的平起平坐,都言之過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這樣的評價來源於深入的分析。其實美軍搞所謂的水漂彈,在全球是最早的。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而且是美國空軍、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都有自己的這類項目。不過這幾大軍種,沒有一個堅持搞下去。僅僅進行了幾次模擬實驗和非全程試驗,連續失敗後,各大軍種的高速滑翔飛行器項目都大體終止了,項目經費也砍得差不多。當時的美國各軍種,都認為這類高速彈頭設計過於複雜,就算是超級計算機都無法模擬其氣動和彈道。


美軍首次成功試射水漂彈?真相是什麼?

而美國也一直沒有10倍音速以上的超高速風洞,因此對彈頭的外形,一直沒有準確的掌握,更不敢確保發射後可以擊中目標。而當時冷戰勝利,美軍在全球幾乎沒有對手,因此這些項目都基本擱置了。誰能想到,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誰誰家的水漂彈頭居然大批服役了,洲際導彈上也準備安裝上,而導致全美導彈防禦體系全廢。因此美國人真急了。各大軍種又重新把已經廢棄多年的項目又撿起來,國會也是把經費給得十分充足。美國陸軍在這方面相對進展最快。但是這次在夏威夷試射的新導彈,其實是用美國海軍庫存的北極星潛射導彈的助推器改造而來。既然美海陸空軍都出了力、投了資,因此這次試射成功後,這枚“美國的全村希望”,就不是美國陸軍獨有,反倒成了全美軍的共有高技術資產,因此被叫做C-HGB。那麼美國三軍由此就可以一步到位的裝備中程水漂彈了嗎?先別急!


美軍首次成功試射水漂彈?真相是什麼?

實際上水漂彈也是分檔次的。全球各大國傳統的、完全按照彈道規律飛行的中遠程和洲際彈頭,基本都是標準的長圓錐形。目前的美軍主力,W88和W87彈頭,都是這樣的外形。而為了提高再入大氣層以後的打擊精度,則可以在標準長圓錐彈頭外形的基礎上,改為更適合突破大氣層並有一定機動能力的雙圓錐造型,而且帶一套飛行小翼。美軍也曾經研發成功和部署過這類彈頭,這就是潘興中程導彈上的高精度打擊彈頭。這已經是美軍實戰部署彈頭達到過的最高水準。

而進入新世紀,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大國,又開發出不對稱椎體的彈頭,這還是一種圓錐體彈頭。再進一步,就是突破圓錐的整體外形,開發出了多稜椎外形的彈頭。首次具備了一定的大氣層內滑翔能力,但是滑翔增程和規避反導的能力都比較弱。真正的突破,是試射成功扁平造型的彈頭,這種彈頭滑翔能力大大增強,彈道多次起伏,射程增加30%以上。到目前最先進的一種,則是整體扁平,還帶小翼的滑翔彈頭,到這一步,才算真正完整版本的水漂彈。例如誰誰家已經部署的某17型導彈上就是這種類型。可以把射程增大60%以上,彈道起伏複雜,現有反導系統都計算不出來。


美軍首次成功試射水漂彈?真相是什麼?

而3月19日,美軍各大軍種聯合試射的這枚C-HGB,其實僅僅進化到多稜錐的水平。也就是水漂彈最原始的入門級別。如果說17型彈頭的外形是教授級,那麼C-HGB屬於剛剛完成了中考。就已經讓美國三軍彈冠相慶了。這次試驗的射程也可印證,北極星潛射導彈的原本射程就在3500公里的級別。而這次試驗的全射程只有3700公里,也側面說明這個多稜錐的彈頭幾乎沒有明顯的滑翔能力,只不過在進入大氣層後,多飛行了200公里。這已經是美軍目前技術可以確保落點大體靠譜的極限了。那麼美軍為何不一步到位,直接上馬與17型導彈相似的彈頭呢?這是因為美軍也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直接上扁平帶飛翼的彈頭,鬼才知道會飛到哪裡去!再說了,公開亮相的17彈彈頭的外形,本來就是戰略忽悠的一種方式,誰照搬誰上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