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潛艇如此先進,為何上浮的時候會碰撞到上方的船?

馬時辰


潛艇憑藉良好的隱蔽和打擊能力,在各國海軍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潛艇總是在水下活動,但它本質上也是一艘船。正如,汽車會發生交通事故一樣,潛艇也會發生交通事故,而且潛艇發生事故的後果要比汽車更加嚴重。畢竟潛艇攜帶著太多的武器,甚至還有核武器,所以它一旦出事那後果就會非常嚴重。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所以潛艇撞船這類事故也時常會發生。

(潛艇頂翻漁船的漫畫)

潛艇發生“交通”事故,不外乎三種原因:第一、對海底環境不熟悉;第二、潛艇聲吶或探測系統故障;第三、人為因素。儘管現代潛艇可以掌握各種海洋環境和天氣信息,但是海洋很大,海底環境也很複雜,想要全部掌握廣袤的海底環境顯然不可能。如果潛艇在陌生海域執行任務的話,由於對海底環境不熟悉,那麼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撞山等事故。例如,2005年美國“舊金山”號核潛艇在水下航行時就撞到了海底山脈。原來該潛艇使用的1989年版的海圖並未標註一座6500英尺高的海底山脈,於是這個小小失誤就導致了事故的發生。不過,由於現代潛艇上往往都裝備了先進的聲吶探測系統,有經驗的艇員會據此及時調整潛艇的航行狀態。潛艇上通常會安裝兩套聲吶系統,一個主動聲吶,另一個是被動聲吶。主動聲吶可以主動發出聲波,進行回聲定位,而被動聲吶則通過接收海底聲波進行分析定位。兩套聲吶系統同時壞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除非是在極端情況下,否則潛艇不可能會因為技術問題與別的船隻發生碰撞。

(海底的地形很複雜)

(美國舊金山號核潛艇撞上海底山脈)

(潛艇在水下主要是利用聲吶進行定位)

潛艇撞船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為因素。在這裡面,既有可能是因為艇員訓練不足,無法判斷船隻的準確位置,也有可能是因為艇員或指揮官的疏忽所。例如:1966年,美國海軍“鸚鵡螺”號核潛艇就曾因為艇員訓練不足而在上浮時與美國埃塞克斯號航母相撞;2001年,英國海軍的“勝利號”核潛艇在美國海域訓練時,與一艘輔助船發生撞船事故。艇員或指揮官擅離職守造成的撞船事故也有多例。比如:2001年,美國格林維爾號核潛艇在進行緊急上浮訓練時,由於艇員未按規定觀察海上情況,而與一艘日本漁船相撞,致使漁船沉沒。2016年,英國“伏擊號”核潛艇與安德烈亞斯號貨船發生了相撞事故,調查結果表明艇長忽視觀察水面情況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鸚鵡螺號核潛艇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潛艇)

(撞船事故後英國海軍伏擊號核潛艇受損較重)

潛艇作為一種武器,雖然自身性能先進,但它也得依靠人來操縱。倘若人出了問題,那自然就會發生各種事故。拋開技術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艇員的素質和紀律性更為重要。核潛艇作為二次核打擊的主力,更不能有絲毫的麻痺大意和人為疏忽,這才可以有效地避免撞船事故的發生。

(潛艇上的每個艇員時刻都不能放鬆警惕)


戰情解碼


在原本平靜的大洋之上,突然在遠處傳出一陣巨響,巨浪過後,一艘巨大的核潛艇,像鯨魚一樣躍出水面!這是核潛艇緊急上浮才會產生的壯觀景象,體現了那些海軍強國在耐壓殼體以及潛艇動力方面的領先優勢。

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在潛艇緊急上浮時,一艘船隻“正好”從旁邊經過呢?不用說,結局一定十分慘烈,而且這事,還真就發生過。


我們知道,瓦胡島是屬於夏威夷群島的一部分,而夏威夷群島,則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駐地。因此,在這片水域,經常會有美軍核潛艇出沒。

當時這艘日本漁船正在海上航行,絲毫沒有預感到自己接下來的命運!因為,在這艘漁船下方,一艘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核潛艇,正在緊急上浮!而且,不知為何,這艘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並沒有注意到其上方有一艘民用船隻!

就這樣,這艘名為“格林維爾”的核潛艇,與“愛媛丸”撞個滿懷,滔天巨浪之下,這艘脆弱的日本漁船粉身碎骨,船上9人落水!

