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疫情肆虐,窩在家裡,看看新聞。總感覺不出門,疫情還是離我很遠,可是就在三天前,人生

第一次被隔離在小單間,第一次上救護車,第一次近距離地經歷了疫情的第一線,作為一個外國人感受到了新加坡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的努力。

事情的起因都源於一場體檢。

一年一次的體檢是每年的必做事項,加上去年結婚,準備做個孕前檢查,於是在新加坡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半個月前,和診所打電話預約了體檢時間。

地點:診所

例行空腹去檢查,在診所門口量體溫,開始了抽血,體重身高視力等常規檢查,然後等待醫生對其他項目的問診。


在等待期間,一位醫護拿著一些文件,告訴我今天有位實習女醫生在,請求參與到醫生給我問診的過程,如果我允許就可以籤同意書。當然,因為很多病患不太願意讓第三者知道自己的病況,會不贊同觀診,但我認為如果可以幫到醫生,願意把自己當作被研究的案例。


很快,醫生出來叫我名字,親自帶我去診斷室。這是一位新加坡華人女醫生,我認為更方便與她解釋要做的孕前檢查項目。


醫生首先問了我的病史,最近的旅行史,問我今天前來的目的。當醫生聽說我回德國和中國後感冒咳嗽,並持續的時間有一個月後,立即要求我去做新冠肺炎的檢查。


我頓時愣住了,一個半月前已經從國內回來了,還主動隔離了14天,現在還被懷疑?我無法理解,便和醫生保證說自己和家人24小時的相處,家人們到目前沒有任何症狀,自己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燒,每天測量體溫。


醫生語重心長地繼續勸我,同時還特意往後坐拉遠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很著急,非常清楚自己是沒有問題,只是輕微但是持續不斷地咳嗽而已,我想解決的問題只是咳嗽啊!在我的再次強調和解釋下,醫生說先給我做個檢查。


這時,她走到後面的工作臺,穿起全身的防護隔離衣,帶上了更專業的口罩,手套和防護鏡佩戴好,拿著聽診器對我進行肺部檢查。聽了好久,她的結論是右肺有雜音,還是堅持讓我去做檢查。為了配合醫生的工作,並且弄清楚自己咳嗽是不是真的肺部感染導致的,我同意了。


醫生聽說我不是開車來的,就叫了救護車載我去醫院,我聽到這三個字還是被震到了一下,救護車···隨後我被隔離在角落的小房間裡,冷氣十足,醫護人員離我兩米遠,用托盤給我送水,並告知救護車會在45分鐘到,讓我耐心等待,並問我還有沒有其他需要。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感覺這一切都好魔幻啊,自己做體檢來的,怎麼就成了新冠病毒疑似患者了呢?心裡不舒服,總感覺醫生小題大做,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啊


回憶:旅行史

回想自己的旅行史,12月22號-1月7號在德國,那時候歐洲沒有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我的感冒是由於房間暖氣太足,開了一夜的窗,受涼後導致的。回來新加坡後幾乎痊癒。

在1月23號回國時,帶著口罩,用著免洗洗手液,就這樣回國,一路上與他人保持距離,並且不停地洗手。

回到南京,再次感冒,全天帶著口罩。期間除了家人,沒有和其他人接觸,在看到武漢封城後,改簽機票,提前在1月28號回了新加坡,那時候,南京也沒有案列發生。

回到新加坡後,主動隔離14天,因為咳嗽的症狀,加上看多了新聞造成的恐慌,一度懷疑自己是病毒攜帶者,每天量無數次體溫,不出門不社交,捂了快一個月,咳嗽還在,家人都平安健康,也明確了自己就是咳嗽,不是感染者。


地點:救護車車上


半個多小時,救護車就來了,電視劇電影裡關於救護車的印象中,上救護車的人基本上是被擔架抬著上去的,現實中的我卻是自己大踏步跳上去的。救護車司機兩人,全副武裝,護目鏡口罩隔離衣,非常專業。我坐在車上的單獨座位上,距離司機有2米,車內的擔架急救設備全部被光滑的透明塑料遮蓋住,座位旁邊有免洗洗手液,窗戶也是打開的,車內車外自然風循環,防止傳染。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體檢卻檢出新冠肺炎?我在新加坡到底經歷了什麼



到達指定的Tan Tock Seng陳篤生醫院,進門就開始排隊。新加坡排隊文化在這裡更尤為突出。每兩米處,地上有紅膠帶貼的一個十字點,每個人都站點上,一個點一個點的往前走。等待過程中,有醫護人員在詢問旅行史,病症,從哪裡來的,按照這個簡單分類到不同的站隊。


終於到我了,走到擺放電腦及打印設備的兩張桌子前,桌子後面坐著兩位也是全套隔離的醫護人員,根據診所醫生的轉院信,問我詳細信息,比如身份證,家庭住址,電話,家庭成員等等,然後打印了一個有身份證信息的手環帶在手腕上,再接著排隊去另外一個櫃檯,輸入自己的旅行史,目前的病情症狀等。這時候的這位醫護要根據我的病症分類,有點犯難,從始至終沒有發燒,沒有與感染患者接觸,沒有去過感染地區,但是咳嗽時間很長,有點可疑,於是和旁邊的同事商量了一會兒。


這時,我看到電腦桌面的情況,系統裡有著非常詳細的分類類別,根據症狀分類的條目,選擇相應的症狀,把病人歸類,我就變成了high risk高風險病患了,並立即被引導醫護帶走去了high risk待檢區域。


地點:高危險區


醫護把我帶到一個等距離置放桌椅的大廳,特別像我們參加考試時桌椅擺放的樣子。大廳裡坐滿了人,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咳嗽聲此起彼伏。醫護人員全體隔離服,隔離服上寫上了自己的姓名,每個人都是腳下生風一樣,一路小跑著工作。

