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梧桐雨”早到了十来天 上海用这些方法控制“雨量”

今年的“梧桐雨”早到了十来天 上海用这些方法控制“雨量”

图说:行道树作业人员正马不停蹄地修剪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旻矣)这几天,上海市民发现,零星的褐色“飞絮”又开始随风飘起。记者昨天从绿化部门获悉,今年果毛飘絮预计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上海已采用三种方式防控“飞絮雨”。

  早在去年12月,申城绿化管理部门已提早开始专题研究,各区以保持树冠圆整和修除果球为目标,结合“冬修”对行道树加大修剪力度,着力去除果球。疫情期间,本报也曾报道过上海克服人手不足,加紧为悬铃木“剃头”。记者从绿化部门获悉,目前各区养护作业队伍都已复工,上树工人员复工率达92%。

  但受制于防疫期间的客观条件影响及部分行道树过高等因素,中心城区仍有部分悬铃木还没修剪完毕。比如瑞金二路、衡山路等,行道树树形高大,仍存有大量果球,绿化部门正在加紧作业。

今年的“梧桐雨”早到了十来天 上海用这些方法控制“雨量”

图说:养护作业队伍利用登高车作业,加快修剪速度

  绿化部门表示,接下来全市将采取三种措施,防控果毛乱飞。

  方式一:加快修剪速度。协调已率先完成修剪的区,调集小分队支援别区。而在区内也采取联动,城市公园“围墙内”的绿地养护队伍,支援“围墙外”的行道树修剪。在增加人手的同时,也增加登高车数量。

  方式二:试点物理冲刷。针对树形高大不宜攀爬及作业环境复杂的悬铃木,试点“吹、冲、扫”方式,用高射程喷雾机的风力和水雾,把已成熟欲脱落的果毛提前吹落。

  方式三:协调环卫清扫。果毛飞絮期间,协调环卫部门增加清扫和冲洗次数,减少果毛在路面的存量和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因风力、车流等造成的“二次飞絮”污染。

  据悉,本市果毛飞絮来源于悬铃木、杨树和柳树,但杨树、柳树相对较少,因此悬铃木是主要来源。每年4-5月,随着气温上升,悬铃木成熟的果实开裂、脱落,大量果毛从树上飘落,同时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的花粉,这就形成了令市民烦恼的“果毛飞絮”。上海明显的果毛飘絮,一般会持续约1个月。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预计会比去年提早10天左右。

  果毛本身没有毒害,但对于一些体质敏感人群,会带来呼吸系统不适。建议易感市民外出佩戴口罩,必要时还可穿长袖、戴眼镜。如果不慎果毛飞絮进入眼睛,接触皮肤致使发痒,切记“不慌、不揉、不挠”,立即用干净凉水冲洗或湿纸轻轻擦拭,亦可用湿毛巾冷敷。如果出现严重过敏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最早种在原上海法租界,因而得名。具有抗逆性强、耐修剪、便于养护等优势,能够适应城市贫瘠的土壤,夏季遮荫效果好,而冬季落叶透光效果佳。同时,悬铃木叶片宽阔,便于清扫而且叶面有毛,滞尘效果要远好于其他树种,是当之无愧的“行道树之王”。

  作为本市主要的行道树树种,悬铃木约占中心城区行道树总数的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