後來的美軍調查逐漸揭開了這次撞船事故的真相,該潛艇在2月9日曾經邀請了兩批人進入潛艇就餐,因而耽誤了45分鐘時間,為了趕時間儘快返回基地,以趕上2點鐘珍珠港為其安排的拖船和碼頭工。船長沃德爾私自將上浮演練所需要的10分鐘準備時間壓縮到5分鐘,在潛望鏡上觀測海綿的3分鐘壓縮到80秒,結果一上浮就撞上了“愛媛丸”號。


艇上的一名技術工說,他曾在聲吶中發現了“愛媛丸”號距離很近,只有2000碼,但因為船長剛使用潛望鏡觀測過海面。他以為自己聲吶有問題,不但沒有報告,反而將距離擅自改為9000碼,這一一系列疏忽最終形成事故鏈,讓“愛媛丸”號沉入大海。

美軍這起事故和今年連續發生的三起撞船事故充分反映出海軍不遵守規定、擅自操作的傳統作風一直積習不改,已經達到了撞得過就跑,撞不過就自認倒黴的地步,再這樣下去,與其撤職處分船員,不如給每個海軍艦艇都裝上裝甲更安全。


貓頭鷹深度觀察


現代的潛艇還沒先進到像人們打遊戲那樣開“上帝視角”的地步,實際潛艇行駛中大多數時刻都處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中,如果足夠粗心,運氣又不好,那麼撞船事故的確有可能發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潛艇是高度保密的作戰單位,屬於“見光死”的那類;隨著二戰以後探測技術的不斷髮展,潛艇愈發不敢隨意露頭,連行動都得遵守嚴格的隱蔽原則,包括動力噪音、人員噪音、無線電靜默、聲吶靜默等等,都必須做到十分的小心,避免被別人發現。

我們知道,潛艇採用的是聲吶定位,潛艇上的聲吶分兩種,一種是主動聲吶,用更容易理解的稱呼則是“回聲定位儀”。它可以像鯨魚、蝙蝠那樣發出超聲波,然後迅速的對回波進行分析,明晰的瞭解周圍的環境和物體。

然而,雖然主動聲吶具有靈敏度高、探測範圍遠,甚至能直接生成物體圖像的能力,但它非常容易暴露自身位置,會被敵方艦船、潛艇的被動聲吶輕易探測,如非必要,靜默的潛艇不敢隨意使用。

另一種是被動聲吶,即噪聲聲吶,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副超靈敏的“耳朵”,它能對周圍環境的各種聲波(包括環境噪音與主動聲吶音波)進行監聽,然後由聲吶員對各種聲音進行分辨,以區分周圍存在的物體。它的好處是隻被動接受聲音,可探測的靈敏度相對較差,所以潛艇雖然可以無時無刻使用被動聲吶探查情況,但只能像盲人聽音那樣辨別環境異動。

除此之外,潛艇最可靠的觀測手段就只有潛望鏡了,或者套用現代時髦用語,稱為“綜合光電桅杆” ,通過升上水面的鏡頭和探測器對水面環境進行偵查。

所以,潛艇實際就是個瞎子,無論是聲吶、光電桅杆還是其它探測手段,都有使用限制,且無法做到完全靈敏的態勢感知,一不小心就會出事。

當然,潛艇出事的幾率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畢竟大海茫茫,比起撞上水面的船舶,在海中依靠海圖信息潛航才是更加危險的,撞山、觸礁等事件在歷史上都有發生,連核潛艇都躲不過。

實際大部分潛艇撞船事故都與潛艇的不當操作有關,比如隨意的緊急上浮以及航線上疏忽大意的淺水潛航。

比如2001年發生的“愛媛丸”號事件,美軍核潛艇“格林維爾”號(洛杉磯級 SSN772)在夏威夷海域巡邏時,因為未知原因突然緊急上浮,結果撞沉了正在瓦胡島火奴魯魯港15公里外行駛的日本漁船“愛媛丸”,令這艘愛媛縣立宇和島水產高中的實習船沉沒,9位日本師生遇難。