引導醫護從桌子邊上的袋子裡拿出一張表格和一支筆,讓我填相關信息,告知我等下有醫生過來看我,並給了我一瓶水,讓我安心等待。


看了一下表格,第一項便是詢問我去過哪些國家。新加坡的新冠案例基本上是輸入型,所以調查旅行史是檢測病毒的最重要的第一步。表格上詢問有關是否是幾大傳染源的接觸人群,並且看到表格的後面羅列出所有新加坡確認案例的發生區域,需要自查是否去過這些地方。


還沒填完,醫生就來了,一位新加坡華人醫生,因為看不到臉,她進行了自我介紹。從語氣可以感受到醫生非常友好,看到我的中文名字,努力地拼讀,還問是不是叫對了,聽說孕前檢查變成了新冠檢查時,也同我一起大笑起來,還說我很幸運。

醫生問目前的病症,詢問我是否接觸過感染人群,並根據我一個半月前的旅行史判斷,她說應該沒什麼問題,隨即用聽診器聽我肺部情況,然後非常自信專業地說我應該沒問題。診治建議就是做一個肺部x 光,檢查是否感染,然後做個新冠肺炎的檢測,沒有事情就可以放我回家了。

醫生有時候的作用並不是單純地治病,而是有巨大的心理安慰作用,聽到她說的一切,我頓時就放心了,有種健康真好,活力無限的感覺。

醫生告知我目前患者較多,等待的時間可能比較長,所以需要我配合,讓我安心地在這裡等待檢測,一切都好的話今天就可以回家,在家隔離就好。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了,之後來了一位醫護人員,讓我去隔離出來的更衣室,換上做X光的衣服,拍了個片子後,醫生診斷說兩肺非常清晰健康,沒有問題不用擔心,但是仍然需要配合做一個新冠鼻腔測試,結束後被歸類為低危人群,回家LOA自我隔離5天。


這個等待期間,我總結觀察到了很多有趣的點: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和國內不同。國內生病了都往醫院跑,醫院承擔著巨量的病患初診工作。而新加坡遍佈全島的社區診所類似於醫院的門診部,大家一般的感冒發燒去診所看醫生就可以了,如果病情嚴重或者診所沒有可以治療的設備,診所的醫生會將患者轉去大的醫院,這樣的醫療資源分配充分地對病患進行分流,讓醫院不承擔過量的工作量,讓患者能夠就近解決自身問題,當然緊急情況還是可以去24小時急診室。


2.新加坡對疑似病例的全面篩查


剛開始我對醫生讓我去檢查的建議有點反感,認為有點小題大做,但是在經歷了這一切後,卻對這樣“緊張”的醫生表示感謝。新加坡政府一直被公眾認為“佛系抗疫”,卻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對醫護人員進行緊急培訓,讓每個人提高警戒,寧願多排除一個普通人,也不能夠讓病毒攜帶者危害社區安全。

現在才想到診所之前還發來過一封郵件,內容是確診病例就在診所裡發現的,但是由於當天醫護人員都保護的非常好,沒有人因此被感染。

新加坡是個中轉國,出入境人流量特別大,全島的醫療系統要接受非常大的挑戰,但是新加坡如此積極地抗疫,快速大量地篩查,努力地控制疫情,希望每一位生活在這裡的人可以看到全國的努力


3.醫護人員的分工


從診所到醫院高危區,所有的醫護人員分工十分明確。救護車司機接收病患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送到地點後交接給引導醫護。引導醫護進行初級分類,引導病人排到不同的隊伍。每個櫃檯錄入信息,為病患存檔。後面交接的醫護根據電腦系統分配病人去不同的區域。

高危險區的分工更加秩序井然。每一個治療結束後的座位都由醫護將座椅靠背倒放在桌子上,負責清潔的醫護立刻知道這是需要清理的座椅。推著消毒車,對桌面桌腿兒椅子扶手等等全部消毒,並且連紙筆都換。

大廳中間放著很多可移動工作推車,上面備有電腦,方便醫護人員進行移動問診輸入信息。負責做鼻腔核酸測試的醫護也有自己的工作推車,非常機動靈活。注意到推車上附有區域劃分圖,ABCDE等,並且用不同顏色表示出來,雖然看不懂具體的內容,但是能夠感覺到這裡的一切都是經過研究討論出來的標準工作流程,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負責的區域和工作職責,才會臨危不亂。



為了尊重病人的隱私,尋求許可後才可以觀診。剛在高危區做下,醫護就給我了一瓶水,說喝完了再給我拿。大廳裡太冷了,抬手告知就有人送毛毯來。餓了也招手,會有人送飯來,不至於餓肚子。很多年齡大的奶奶英語不好,醫護大聲地用中文溝通,並不時地安慰她。很多像我一樣的外籍人士,醫護怕溝通上出差錯,非常耐心地解釋每一個細節,並確認是否理解。看到這麼多的工作量,但沒有人因此而放慢腳步。大廳裡那麼多疑似病患咳嗽流鼻涕,醫護人員鎮定自若。這樣的沉著冷靜,秩序井然的背後是強大的自信。

醫院回家後,開始根據要求在家隔離5天,就在第三天的早上,就收到了醫院來的短信,我的檢查結果是陰性,可以結束隔離,進行自由活動了,頓時感覺生活真好···

各個國家不同,國情不一,對抗疫做出不一樣的部署。不同的高度看到不一樣的問題,會制定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嘗試轉換角色,試著以國家決策參與者的角度看,試著理解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試著協力解決全國的民生問題,這時候會意識到各種相關措施和制度,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不嘲笑,不諷刺,不仇恨,不幸災樂禍,畢竟面對病毒,我們都是同一種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