後續的調查發現,“格林維爾”號在1個小時前就已經通過被動聲吶發現了“愛媛丸”,但美軍潛艇當時有16位民間人士參觀,全艇上下都在為“形象工程”而忙碌。據悉,之所以有平民登上核潛艇,是因為美國海軍希望為二戰紀念館籌措資金,諸如此類活動是慣例,每年能登上潛艇的人數有300多位。

“格林維爾”號當時已經進行了7個小時的潛艇觀摩活動,預計下午2點返港的潛艇因為午餐招待耽誤了45分鐘,艇長因此將潛艇10分鐘的上浮縮到5分鐘,而3分鐘標準的潛望鏡觀察也只草率的觀察了80秒即告完畢。

除此之外,根據副艇長的證詞,潛艇的聲吶顯示器在出港時就已經發生了故障,無法良好的顯示分析計算機分析數據,但這種故障在海中很難維修,於是它被擱置了。

聲吶員也有問題,當時曾經有聲吶員給出了“有船距離2000碼”的報告,但因為控制室內正好有客人參觀,擠滿了人,甚至有人就坐在控制位上“體驗”,因此他沒有第一時間與艇長溝通。沃德爾艇長當時正完成80秒(規定應3分鐘)的潛望鏡觀察,表示沒看到東西,聲吶員無法從壞掉的顯示器上得到水面分析數據,便以為測算有誤,根據經驗擅自將數據改成了9000碼。

副艇長普法伊費爾少校當時對沃德爾艇長倉促的行為略有微詞,覺得過快的上浮不符合章程,但他在僥倖心理的影響下,怕因為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與艇長髮生爭論,會影響到潛艇展示的形象,因此沒有做出任何反對意見。於是潛艇就這樣快速上浮了,一下子就撞上了日本水產船,導致愛媛丸被撕裂沉沒。

種種因素造成了“愛媛丸”的悲劇,說到底,潛艇這種精密的航海器需要同樣精密的操作,容不得一絲懈怠,有句話說的好,一切事故的背後終歸都是人禍。


王司徒軍武百科


現代潛艇技術雖然十分先進,但是水下導航依然是難題,再茫茫的大海深處,海底情況錯綜複雜,水文條件也是差異巨大,在黑暗水下導航依舊需要水下測繪海圖、古老的指南針、水下聲吶,雷達等多種方式結合才能完美的進行航行,保證自己能規避水下複雜的海況。

美國潛艇撞上海底山脈圖

目前的潛艇除了依靠測繪的海圖,主要依靠就是水下被動聲吶和綜合光電桅杆來綜合分析後來行進的,潛艇出港時一般已經規劃好線路,有時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步修正航行路線,但是很多時候潛艇也會發生在海底撞山的情況,比如2009年8月10美國的洛杉磯核潛艇就不小心撞上了海底山脈,造成了嚴重的事故,後來據說是該型潛艇先是偏離了原來的航線,其次就是進行了高速航行,在就是發現了敵情關閉了聲吶系統,因此多個因素的疊加導致了事故的發生。但是美國人憑藉其高超的經驗和技術,依然把潛艇開回了港口,這已經很厲害了。

前蘇聯回聲級核潛艇

潛艇在水下航行和地面的通訊依然是使用長波通訊技術,需要定是浮出水面進行命令的接受和導航的修正,潛艇在回港和繁忙的水域上浮危險性十分大的,因為港口和水道上船隻眾多,在加上潛艇在水下航行,在上浮階段速度也是十分的快,稍微粗心大意,就會造成事故。比如1972年9月前蘇聯一艘7000噸級K240回聲級核潛艇在進行緊急上浮演練是撞上了一艘900噸漁船,造成了該漁船船毀人亡,核潛艇造成重創,差點發生爆戰。相撞的原因有指揮人員的粗心大意,發現漁船的時候,已經晚了,根本沒有辦法剎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撞上漁船。不光人的因素,還有就是海上情況的瞬息萬變,給潛艇儀器的探測和反應的時間並不多,導致了一次次悲劇的發生。

美國的洛杉磯潛艇

在潛艇技術發達的今天,潛艇事故率已經下降了很多,但是擁有潛艇的各個國家技術水平也是千差萬別,再加上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依然避免不了潛艇意外事故的發生。只有等待更先進的水下導航系統和水下通訊技術(無線電磁技術和量子通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的進一步提高,配合人的素質提升,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以上類似事故的發生。


藍海夢想666


相對來說水面艦艇、空中反潛機要探測到潛艇相對容易些,只要能夠鎖定潛艇活動區域,就有很大概率找到潛艇。而身處海洋水面之下的潛艇,完全是一個密閉空間,傳統水面聲光控測手段在海水中無法應用。潛艇在水下主要探測手段主要是主動聲吶,以及被動聲吶。

主動聲吶是指潛艇主動地發射聲波,通過接收水中目標反射回波測算參數,適用於對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魚群、水雷,以及關閉了發動機呈隱蔽狀態的潛艇。而被動聲納則是指被動接收艦艇等水中目標產生的輻射噪聲,以及水聲設備發射的信號,用以測定目標方位,適用於不能暴露自己而又要探測敵方艦艇活動的潛艇。

潛艇活動區域正常在大洋之上,或者遠離人類密集活動區,再加上主被動聲吶的互補探測,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碰撞問題。但是海洋情況複雜,再加上主被動聲吶探測過程有可能存在盲區等,類似潛艇撞潛艇、潛艇撞軍艦/漁船等事件還是時有發生。

如:1959年12月1日海軍418號潛艇上浮期間,被“衡陽”號護衛艇一切兩段造成沉沒事件。以及世界範圍內數十起潛艇互撞、潛艇和水面艦艇撞擊事故。除了設備故障、使用不當外,還有比如人為疏忽、未仔細觀察等諸多間接因素造成。

英法兩大主力核潛艇相撞,只能用兩家隱形能力太強來解釋。

聲吶應用中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除本身性能狀況外,外界的傳播信號衰減、海洋噪音、目標反射特徵的強弱,以及存在探測盲區等,都能直接影響到聲吶兵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判斷。因此,作為海底幽靈殺手,雖然自身具備強大的殺傷力,但在實踐使用中因為技術現狀,還是或多或少存在撞擊事故的可能。


河東三叔


先進不代表撞不了,潛艇在水下狀態過渡到水上狀態時,是最危險的,能和水上艦船相撞的幾個原因,第一,上浮之前必須搜索上浮狀態的水域範圍,搜索範圍情況良好,也可能在上浮準備過程中,因為船艇是移動的,剛好有船路過或停泊,最容易相撞,第二,違犯操做規程,大意,也容易相撞,第三,停泊在潛艇上方的船舶,也是最危險的,因為聲納是搜不到的。


潛望鏡kangjixiang


現代潛艇裝備有多種聲吶探測設備,先進型號潛艇的聲吶探測距離超過100公里,憑藉先進的探測系統和海圖,潛艇可以長時間在水下巡航並且有效的規避海底各種複雜地形的影響,發生碰撞的可能性極小。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由於技術原因或者人為疏忽,潛艇撞擊海底山脈、水面艦船甚至潛艇互撞的事故都有案例。
因上浮過程中與漁船相撞導致指揮圍殼受損的美國海軍“格林維爾號”核潛艇

核潛艇被認為是技術水平最先進、性能最優秀的潛艇,但即便是核潛艇也發生過多起相撞事故。2009年2月,號稱當時最先進核潛艇的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與英國“前衛級”戰略核潛艇在大西洋發生直接碰撞,導致雙方均不同程度損傷,但未造成重大傷亡;2005年1月,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舊金山號”在水下高速航行時,與海底山脈發生撞擊,導致“舊金山號”的整個艇艏徹底毀掉,並造成一名艇員死亡、多人受傷,但最終“舊金山號”依靠自身動力返回到了基地;2001年,同樣為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格林維爾”號,在上浮過程中與1艘日本漁船相撞,導致漁船沉入海底、“格林維爾號”指揮圍殼受損,漁船上9名船員遇難。更早時期的核潛艇事故也是多種多樣,尤其是“冷戰”時期美、蘇核潛艇在水下的各種對抗導致的事故更是見慣不怪,但那些事故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人為因素,不再列舉。
2009年2月英、法戰略核潛艇相撞事故


高速海底撞山而嚴重受損的“舊金山號”核潛艇

導致潛艇撞擊事故的原因無外乎技術原因和人為失誤,如英、法戰略核潛艇相撞事故主要原因就是雙方的聲納並的人為疏忽,也有媒體說是因為雙方的核潛艇靜音性能太好導致無法發現對方,個人認為這都是胡扯,現代潛艇的靜音水平還沒有達到低於海洋背景噪音的程度,相互對抗或者航線重疊加上聲納兵的技術素養不過關,才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而“舊金山號”海底撞山事故美國海軍給出的說法是海圖標註有差錯造成,個人認為有這方面原因,但是也跟“舊金山號”的指揮官和相關技術人員有關,具體原因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了;“格林維爾號”在上浮過程中撞沉漁船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認為潛艇在上浮過程中未做好水面觀察,此外也有一定的巧合因素。


雖然大洋廣袤,但大國間水下潛艇對抗事件時常發生,你追我趕,意外也在所難免
現代潛艇雖然設備先進,但也不能完全避免意外情況

航海用的早期海圖,尤其是在陌生海域航行,風險很大

潛艇雖然配置各種聲納探測設備,但是在巡航中一般只有被動聲納處於工作狀態,而且主要是探測潛艇前方、側面以及側下位置,而且只要是人造設備就一定有測量偏差、也一定會有人為判斷失誤,因此,發生各種小概率撞擊事件也就在所難免。目前,美、歐最新型號的核潛艇已經開始裝備全範圍廣角光電桅杆,在一定水深下就能夠及時的探測水面情況,只要按照正常的操作規程,完全可以避免潛艇與水面船舶發生撞擊。不論技術多麼先進,只要是有人為操作、人造設備,那麼就一定會有意外情況發生,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嚴格培訓和制定完善的操作程序儘量避免意外的發生!


被自己撞壞的印度租借自俄羅斯的“阿庫拉級”核潛艇,這個完全就是人為因素


威吶解析


正常現象

所謂潛艇很先進是正常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全封閉的物體怎麼獲取外界信息?潛艇在水下的主要探測手段是被動聲吶,被動聲吶是依靠接收物體低頻信號來確定目標的,主動聲吶是主動發射超聲波遇到物體反射進行探測,而潛艇在水下不可能使用主動聲吶因為暴露自己的位置,我相信是個正常人就不會用主動聲吶。

那麼既然不能用主動聲吶假設上面有船處於靜止或者低速狀態,因為商船的經濟航速在5-8節作用這個速度下的商船即使有噪聲也很難聽見,在加上如果有複雜背景環境的掩蓋的話更加難以探測。

並且潛艇的正上方其實是潛艇盲區,因為潛艇的聲吶主要集中在艇首和絃側,當然有的還有被動拖曳聲吶不過這類聲吶的接收範圍不能達到潛艇頂部,因為受潛艇本身艇體的遮擋作用所以上方是盲區,並且由於潛艇的潛望鏡和導航雷達都需要伸出水面,而有船隻位於正上方一樣會發生撞擊事故。

聲吶在精度上可比不了可見光或者紅外,不過低頻噪聲傳播距離很遠所以在探測距離上聲吶是很強的,別把聲吶想那麼神人眼結構那麼複雜都有看錯的時候。


李曉偉


首先要說,現代潛艇的確非常先進,現在運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

比如運用了水滴型艇形,減小阻力。

加裝消聲瓦,減少噪聲。

雙殼體建造,增加潛深。

無槳泵推技術,減少噪聲,增加航速。

常規潛艇加裝AlP技術,增加水下潛航時間,等等新技術的加持,使得現代潛艇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成熟!

關於潛艇上浮時怎麼會碰撞船隻,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潛艇的整個上浮過程。

一般潛艇極限潛深在水下300至600米水深,

水下每10米是一個大氣壓,所以潛艇在水下潛航時,也是每隔10米就要懸停一下,解一下大氣壓,上浮過程也是如此,快要出水面時要先探出潛望鏡,瞭解水面情況是否安全,才能完全上浮。

潛艇在水下不是靠GPS導航的,無線電在深水情況是無法工作的,潛艇在水下完全依靠聲納掃描來導航,所以潛艇要想了解水面情況,一般都是靠潛望鏡。

從以上分析來看,潛艇上浮碰撞到船隻,只是小概率事件,也可以理解為人為事故,是在人員操作違規不當時,才有可能發生撞船事故!

要是覺得分析的還行,請給個贊贊贊贊!

歡迎評論區發表各自觀點,轉發一下走起!!








小柳聊聊兵


應該是巧合,在各種不利因素,比如,操作失誤,緊急狀況等等情況下會小概率事件,目前沒有正常情況下上浮撞船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